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唐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41-44
社会和谐必须以稳定为前提,政治稳定关系到国家健康、有序发展。动态政治稳定是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稳定的政权性质、合理的国家权力结构和有序的政治过程三个层次。研究和分析政治中稳定因素,对于维护政局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要保持我国和谐社会的动态政治稳定,需要法理型合法性权威认同,满足民众一定期望要求,保证社会公平与正义,政治参与的有序与法制化,政治体制与行政机构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2.
唐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26-30
社会和谐必须以稳定为前提,政治稳定关系到国家健康、有序的发展.政治稳定是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稳定的政权性质、合理的国家权力结构和有序的政治过程三个不同层次.研究和分析政治中不稳定因素,对于维护政局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保持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需要法理性的合法性权威认同和满足社会阶层一定的企望要求,还要保证社会公平与正义以及政治参与的有序与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王素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33-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突破传统的社会稳定理念的局限性。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必须以社会和谐为最高目标,以和谐指导和检验稳定,不断拓展社会稳定的理念和内涵,改进维护社会稳定的方式方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周长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85-88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便是稳定和有序。但是,当前在我国还存在着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本文从多角度、多侧面探讨了如何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敬志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26-30
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政治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分层问题、经济发展速度问题、文化观念问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能力问题、“三股势力”问题、国际环境问题等都是当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为了把社会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改革的社会成本与代价不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必须建立政治稳定预警机制。构建政治稳定预警机制的过程,是一个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一个比较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具有文化程度较高、就业观念转变、生活方式差异化的特点。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如人员流动大、工资待遇低、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差、休息休假不能保障等。改善其劳动现状的重要路径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体应该从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提高工资待遇、优化工作环境、改善生活环境等方面努力,以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丽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52-5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谐。因此,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就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李新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6-20
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建设稳定和谐社会。社会稳定必须社会合理,社会合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当前,党和国家不仅要注意官员腐败等一些显性的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同时还应当关注社会管理公开、公正、自愿、公平、信用、平等等一些隐性的、深层次的影响社会稳定因素,消除人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国家才能稳定和谐、繁荣富强、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社会秩序稳定往往就是指社会稳定。它是人民群众在一定的法律、道德、习俗等规范指导下安居乐业、社会井然有序、社会治安呈现良好状态,它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验以及其它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基本稳定,但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来统一我们的思想、振奋我们的精神、指导我们的行动,更加自觉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群策群力,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所以,努力增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当代中国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科学园“二次创业”的迅速崛起,江宁区方山街道走过了2年的历程。其间,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领会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了大量社会稳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化解了一批不稳定因素,实现了园区开发加快过程中,由有可能引发众多矛盾的集中突发期向平稳过渡期的转变。他们抓好社会稳定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国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42-44
农村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含义,分析当前农村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并认为必须夯实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五个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陈南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31-34
文章讨论了和谐社会视角下传统生产力定义的缺陷;指出了和谐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证了和谐具有生产力功能的作用机理。文章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对传统生产力观进行变革,树立和谐生产力观。 相似文献
14.
戚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15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和谐社会是和谐文化的生活世界基础、创造性支撑和现实载体;另一方面,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观念再现、精神承诺和价值前瞻。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内在同一性,建设和谐文化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建设和谐社区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谐社区建设通过发挥自身的自治功能、服务功能、稳定功能、保障功能、文化建设功能,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增强全社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迎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4):139-142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底蕴和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甚至于对人类文明,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蔡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Z1)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就有和谐思想的萌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的思想。"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是古代先贤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传统和谐社会的特点是平均主义,是一种普遍贫穷的社会,而今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多元、有序、正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高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93-9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以社会的多样性为基点,并以立足中国文化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等来展开。文化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发展必将成为和谐社会的主流意识。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希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12-16
追求社会和谐,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美好理想。在中西哲学和伦理思想中,追求社会和谐是思想的主流。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谐哲学。和谐社会是存在矛盾和冲突但又能正视并妥善化解矛盾和冲突的社会。理想的和谐社会是“各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和谐校园构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103-106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发展和升华,这一理念落实到大学校园,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对与和谐社会构建相适应的和谐校园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应着重把握的几个"和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