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是文明之灵魂、文化之根基。与高度私利化的经济不同,学术始终以教化天下、利益众生为己任,以公共性、超越性、人文性为特质,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相应地,或诉诸讲坛,或诉诸文字,学者亦负有公开发表学术成果之天职。遗憾的是,在量化考核制、重奖科研制、立项课题制等合力推动下,国内发表科研成果体制日趋畸形狭隘。作为发表学术成果之“唯一正道”,铅字已成为兑换学位、职称、经费、津贴、奖金、名声甚或官位的“学界硬通货”,学术因感染“铅字拜物教”而日益功利化、庸俗化、泡沫化。  相似文献   

2.
学术乃文明之根、教化之本,古圣贤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学术腐败之害,绝不可等闲视之,它甚于一切政治腐化或经济腐败,它将从最直接、最根基处危及文明的兴盛传承。换言之.学术谨严正派.乃是文明之福;学术腐败异化之日,必是文明衰竭、人文败落、教化危殆之时。依此反观,正视时下愈演愈烈的学术浮夸腐败之风,寻求根治之道,已成为刻不容缓之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3.
学术乃文明之根、教化之本,古圣贤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学术腐败之害,绝不可等闲视之,它甚于一切政治腐化或经济腐败,它将从最直接、最根基处危及文明的兴盛传承.  相似文献   

4.
《人文杂志》创刊50周年了。创刊命名者不大可能依据20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在汉语学术界兴起的“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或“人文科学”(the humansciences)观念,也不会预见到世纪之交人文精神思潮对于中国现代化行程的独特重大意义。刊物标举“人文”,可能是心仪“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境界。这“轴心期”(Axial Period)的古典境界今天依然为现代人文精神难以企及。从一定角度讲,当代中国人文学术已越发困窘了。一个违背人文学术本性而日渐强化的格局是行政化。所谓行政化,是指学者的研究方向志趣、学术选题、出…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 ,回眸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历程 ,每每对灿若星河的现代中国学术史心向往之。而对老北大老清华的学术传统 ,尤有一种朝圣般的景仰之情。近日从网上读到张五常教授的《衡量学术的困难》和王则柯教授的《人才优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创立》 ,联想到当前中国大学学术体制的僵化和异化 ,不禁令人感慨系之。张五常教授对香港大学通行的学术评审体制颇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 ,这种以论文数量、学刊等级、论文引用次数为标准的学术评审体制 ,不仅无聊 ,而且具有反效果。世界著名的经济系 ,鲜有采行这种学术标准的。张氏心目…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学术规范的内在支撑——学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加强学术规范化教育完善学术评价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姜晓辉 《云梦学刊》2006,27(4):27-28
传媒通常是指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其他新生媒介。学术传媒,或称之为学术传播和学术交流的载体,目前还是以传统的学术书籍、学术报刊为主要载体,对学术发展起着主流媒介作用。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作者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参考或引用他人学术成果的数量,有近40%来自学术期刊,近60%来自学术著作,可以说书籍与期刊还是研究者可靠的主要资料与信息来源。科技论文的引文数量比例大体与之相反,有近60%的参考文献来自期刊论文,这与科技成果较多利用发表速度较快的有创新特点的期刊论文有关,也与目前的人文社会科学成…  相似文献   

10.
朱寿桐 《河北学刊》2003,23(3):28-33
20世纪末的中国人文学术,虽然并没有像80年代中后期那样大张旗鼓地宣传方法论,倡导方法论,但丝毫没有忘却学术研究对方法论的总结、运用与开掘;无论在哲学、历史学还是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学术方法论的更其深入、更其沉潜、更其扎实的思考,都似乎可以理解为中国人文学界对于新世纪学术的一种最直接的贡献,或者说是一种最切实的导引,一种最热烈的企盼.考察20世纪末三年中国人文学术的基本成就,应能清晰地看出,作为那个世纪中国人文学者走向新世纪基本学术姿态的显现,更深入、更沉潜、更扎实地思考方法论问题,总结、介绍并运用中外古今学术方法,开掘新的研究方法,构成了世纪之交中国人文学术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值得关注的学术集刊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04,25(4):29-30
专业性、学术性集刊之异军突起,是最近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版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之一。这些学术集刊往往由学者个体或群体、学术组织或学术单位主持编辑,由相对固定的某一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些学术集刊的编辑情形有异,学术旨趣亦不尽同,但大都以追求高学术品质为依归。除个别例外情况,基本上都是连续性出版物。跨学科性、综合性是是这些学术集刊的“重武器”。如《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学人》《中国学术》《现代中国》《学术思想评论》《人文论丛》《国学研究》《公共论丛》《学术集林》《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视界》…  相似文献   

13.
学术媒体期待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军 《云梦学刊》2004,25(4):24-25
这些年,关于学术发展、学术规范、学术反腐打假的讨论使得作为学术成果承载工具之一的学术媒体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常言道,“学术乃天下之公器”,而学术媒体,如今可说是学术之公器,学术界中的问题往往通过学术媒体得到反映,而学术媒体一旦出了问题,则会令整个学术界遭殃。从目前的讨论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批判的目标指向了“核心期刊”制这一体制性障碍上,激烈者说,应该彻底废除“核心期刊”制;平和者说,“核心期刊”制作为评价学术媒体的机制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应该将之从对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中剥离出来。在我看来,无标准的学术评价无政府…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17,(3)
<正>近年来,国内人文学术研究日益繁荣。并正在发生深刻变迁。为及时总结人文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问题,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提升公众对人文学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合开展了"2016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这也是我们连续第三年举行这一评选。最终评出的"十大热点"内容如下:1.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本土化"渐成人文研究之主流取向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溢出  相似文献   

15.
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建设研究型大学需要良好的学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尹保云 《学术界》2008,(1):127-133
前些年学术界关于人文底蕴与学术创新的关系的讨论,是在概念模糊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指出,人文底蕴概念的核心是历史时间上的区分,即有"传统的"、有"现代的".现代人文底蕴主要以个人权利与自由的原则、方法怀疑论的精神和现实历史图式的原则为标志,它不仅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直接相连,也通过影响学术环境、学术气质与治学方法而决定整个学术创造.国内学术界90年代以来的有些创新的探索与尝试其实是违背人文底蕴原则的,中国学术振兴需要等待现代人文底蕴的奠定.  相似文献   

18.
<正>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期刊乃学术菁华之重要载体。当今世界,社会环境急剧变化,学术思潮不断变革,中学与西学互动,传统与现代并存,诸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学术期刊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宝贵的发展机遇。长期以来,中文学术期刊以其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梁启超"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和章太炎"学在民间"的名言,讨论了学术、学人和学术共同体性质和作用,进而回到中国实际,揭示和批判了学术严重失范和失序的种种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反思不思、拿起批判武器和学人民间自愿采取集体行动,重建学术秩序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与典范--论宋明学术之所以"造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文 《中州学刊》2004,(4):140-145
中国学术发展到宋明而达高峰,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学术创新,创新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学术精神和特性.理学学术的转生担当了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学术整合方法的落实,使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获得新的生命智慧.宋学义理解释学的开创,取代了汉学,使中国解释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学术典范的确立,标志着学术由特殊走向普遍,而形成社会的学术思潮.在"体用一源"、"理一分殊"的准则下,本体与工夫、哲学形上学与百姓日用之学、内圣与外王的价值"直通",而毋需价值"曲成".学术的规范性,是古代从事学术活动的一种公共道德;宋明学术的人文理性的关怀,凸显了对于价值理想和终极关切的理性解释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