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郁 《半岛新生活》2004,(11):27-28
据说白领们尤其是职场“天花板”的受害者,这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一大困惑自己已经在某个职位呆了数个年头看看老板的脸色问问自己的内心,发现曾经向上再向上的主旋律已经戛然而止,仰头一看,仿佛有层结结实实的天花板.自己就这么锈住了,不能动弹了,无法突破了当然,我们的职业生涯并非以晋升为惟一目标,但相关的职业经验.业绩、职业成就感也是类似,就像爬山,山的高度有限,我们能爬到的高度也是有限那么,这层“天花板”是否真的就不可击破,或者它是有弹性的.可以因人而或高或低,更或者我们都可以依照某个规律给它开扇天窗,或者,其实这层“天花板”更多是主客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曾说,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似的领域,每一段的转弯抹角,就有一个故事。能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一些汉字引起笔者的联想和感悟,由此阐发出智慧,咀嚼出鲜活,解析出科学,洞彻出理性,凸现出警喻。废废者,广发也。先人造“废”字,本有警示后人之意。睁眼看现实,“广发为废”何其多也:其一,广发财者为废。有人以为钱越多越好,于是全力以赴赚钱,不择手段发财。于是钱就多起来了,于是腰里有钱就“老子天下第一”了,就要玩得心跳了,就没道德良心了,就目无党纪国法了。于是有人便奢侈、…  相似文献   

3.
“演讲场”节奏论王宝大提出“演讲场”节奏这一论题,是根据有运动就有节奏,有生命就有节奏,有艺术就有节奏的基本事实。那么,演讲实施过程中构成的“演讲场”也必然有其节奏。“演讲场”的节奏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它的一般运动形态如何,特殊运动形态又如何?是本文...  相似文献   

4.
供求的杠杆一倾斜.很多人就要激动地颤抖,市场经济嘛,规律如此,有热门、冷门之分。近一两年来,我们频频在人才市场上看到“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招聘,红火得很,那么这个香饽饽行业究竟是何面目呢,它有多少含金量,哪些人的目光应该投过来‘业内人士又如何评价它?它真如“传说”中那样能令你通向企业高层吗?  相似文献   

5.
卖官行话     
大千世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殊语言,或曰行话,外行人听来一头雾水,内行人一个心知肚明。即如威虎山上的土匪.就有一套自己的黑话.人家问“脸红什么?”你就得答“精神焕发。”再问“怎么又黄了?”你就得答“防冷涂的措。”答猪一句就有生命危险。英雄扬子荣上山之前,就把土匪黑话背得滚瓜烂熟,这才有了智取威虎山的壮举。时下的买官卖官,虽算不上“行业”,连土匪都不如,但在某些地方却是“买卖兴隆,频频成交,而且还有一套独特的“卖官行话”,不懂其中奥妙,即使愿出大价钱,也未必能做成“生意”。卖官都是私下交易,其语…  相似文献   

6.
想学好日语,首先要培养对日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日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学生肯付出、肯努力、持之一恒,并乐学、愿学、会学,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学好日语。  相似文献   

7.
野狼的嗥叫     
狼怀夺爱 玛兰沁夫说的没错,我的“点点”的确是只狼。1990年,我从同学那儿换来一条苏格兰牧羊犬,这“小姑娘”才半岁就有小牛犊子那么大。它尖尖的头和宽宽的肩,披着一身褐色长毛,肚皮和腿却有一袭雪白短毛。我打算给它物色个如意郎君,就找养父给出个主意。他说早年村里有条雌藏獒,发情的时候,一到夜里就往草原深处跑。三个月后,它生下一窝崽;长大后都是一副狼相。凶狠机警,几百只羊在它们的看护下,像小鸡一般老实,不敢离群半步。  相似文献   

8.
高薪养廉与中国特色韩凤来,王艳几年来,关于如何反腐败,人们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措施。“高新养廉”就是其中之一。高薪果真能养廉吗?对此,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孰是孰非?笔者以为,只要把它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加以探讨.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  相似文献   

9.
音乐不受国界,语言的限制,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会使幼儿大脑更加灵活,因为音乐就像“活动剂”一样,进入人的大脑,就能使人的大脑充分加以运动,从而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因此,音乐的影响对幼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混”,已被不少人挂在嘴上。对于它的含义,如果想从词典里找到一个确切的注解是很困难的。混杂,有纷乱的意思;混合,有搀和的意思;混然,有蒙昧、不分明的意思;混沌,有无知、不清晰的意思:混充,有假冒的意思。还有混日子、混饭吃,有糊里糊涂过去、不积极工作的意思等等,似乎没有一条注释能确切地表达人们所说的那个“混”字的意思。人们生活中所说的“混”,它的意思是相当丰富的,但人们不必翻词典也能理解它。人们说自己在“混”,并非一定是坏事。因为,“混”也含有自谦、自责的意思,没有业绩,没有成效,自己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于是说在“混混”。但是把“混”作为一种生活哲学,那就不好了。有人自以为“混”得不错。什么样才算是混得不错呢?据说“混”得好的有四个特征:一曰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二曰能尽量少干活,三曰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1.
历史插图教学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课本的插图和教师搜集、制作的图、画进行教学。由于历史的“过去性”这个特点,讲的是过去的事,无法直接看到,也无法再现,教师要使学生有历史的感觉、历史的形象,使“过去”能在学生观念中明显再现,就需要借助历史插图,历史插图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种插图教学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郭爽 《东西南北》2014,(12):52-53
CarPlay并不是把iOS安装到汽车上,成为一个车载OS,它只负责映射iPhone中的部分功能到汽车中控台上。在搭载了CarPlay系统的汽车的方向盘上安装了语音控制启动键,按住它就能开启语音控制,而且不干扰驾驶。“今天日内瓦天气怎样7”“看起来天气不错,气温最高10度,多数时间为晴天。”  相似文献   

13.
杨鸿雁 《生存》2020,(12):0205-0205
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冰心的一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将它作为我的座右铭,也是我班级管理的理念。但爱是各种各样的:没有底线的溺爱,众星拱月般的宠爱,深藏心中的挚爱……如果说,溺爱、宠爱能够给予对方以身体上的享受,那么严中有爱的师爱则能一点点地浸润心灵,给人无声的影响,为学生一生受用,也是实施教育行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诗歌创作中的表象思维吴思敬表象思维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思维形式之一。早在1806年,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就论述过“表象思维”,指出:“表象思维的习惯可以称为一种物质的思维,一种偶然的意识,它完全沉浸在材料里,因而很难从物质里将它自身摆脱出来而同时还能...  相似文献   

15.
走向自身的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不喜欢“史学改革”这个说法。这倒不是因为史学危机已经过去,史争已经走出低谷,坦途和繁荣就在眼前,指日可待。不是因为史学已经克服了自身危机而不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因为它带有太多的社会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等等非学术性含义和色彩。所以,笔者更偏爱用“史学变革”这个说法。史学之所以要变革,就是因为史学早已不再是它自身。史学自身就是思想。确立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史学变革不过是要回到史学本身而已,使史学真正成为史学。如果史学不立足于自己本身,那么就会成为无根的存在。史学变革的方向在于“寻根”…  相似文献   

16.
《半岛新生活》2004,(12):11-12
“千机变”,一个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十分费解的词汇,不过英皇把它翻译成英文“Twins Effecl”,娱乐白痴都能看出来,这是给Twins“撒娇”组合的贴身包装产品。  相似文献   

17.
语言结构与山水组合——关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粹的语言,说它是“最精粹的语言”是因为它能承载最大的审美信息量,而不是说它在陈述事理时应当最为简洁。因为我们对审美信息量的测定很难有一个客观划一的标准,所以我们也就很难给诗歌的语言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只知道它不同于日常的生活话语,它永远需创新,永远需要向“陌生化”进军,一旦落入俗套、熟套、便丧失了生命。正因为诗歌语言需要不断地创新,所以从来就没有一种万世通用的诗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的内涵复杂,其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表现主要概括为天文、人文与文章三个层面。就天文之“文”而言,它指自然万象及背后运行的宇宙之道的绚烂呈现;就人文之“文”而言,它指被礼仪章程规范的“守礼”之人的行为、情感和言语的雅化,此内涵进一步被“文质”范畴拓展和深化;就文章之“文”而言,它既指学术和文学创作,也指创作过程的特质,即对文饰的重视,由此导向了后世尚“丽”的审美观念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曾有房地产界的一位业内人士把城市房价的高低比作挂在树上的苹果的高度“人人都能摘到苹果是不可能的,但大部分人通过翘脚、蹦跳够得着,那就比较合理”这个比喻在某些方面给了人们对于住房需求的安慰和鼓励,却也在一定层次上承认了“吃到苹果的艰难性”——即究竟我们的脚要“翘”到什么程度,究竟我们还要“蹦”多高?因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青岛的房价在持续六七年的急速增长之后,已然款款地放慢了脚步,“苹果树”继续长高的势头却并未停止树愈高,苹果挂得就愈高,所谓的“大部分人”究竞要锻炼到何种强壮的程度,才能够得上那高高在上的苹果呢?半岛新生活,带您逛逛青岛的“苹果园”.看看咱家有多少果园多少树,树上接的什么果,果子卖的什么价也许这一圈走下来,我们可以让您知道究竟哪棵树上有你能一“翘脚”,一“蹦高”,就能摘得到的果?  相似文献   

20.
“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