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与孙中山都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活动与斗争实践都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某些特点。比较一下他们的历史观,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他们政治思想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认识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孙中山稍长于梁启超,而在历史舞台上,梁启超却捷足先登,历史观的形成也是梁先孙后。他们在阐述社会历史发展、特别是如何解决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危机时,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围绕“民”来陈述自己的历史观和政治主张。“民”是他们的历史观的出发点和核  相似文献   

2.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不仅是一种社会学理论,而且是一种历史观。吉登斯从人类实践活动的理论向度出发,对于社会的构成、社会的类型和社会的变迁做出了新的分析和说明,从而实现了当代西方社会历史观的重建。虽然吉登斯历史观受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巨大影响,批判吸取了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诸多理论成果,并且做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和独创性的见解,但是,吉登斯误解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否认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其历史观本质上是一种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多种的。无论是宏观的考察,还是微观的考察,我们都能发现,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自从对资产阶级社会学中地理学派进行批判之后,在我们的史学研究中就很少提到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其实,重视和强调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不仅不是唯心主义的资产阶级史学理论,而且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史学理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人类文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观的重要内容。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与把握文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野中,文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不仅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还具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出现文明过度等。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看来,文明并不仅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成果或积淀,其同样也存在着不良后果与糟粕。因此,在把握文明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时,我们不能只注重文明的积极作用,而忽视文明的消极影响,同样,也不能只关注文明的负面效应,而忽视文明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阶级斗争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在历史上,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唯物史观之前,就已提出了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研究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学说在历史观的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有助于认识唯物史观的提出。一、法国复辟时期用阶级斗争来说明历史的新学派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历史上最先较多地论述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以致可以说是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的,要算是法国复辟时期(一八一五——一八三○年)由梯叶里、米涅、基佐和梯也尔等资产阶级史学家组成的一个学派,马克思曾称其开创者梯叶里为“法国历史编纂学中的‘阶级斗争’之父”。(《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版,第八一页)。这一批历史学家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用阶级斗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运动始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西方,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发起的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为人类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乐章.其意义不仅在于"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为推翻欧洲的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又在于"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正>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生活在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时代。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而且在逻辑学和方法论上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近代归纳法的奠基人。一、培根的时代培根时代的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迅速发展。然而,当时英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仍旧是腐朽不堪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培根作为英国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利益的代表,迫切地要求变革现实生活,热情地迎接着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改进,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资产阶级社会实践的要求,则使自然科学在现实生活中迅速地开花结果。到十七世纪  相似文献   

8.
<正> 1879年—1895年,康有为在《内外篇》和《实理公法全书》等著作中,以西学的平等、博爱和民主的观念批判宋明理学,并为他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哲学奠定了新的人性论基础.1895年—1898年,在《万木草堂口说》、《春秋董氏学》、《礼运注》、《日本变政考》等著作中,康氏的人道主义哲学吸收了进化论而开始从人性论渗入自然观和历史观,人道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而初具规模(参阅拙作《康有为人道主义哲学研究(1879—1898)》《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1期).戊戌变法后,康氏流亡海外,1901—1902年,他定居印度大古岭,有充裕的时间和安定的环境整理他的思想,人道主义哲学从宇宙观、历史观和大同观三个主要方面得到系统的论证.就他本人理论思维发展而言,他在1898—1902年这一时期的哲学发展达到了他所能做到的努力的顶点;就所产生的社会功能而言,则功过参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重要理论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将有助于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以及科学地把握当今世界的一体化发展趋势。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受历史发展本身的制约。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尚不了解世界的真实面貌,世界历史观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的认识视野得到极大拓展,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逐渐地纳入人们的认识范围,囊括了世界各国历史文化的世界史著作应运而生。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和新一轮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区、各国  相似文献   

10.
俞世伟 《社会科学》2001,(11):25-29
在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突飞猛进的今天 ,不仅强化着人类发展现代文明的信心 ,而且使人们深深的相信 ,只要有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就会有幸福的生活。可是 ,这种信念在进入 2 0世纪中叶后 ,就不断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 :战争的破坏 ,社会的动荡和自然的报复等等。发展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初衷本来是为了人类的幸福 ,可倾刻间就可以使一座城市毁灭的核弹头 ,灰蒙蒙的天空和污浊不堪的河水 ,使人无法相信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人类深深地陷入了科技发展是否能为自身获取更大自由和幸福价值的困惑之中。现代文明遇到了许多困难 ,人…  相似文献   

11.
房玫 《学术界》2001,(6):199-203
在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中,历史哲学的研究重心不仅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其研究也发生了重要的转移--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凸现出来.这一转移应该进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核心,它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观.它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之所在,而且也是对当代发展问题的历史哲学解读的根本之点.  相似文献   

12.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1715—1771),是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全面阐发了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伦理学说。他从世界观的高度进行理论论证,第一个把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变成了哲学体系”。爱尔维修的历史哲学,不仅在当时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禁欲主义斗争中发挥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人物新闻现象的历史观根源焦国标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它是一整套的理论体系,诸如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动力、去向等等问题的回答和解释都归历史观的范畴。历史观有相互对立的两种,即唯心主义历史观或叫历史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叫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4.
孙强 《学术界》2001,(1):264-273
在历史唯物主义当中 ,社会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基础的范畴。正是对它的科学解释和正确界定 ,使历史唯物主义与以往一切唯心主义历史观相区别开来 ,标志了历史唯物主义创制达于成熟。社会关系究竟在社会历史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从而在历史唯物主义当中应当如何给予定位 ?以及更深层的 :社会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而且有助于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系统复杂性。然而 ,这一方面的研究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人们广泛应有的重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 ,以往的历…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论严格说来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它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现在通常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体系有如下缺点:(1)层次不够分明,混淆了一般与特殊、个别的层次。(2)逻辑不够严密,似乎辩证唯物主义不包括人类社会历史观,没有概括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只是  相似文献   

16.
第八章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本章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部分。主要内容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的社会历史观;而且通过对劳动、社会实践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分析,科学地说明了意识的实质,建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充实和促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并不满足对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典概括。一般认为这个概括仅限于概念上的总结,并未触及到当时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深入解剖,尤其是这个概括在理性方面基本是排斥资产阶级的。而马敏教授所著《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谜》则以动态的观点,科学地考察和总结了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一系列特征,不仅客观地指出这一时代的过渡性状态,而且使人阅读该书便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真实的历史活动情况。近代哲人梁启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曾有《过渡时代论》一文加以…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地区工人的工资水平,是指这一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它标志着这一时期工人的生活水平程度。一般说来,工资水平的高低,主要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也同时受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探讨不同历史时期旧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变动趋势,不仅有助于研究旧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状况,而且对于旧中国经济发展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抗战前1927—1936年是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但在对这一时期的上海经济史研究中,关于工人工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一再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却大肆宣扬两种制度“趋同论”,竭力抹煞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断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无区别地相互借鉴和吸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经“同构了”,二十一世纪将是超意识形态的世纪。其实质也就是妄图否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这里,让我们来剖析与批判“趋同论”鼓吹者在方法论上的错误。假设奉为至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同论”,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它渊源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经济趋同假设理论,是资产阶级庸俗理论的忠实继承和“原装进口”。战后,一大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鉴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后期理论开拓的着重点,在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处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地位。它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正是从历史观中突破了旧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束缚而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它也必须由历史观的完善而最终完成。因之,恩格斯后期的理论贡献,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也就特别地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