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军阀或旧军阀,主要指的是北洋军阀,也包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北洋军阀是一个反动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从中日甲午战争后兴起,经过二十世纪头十年的经营而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一股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终于在宰亥革命之后,窃夺了统治中国的权力。中国在它的黑暗统治之下达十七年之久。它的长期统治带来了中国人民的严重灾难,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政治觉醒和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者对正式制度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差距感到苦恼,甚至怀疑制度分析对于理解中国现实政治的效力。本文认为,制度分析仍然是有效力的,关键是要把握不同层次制度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当代中国政治来说,有三个层次的制度均在发挥作用:一是法定制度,二是党内制度,三是私属制度。有效地理解这三重制度,就能有效地理解中国政治。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中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发布,是一个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复杂过程。从多源流理论来看,是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等多股源流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如何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生存约束成为了问题流,多年的地方试点和相关文件形成了政策流,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和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强烈的搬迁意愿促使了政治流的出现。这三股源流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贯穿于政策议程设置的全过程,当三股源流汇合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之窗就被打开,进而提上政策设置议程。  相似文献   

4.
民初军阀割据是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在传统政治权威崩溃与现代政治权威重觅的磨合期出现了军阀,近代社会变革催生了军阀割据的生力军职业军人,中国社会的贫困又滋生了大量士兵,形成从军热,这三种因素相结合形成了军阀割据。军阀割据是近代社会结构变迁与价值重定的全面反映。军阀政治延长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时间,使中国早期现代化再次受挫。这预示着近代中国必须继续“革命”(包括人的现代化),在取得民族独立,并树立民主政治权威后,现代化才能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十年以来 ,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摇摆不定。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十年来美国视中国为敌还是为友 ,或者非敌非友 ,至今还未定性。而美国难于在其国际政治安全战略中给中国定性的原因 ,则与以下的三个层次密切相关 ,即美国的国内政治层次、中美关系的发展层次和全球层次。  相似文献   

6.
由温饱到小康水平的递进,这是党中央对我国今后十年现代化建设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部署,也是十一亿中国人民的主要目标。我们章丘县经过十年的改革和建设,特别是近三年来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具备了提前达到小康的条件。不失时机地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一项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国和东盟是东南亚地区的三股主要力量,三者围绕相互交织的安全、政治和经济利益互动频繁,已经构成了深入互动的三角关系。本文运用三角关系理论,对中、美、东盟三者在安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互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这组三角关系在不同领域的互动模式,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不对称的权力分布、信任缺失以及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是三角关系演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政治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分层问题、经济发展速度问题、文化观念问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能力问题、“三股势力”问题、国际环境问题等都是当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为了把社会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改革的社会成本与代价不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必须建立政治稳定预警机制。构建政治稳定预警机制的过程,是一个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后期,政治文化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从1988年到2008年这20年间,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是一个热点.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200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时段,通过对这两个时段的研究文章的综合考察,发现这些研究的主题基本上一以贯之地集中在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格局与特性、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并存在着稳定性与连续性的特点.这表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没有发生变化.同时,通过对前后研究的对比,可以看到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仍然处于过渡期而没有走向比较稳定的状态,相反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化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设置了重重困难,从而决定了政治文化研究仍然要解决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凝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商周时期的神权政治观与敬德保民的政治哲学,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滥觞;秦汉时期对先秦政治理论的整合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范型的确立,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定型;隋唐与明清时期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改造制作,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演变的波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鲜明的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形式之异与精神之同,政治思想的兼容性与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主旋律影视作品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本文以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播出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我们这十年》为例,从人物选择、单元主题和故事背景三个方面探究主旋律影视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分析《我们这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营造创作环境、把握创作方向和挖掘教育内涵三个角度给出提升主旋律影视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商周时期的神权政治观与敬德保民的政治哲学,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滥觞;秦汉时期对先秦政治理论的整合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范型的确立,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定型;隋唐与明清时期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改造制作,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演变的波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鲜明的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形式之异与精神之同,政治思想的兼容性与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邓小平及其理论的实践精神王桂兰,苏科五《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选录了邓小平同志从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的开幕词到1992年初南巡谈话整整十年间的重要文稿。这十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的十年;也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是股不可逆转的洪流。在这一形势下,继承发扬民族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文化是国际化之“本”。儒家经权思想为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即以“经”思想保持中国传统精华的部分,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以“权”思想来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中合理部分,做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整体思维与民生为大平衡发展、螺旋式上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课建设的实践与展望─-四川师院思想政治教育课十年回顾鲜奇新我院思想政治教育课自开设十年来,经多方共同努力,使这门学科从创立到发展不断完善,在对历届学生进行世界观、政治观、法制观、道德观和成才观的教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教...  相似文献   

16.
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的热门话题。如果说谈十年经济改革的成就,谈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还比较积极、活跃的话,那么,谈政治体制改革则更多的是不满与牢骚。因而正确认识与评价十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关系中,政治是最根本的东西。政治与经济相比较,政治是  相似文献   

17.
“全球华人”是新闻界的全新历史范畴。仅仅十多年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民众不能互相往来。1988年蒋经国去世前后,台湾才开放到大陆探亲,也逐渐融化两岸民间交流的冰块。在20世纪90年代初叶之前,马来西亚华人也不能自由地前往中国大陆。但到了新世纪,政治的坚冰早已被亲情和商情融化,汇成一股全球华人紧密互动的暖流,流向全球华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18.
[摘要]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在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规约下,担负起传达社会主义思想和观念的重任,并伴随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发展阶段和历史特征,可以划分为政治颂歌与捍卫新生(1949年至1957年)、革命史重塑与乌托邦想象(1957年至1962年)、意识形态领域的反修防修(1962年至1966年)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贯穿这三个阶段始终的,是“启蒙理性和现代意识从淡化到消解”的变化过程,是戏剧在走向现代的征途上,以人为本的现代性诉求逐渐被以阶级斗争为主的政治理念压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是2001年开始介入延安文学研究的,至今整整十年了,这也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认为,延安文学研究在这新世纪的十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而且,这个十年的延安文学研究,也已经突破了延安文学研究本身的限制,而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深入认知和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所以,大家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倡议。三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中亚五国成为中国周边“战略伙伴集群”。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时、度、效”,根据不同时期中亚国家政党政治发展、政治转型特点和趋势,积极调整与中亚国家主要政党间关系,在打击“三股势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地区稳定与繁荣等问题上凝聚共识,互利共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本质特征,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扮演国家间总体外交的“排头兵”角色。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历史契机下,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政党外交必将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作用,为深化国家间政治互信和全方位互利合作提供全方位指引,推进中国一中亚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