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次亲身的感受胜过多次苦口婆心的说教。每周我都会带童童到图书馆借书回家看。一次,童童看书时,不小心把书的封面扯掉了,我没有过多批评,书本身已经很旧,这也是很容易出现的情况。我和她一起用双面胶把书粘好,童童担心地问:"妈妈,我把图书馆的书弄坏,图书馆的阿姨会不会批评我?"我告诉她:"做错事当  相似文献   

2.
汪光瑞 《中外书摘》2010,(10):95-95
我好看书,缘自小时候吃不饱,家里不让过多的活动,说消化太快。母亲在学校工作,就借些书来稳定我们兄妹。冬天围炉夜读,夏天树荫展卷,后来就特喜看书,懂不懂的看了好些,及至“文革”时没书看,母亲发的《反杜林论》、《哥达纲领批判》也乱翻一气,虽然不懂,反正是书。有几件小事虽年代久远却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3.
婆媳斗菜     
因为从小爱看书,我是个标准书虫,有书的地方就能找到我,这让父亲很忧虑,他说。你该跟你妈学学烧菜啊、织毛衣啊什么的。现在不学,将来看你怎么嫁得出去?我说,谁能娶上我这样的才女,还是他这辈子修来的福气呢!他敢嫌弃我,我就休了他!  相似文献   

4.
快乐夫妻     
下午有雨,来图书馆看书的读者。比平时少一些。 我拿出杂志,漫无边际地掀翻着。“还书。”我抬头看到他们夫妻。我笑笑:今天你们夫妻赶到一起来借书了。  相似文献   

5.
读来读往     
小时候识字较多后,逐渐逐渐地能看书了、也十分想看书。越看,识宁越多、阅读的速度越快,就越想找书。父母没多少文化,家里没几本书。有个大抽屉,我在那里翻出了《俄罗斯童话故事》、《烈火青春》、〈过年》、《黎明的河边》、《抗联女战士》。  相似文献   

6.
我与丈夫刚成家那会儿,因为没有煤气设备.从老乡那里借了一只煤球炉子.温温热热打发岁月。有一回丈夫出去上班,临走嘱我不要忘记封炉子.我一边看书一边满口答应。后来书看得走火入魔.只顺便用脚踢了一下封口的盖子‘中午想起看它时.炉子早熄了.剩些松松的黄白粉块,一桶即破。丈夫倒是个好丈夫.没说我什么。第二日自个儿仔细地把锡盖封上.只留7窄窄的一丝缝隙让空气挤进去.然后满有把握地离开。我使假地看他、一时想不起说点什么.此后.炉子从未熄过。白天.夜晚.无论我们在忙碌或是闲暇,它总是安详淡然地做一簇簇似有若无的…  相似文献   

7.
中午也许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你可以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看你最喜欢的书,也可以沏一杯浓茶,一边品一边享受午后慵懒的阳光,看着阳光中飞舞的灰尘,你便会有一种闲适的感觉,甚至是超然物外.当然很多人都喜欢这种感觉。但是,有没有人想象过,没有午休的世界会使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8.
刘绍义 《老年世界》2013,(22):21-21
爱看书的我,小时候就想有一个自己的书房,把自己心仪的书摆满书架,分门别类,文史休闲,要找哪一本书,就像在图书馆里一样,信手拈来。倘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坐拥书城,我的读书生活肯定会更加有趣。  相似文献   

9.
书商经常听到令人沮丧的抱怨:“是的,我是想看,但书太贵了”。如果想到孩提时代50美分就可以买一本书,或者可以在图书馆找到同样的书而不费分文,那我也认为25美元一本的精装小说看来确实昂贵。但稍作比较也许可以帮助精于计算的顾客重新思考图书的长期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有朋友真好     
不知为什么,有天晚上,我的心情特别烦躁。我坐立不安,书读不进去,电视也不想看,打开电脑却不知想写些什么。我呆在家里,像只困兽般不知所为,但又不想走入人群,不想面对任何人。我希望有人陪伴着我,但又不希望任何人打扰我,不想看到任何人影。我希望陪伴者像个隐形人一般存在。 于是,我打了个电话给一个朋友。我说,你把电话打开,然后做你自 己的事,就这样,好吗?他照做了。我摊开一本书,耳边夹着话筒,躺在床上开始看书。 话筒里传来他敲击电脑的声音,传来他倒水的声音,传来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在这种声音里,我…  相似文献   

11.
读书之乐     
何立伟 《老年人》2009,(2):48-49
我读书向无计划,到书店里逛,要买什么书,亦是无主题,只碰到与当时心情合拍的,就买下。若心情还在,又有闲暇,就一卷在手,叼根烟,翘个二郎腿,把手指头一行行移着看下去。若心情不在,或者买来的书竟束之高阁亦未可料。有些书买来四五年,翻都未去翻的情形也不是没有的。总之,我是个由兴趣的鞭子抽着向前走的人,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尤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曾四次到美国洛杉矶探亲,先后住了两年多。在那里没有什么事儿,几乎天天去图书馆看书报。我去得最多的是南加州大学图书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洛杉矶市图书馆、中国城的华埠图书馆等。在美国旅游时,还到纽约市图书馆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看过书报。这些图书馆里,中文的图书、报纸、杂志很多,有些是在我国内地看不到的,如香港、台湾、美国当地出版的中文图书和报刊,在这些图书馆里都能够看到,使我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3.
毕竟是从小爱读书的好孩子,我以前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占座位自习。来美国工作以后,读书的时间少了,但也还会经常到社区的图书馆去翻翻书,顺便借两本回家看。那么多年来,图书馆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交际》2005,(11):41-41
大家都忘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在书店里看书,死背,为什么要死背呢,因为没有钱买书。宋朝的王安石和他的好朋友说,我儿子是神童, 看书一遍就看会,他的好朋友说哪家儿子看两遍,都是一遍看会,因为有高度智慧的人才能看书,今天我们就是这种人,你们北京大学就是这种人。  相似文献   

15.
立言 《金色年华》2009,(5):35-36
去食堂打饭的时候,我习惯性地往后面伸手:“秀秀,把饭盒拿来!”见没有回应,才猛然想起身后已没了秀秀。班里谁都知道,我与秀秀是最好的一对姐妹。我们一起吃食堂,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早晨还一起到操场上跑步,就连课间休息时上厕所,也是约好了同去。  相似文献   

16.
一场一场的雨下过,冬天就来了.去年冬天经常来咖啡馆的客人,今年冬天已经不知所踪,他们到来时没有打招呼,离去也无须报备. 这对母女是我在今年冬天遇到的.星期天的下午,窗外下着雨,她们面对面坐在桌前,昏黄的台灯照着面前的书页.天天在一起的人,已经没有多少可聊,所以她们安静地各自看书,中间摆着一块芝士蛋糕,谁想起来就叉下靠近自己的一块儿.慢慢地,三角形的蛋糕只剩下中间的一堵小“矮墙”. 女儿十二三岁,看书很快,与其说是看书,不如说是翻书,每本书翻十几分钟后,便站起来换一本.有一次,她拿下一本《性文化史》,厚厚的,红色封面,饶有兴趣地看着.母亲发觉她有段时间没有换书,饶有兴致地问她在看什么,她将封面展示给母亲.母亲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无助地看着女儿,似乎左右为难,不知该说什么.女儿顽皮地笑了,嘴角上扬,有淡淡的嘲讽,似乎在说,别大惊小怪了,一边却自觉地站起来,伸长手臂,努力把书放在很高的书架格子上.母亲冲她笑笑,没说一句话,待女儿去洗手间,她站起来,匆匆忙忙地将那本书翻了一遍.  相似文献   

17.
王新芳 《职业》2016,(19):37-37
在瑞典南部地区,有一家远近闻名的马尔默图书馆。它和一般图书馆的最大区别是,馆内没有一本藏书,而是一座真人图书馆。他们向读者提供的服务是,只出借活生生的人,不出借安安静静的书。读者不需要花费任何费用,也不必办理借书证,只要在书单中任意选择一个目录,就会借阅到一个有故事的人和你面对面交谈。地点可以在图书馆,也可以是咖啡店。上架的图书都是志愿者,流浪汉,记者,教徒,球迷,女消防员,警察等,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类书籍。  相似文献   

18.
问:我今年56岁,出现耳鸣半年了,吃了许多药也没有效果。我担心耳鸣发展就会成耳聋。请问,有什么方法治好吗? 答:耳鸣是否会引起耳聋,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建议你先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查出病因,再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9.
无知和宽容     
我曾怀疑过自己的大脑,是不是有一项功能失灵了。不然,为什么我总是记不住别人的名字。看书记不住作者的名字,看古书还无妨,记不记住那作者都早已作古,多崇拜多看不起,都没有谋面的机会。既无机会表现自己的无知,也根本不会因自己的无知或孤陋寡闻随便伤了谁。但看...  相似文献   

20.
张磊 《当代老年》2006,(1):16-16
念小学时,我一看书写字就能听到妈妈的唠叨,“别躺着看书,当心近视眼”、“眼睛不要靠书太近,要近视的”。当然,对妈妈的忠告,任性惯了的我是不以为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