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经济发展的内涵被进一步拓宽;重视了对智力资本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加强了对经济发展微观运行机制的研究;注重对具体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公平问题;经济发展研究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在研究方法上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这些新趋势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把经济发展问题作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主题;经济理论界应当担负起建立中国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历史重任;重视建立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要加强中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百年伦理学研究回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伦理学是中国伦理文化的创世纪 ,拥有五千年悠久伦理文明的中国 ,直到20世纪才真正拥有了学科化和系统化的伦理科学。20世纪中国伦理学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从1900年至新文化运动为形成阶段 ,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第二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底为第三阶段 ,此后为第四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学科体系 ,(2)道德的本质和类型 ,(3)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 ,(4)中国伦理向何处去及其道德建设等问题。总结20世纪中国伦理学百年发展的历程 ,给予我们许多历史的启示 ,其中最深刻的启示有三 :一是开放的时代需要也离不开伦理学 ,二是应当正确对待古今中外的伦理文化遗产 ,三是伦理学必需面向社会道德生活的实际 ,为现实的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与20世纪世界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世界历史是民族主义风起云涌的历史.民族主义作为思想、学说与运动的统一,一次又一次地冲击了20世纪人类社会,并重构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民族主义重构20世纪的根源,在于民族主义诉求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中国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变迁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时候,回顾20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20世纪政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必须尊重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2)中国20世纪有过多党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政党制度发展的趋势;(3)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才能使党永远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深入推进中国城市史研究,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历史分期的制约,将20世纪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段来研究,由此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探究20世纪中国城市的历史变迁、特点以及发展规律。20世纪百年间,中国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城市化兴起,但发展道路曲折;二、现代城市兴起;三、城市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四、城市功能向综合性、全面性发展;五、城市的对外开放性加强;六、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日益齐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历史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 2 0世纪世界范围历史语言学的主要事件以及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新进展 :印欧语系在赫梯语等新发现古文献材料冲击下分类观念有所变化 ;对世界语言的系属分类探索逐步展开 ,主要叙述诺斯特拉语系和欧亚语系的形成和研究情况以及汉藏语系与南岛语、南亚语构成的华澳大语系分类状况 ;与系属分类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中重要的创新有语言变异理论、词汇扩散理论以及远程比较方法 ,另外 ,声调发生学、混合语理论、语言年代学、语言接触和联盟理论以及语言地理类型学等也是本世纪历史语言学的新发展和主要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清王朝的崩溃、西方列强的侵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其后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变迁,这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中国国民的心理历程大致经历了羞辱痛苦期、困惑压抑期、爆发抗争期、解脱兴奋期、盲目狂热期、奋发创造期等六个阶段。这种心理历程是跌宕的历史在国民心理上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8.
"历史信仰"是中国现当代诗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模式。本文选择中国现当代诗歌中表现与书写死亡想象的代表性文本,主要从阶级意识、民族意识、人道主义思想及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想象的阐释角度,对于新诗死亡想象中"历史信仰"("时间信仰")的丰富内涵作出有效的阐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20世纪主题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20年代,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意识确立,以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的演变》为标志,显现出其奠基意义和开创价值。70年代末,其从一度停滞、沉寂的低谷中爬升,逐渐显示出复归的生气。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渐成显学,到新世纪之初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和响应,主题学研究的意义、基本内涵、理论体系、方法和模式基本形成,特别在实际应用上更为自觉、有效。 相似文献
10.
过往的翻译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翻译文学研究成为一部断代史。20世纪20年代初期,多个文学团体的相继成立及各种文艺刊物的加盟,拓展了翻译文学的新局面。东欧、北欧的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名著介绍,形成了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以政治意识和人本主义思想为取向的20世纪20年代的翻译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翻译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主流价值观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的结盟关系,是当前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严肃而又敏感、复杂而又无
法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的主旨,就是要从宏观审视的角度出发,力求深入探讨主流价值观对于20世纪中国作家思想历
程的巨大影响.并从中寻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可说是古已有之,但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女性写作应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事.当时不仅开始走女性写作之路的队伍庞大而壮观,而且女性作家及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突出而鲜明,尤为重要的是女性写作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已初见实绩.不过上路之后的中国女性写作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史发展的内在悖论入手辩证地理解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认为中国20世纪文学在努力走向形而上的过程中,却越来越忽略了形而下,也忽略了文学自身,并分析了启蒙与反启蒙、道德与反道德、通俗与典雅之间的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5.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文体革命的特征及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话诗和新诗革命具有特殊的生成语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的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文体革命。这不是一场纯粹的诗歌文体革命,而是当时激进的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重点是对古代汉诗,特别是以格律诗为代表的定型诗体的摒弃。由于当时恶劣的诗歌生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文体革命不仅无法建设现代汉诗诗体,而且还为以后百年新诗的诗体建设留下了隐患,使新诗在百年历史间始终存在着自由化与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的性格: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并存。这种性格在当时是必要的,又是合乎情理的。而当今知识分子受虐倾向过重,施虐倾向(批判精神)不足,不得不引起深思。 相似文献
17.
精神生态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精神生态视角关注20世纪中国文学,属于精神史研究的范畴。从隐喻的意义层面,肺结核、疯癫、阳痿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精神生态的典型病相,通过这些典型病相研究,可以发现20世纪中国社会精神生态的某些特征和侧面:肺结核病在文学作品中的大量出现和写实性病相描写,赋予这种病症一种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思想的本质性内涵,隐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压抑、黑暗、寒冷的社会精神状态;疯癫是一种精神畸变和异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疯颠”,主要有两类:被现存文化秩序“命名”的疯癫和自我“命名”的疯癫即“佯狂”。疯癫作为一种精神畸变,隐喻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封建文化的非人道本质和20世纪中国启蒙思想的悲剧性历史境遇;性与政治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呈现为复杂的逆向关系,大量“阳痿”形象的出现,在20世纪下半叶极“左”时期专制主义文化中,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中“乌托邦”政治的同构语。肺结核、疯癫、阳痿,作为“身体政治”,共同建构了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价值走向,以及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生态的某种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晚清时期和世纪末新时期出现的两次非写实小说创作高潮,集中表达了中国文化精英面对现实的现代性焦灼情绪,世纪初的焦虑来自国家民族的存亡危机,世纪末的焦虑则来自人性的缺失危机.这种非写实叙事既开启了20世纪小说的功利性叙事,也开启了世纪末多元化叙事,在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多重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及其对20 世纪初中国戏曲变革的影响。指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在样式、题材、人物、情节与冲突、语言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革新,这既影响和规定了本世纪初中国戏曲发展的总体风貌和历史走向,也留下了值得认真总结、深入反思的实践经验和创作教训。他的戏曲创作与他在文学理论、散文、诗词、小说等方面的成就一道,构成了梁启超这座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高峰,这座高峰承前启后,对20 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至今犹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