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价值  观 ,破除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开发西部乃是一个西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又是和每个人的发展和解放程度相一致的。按照马克思的设想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 ,“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3。而社会主义则正是马克思设计的通向每个人的解放和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这一未来理想社会的过渡形式。就这一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张艳玲  张平 《河北学刊》2007,27(2):14-17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构建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之“本”的基本内涵包括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活动为本;社会发展以绝大多数人的需要和利益为本;社会发展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教育没有关注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将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仅仅理解为量和广度上的.完整的人是摆脱了拥有感的人,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全面与片面,有助于抵御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今天,揭示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切中市场经济社会现实中的人的发展问题,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为了寻求人类自身的解放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整体考察,从人的依赖关系的演变为线索,揭示了人类的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重新梳理马克思的这一重要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到马克思的思维路径,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同时他又强调:“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②可以看出,马克思不仅强调自由发展的个人,并且重申自由发展的个人是社会历史的个人,是实践主体,而不是抽...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认识视阈中,资产阶级旧社会不可能形成发展共同体,而只有在未来新的社会才有条件建立新的发展共同体.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核心命题;“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制度条件;“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目标模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发展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众多思想中的一朵艳丽奇葩,更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又一璀璨瑰宝.学习、研究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福来 《理论界》2004,(3):41-42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就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原则,认为这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但是人的发展是受社会历史实践制约的,而物质生产是人类实践最基本的形态,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生产方式。人类的生活资料需要靠物质生产实践创造,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也需要由物质生产实践创造出来。马克思说:“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关于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它首先指出劳动创造人,人在社会关系中生活,人的活动创造了历史,所以,人的本质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科学地说明人的问题,不能离开社会关系,特别不能离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人学理论无论是从历史的起点,还是历史的终极意义上,都把个人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一切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价值尺度,最彻底、最充分地肯定了个人的存在;马克思人学的落脚点,在于关注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互为条件。当今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也丰富发展了这一科学思想,使它深深地植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杨瑞勇 《中州学刊》2005,1(3):170-172
马克思、恩格斯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从事社会历史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实践性和能动性,充分肯定人创造历史的作用,并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现实人发展的理想境界,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的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这一理想的实现决不是对原始自然人的“复归”,也不是靠“全知全能”上帝的“启示”和“拯救”,更不是对抽象“人性”的放肆和张扬,而是一种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同时,马克思还认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决不能仅仅靠物质生产领域内的进步来实现。精神生产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问题是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困扰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最关键的是自治权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根源在于自治与发展的关系没有理清.我们应从剖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条件下"自治"和"发展"的特定含义入手,分析自治与发展的内在关系,努力探究推进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何祚庥 《齐鲁学刊》2006,3(1):49-64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是目前各项工作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其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其具体规律包括:(1)生产力要最大限度地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2)生产力是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3)生产力是不断地趋向社会化而变化发展的;(4)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综合地满足上述生产力发展的四个规律。为此,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要实现思维模式从阶级分析到生产力分析的转变;要学会“生产力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摭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延明 《齐鲁学刊》2001,42(1):87-9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概念和新理念,从提出到被社会认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基本涵义是提高和增强人类社会得以长远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限制和可持续是其要点。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与协调性原则,持续性与理智性原则,共同性和整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马吉芬 《北方论丛》2011,(1):125-128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认为,19世纪后半叶,实证科学日益占据统治地位,导致人们对科学世界的崇拜,遗失了作为科学世界之基础的生活世界,人类精神找不到栖息的家园。现象学的继任者海德格尔则以为,人们将共在的世界误认为家园,孤独个体构建的独在的世界才是人们所要寻找的精神家园。阿伦特开启了世界的政治生存向度,赋予行动以世界性,明确指出,人们生活的家园是政治世界,行动是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方式,从而丰富了现象学"世界"与"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践“三个代表”最具现实性的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三个代表”最具实效性的举措;“三个代表”所具有的全方位战略思维性和最终价值评判标准的唯一性,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但当前对解放思想的认识却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把解放思想等同于随心所欲,胡思乱想;二是把解放思想等同于机械照搬发达国家或先进地区的做法;三是把解放思想停留在形成一套机制或形成一种观念等的一次性行为上。坚持解放思想,必须澄清对解放思想内涵的以上错误理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使解放思想成为思想的常态、成为永续的过程,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到“现代”:汉学形态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纯德 《文史哲》2004,(5):118-127
汉学是以中国文化为原料,经过异质文化的智慧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既是外国化了的中国文化,又是中国化了的外国文化。在汉学发展史上,传统汉学(Sinology)和现代汉学(Chinesestudies)是两种汉学形态:传统汉学从18世纪起以法国为中心,崇尚于中国古代文献和文化经典研究,侧重于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语言等人文学科的探讨;而现代汉学则兴显于美国,以现实为中心,以实用为原则,侧重于社会科学研究,包括政治、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军事、教育等一切领域,重视正在演进、发展着的信息资源。以上这两种汉学形态既在演进中不断丰富发展着自己,又在日趋融合中创造着能够融通两种模式的汉学形态,这就是21世纪汉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三个代表 ”立足于人现实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从而成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模式"是发展的模式,它的提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不足。我们要抓住机会,认真研究"中国模式",客观地对待"中国模式",在分析"中国模式"的成就和弊端的基础上,重新鉴定"中国模式"的实质,并完善和发展"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和谐"命题研究的十二方面拓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戚攻 《河北学刊》2005,25(2):5-11
"和谐"命题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既有共性与个性之别,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并在理论适用上包罗万象。当代中 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制度结构内生性关系、状态与整体功能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进程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与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又与中国转型期已有的历史和现实社会正在发展的过程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