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藏书家对中国文化作出过重要的贡献,试以清代而言,清初曹溶《流通古书约》对于古籍整理。流通的真知灼见,对今日古籍整理出版仍有启发作用;清中期宁波、杭州等地藏书家对编纂《四库全书》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而清末丁丙对文澜阁之重修、保护库书以及补抄,其功自伟。其他如浙江藏书家中有许多人创建藏书楼,其目的是为乡邦培养人才,这对浙江历史上人才辈出有一定的关系。至于如卢文弨的整理校刊之功,李慈铭的叙录题跋之力,对学术研究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本文在考察浙江藏书史的基础上,结合以下三个问题,对浙江藏书家的功绩作一简单的评述。一、保存和传播了中国古典文学典籍  相似文献   

2.
徐可 《浙江学刊》2006,(2):107-109
近代浔商长期受传统儒学思想文化的熏陶,在他们身上传统儒商的文化意蕴占了主导地位,但浔商又因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应运而生,得近代中国风气之先,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在近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浔商演绎着他们复杂多元、矛盾而又统一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3.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南北朝隋唐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后即走向衰落.到了近代,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西学"的传入,也带来了中国佛学的振兴.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学在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思想文化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近代,思想家都对佛学推崇备至,他们一方面是为解除无法自由发挥个性的心灵空虚,另一方面则是为寻求实现政治理想的精神武器,这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学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和学术现象.作为近代思想家的一份子,谭嗣同与梁启超也同样推崇佛学,他们对佛学的研究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二者在所处时代及身份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他们对佛学的研究却有同有异,这不仅能够透视出中国近代思想家研讨佛学的特点,也能发现近代思想家佛学研究对中国佛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藏书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之一,尤其是浙江,自宋以来源远流长,著名藏书家、藏书楼迭出。至本世纪初,全国藏书楼以收藏之富称,有四家并列,即是湖州陆心源的宋楼、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山东聊城杨绍和的海源阁和江苏常熟瞿镛的铁琴铜剑楼。然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从湖州传出了一个足使中国学术界,藏书界感到震撼的消息:宋楼全部藏书以十一万八千元之价售与日本岩崎男爵的静嘉堂文库。对于宋楼藏书的“舶载以东”一事,汾阳王仪通曾有诗十二通记其事,其十一云;“三岛于今有酉山,海涛东去待西还。愁闻白发谈天空,望赎文姬返汉关。”藏书家董康闻知此讯后初颇感疑,后经证实确有其事,十分痛心地说:“按陆氏《藏书志》(顾注:指《宋楼藏书志》)所收,俱汪浙诸名家旧本,古芬未坠。异域言也,反不如台城之炬,绛云之烬,魂魄犹长守故都也。为太息累目。”愤激之情,溢于言表。宋楼藏书虽然东流入静嘉堂文库已经88年,但影响至今犹在。对于宋楼藏书之价值、出售经过与原因等有探讨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迎合国人口味,获得他们的情感与心理认同,是近代中国各种香烟品牌争取市场份额的立足点,也是香烟广告深层次的文化诉求."洋货"香烟广告与国货香烟广告因文化手段不同而分野为本土化运作和民族化策略:"洋货"香烟广告通过挪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抓住国人消费心理、适应中国风俗习惯,实现了本土化历程;国货香烟广告通过话语激励与精心创意,使之背负了民族与国家的意义,成为挽回国家利权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象征符号,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张锐智 《日本研究》2005,3(4):92-96
在近代中日法文化交流转向的过程中,黄遵宪是开启日本近代法文化流入中国的第一人.黄遵宪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宪政制度现状的评介,为近代中国输入了全新宪政文化,同时也为清末的宪政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法文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特征及社会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逸 《浙江学刊》2000,(2):142-145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对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过程、特征及社会贡献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状况的分析,说明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影响,揭示中国近代政治力量的更替和兴衰的历史必然性.指出适于民主的政治文化,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的政治和政治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华书局和山西人民出版社都影印出版了《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一百四十六卷。此书出自清末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耿文光之手。谈清代藏书,谈清代目录学,人们多津津乐道毛晋、钱曾、章学诚、孙星衍、黄丕烈、吴骞、张金吾、陆心源等人,耿文光则鲜为人所知。予不揣谫陋...  相似文献   

10.
刘红  李笔浪 《唐都学刊》2011,27(4):30-34
两汉中枢藏书史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藏书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随着两汉政权相继建立、巩固和藏书业的发达成长,势必积极创造条件对图籍予以重视和爱护,藏书机构和典藏处所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其中难免厄运丛生,即使在秦末、王莽、董卓一时战火动荡的年代,有志之士也并未忽视图籍存在的价值与地位,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征集、保护和研究体制,这是讨论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上海的中国新派学者与西方传教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西儒”之称的传教士与中国学者构成的近代上海知识分子群落,在近代上海社会变迁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致力于开埠后的上海城市各项文化事业建设,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学术走向繁荣,也在促进社会变革、宣传新思想方面作出了贡献。作为处于社会过渡转型时期的中国文人学士,在和来华的洋教士学者密切合作交往中,共同译书、办报,开办医院和学校,使上海成为中外文化交汇相融之地,从而相应地衍生出反映上海特征的近代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2.
进化史观是中国历史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态,它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进步性.它的产生与发展同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在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总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彻底颠覆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信条;二是成功完成了历史观的近代化转型;三是有力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可以说,它是中国历史观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中日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要从文化形态学入手,首先判断中日基本文化形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文化特质和文化心态,并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从基本文化形态来说,中国前近代文化为"先进自主文化",近代文化为"自主文化";日本前近代文化为"后进学习文化",近代文化为"学习文化"。从文化特质来说,中国前近代和近代文化是官本位主义文化,尚"虚";日本前近代和近代文化是实用主义文化,尚"实"。从文化心态来说,中国前近代以"大国文化心态"为主,到近代从"大国文化心态"向"弱国文化心态"过渡;日本前近代以"小国文化心态"为主,到近代逐渐过渡到"大国文化心态",乃至"大国沙文主义文化心态"。中日文化差异是中日近代化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法律文化层次论--兼论中国近代法律文化演进的若干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文化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法律文化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次--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心物层次--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心理层次--法律价值观、法律意识、法律思维.中国近代法律文化经历了表层变化、表层深化、深层结构的变化三个演变历程,它是在西方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交融过程中整合而成的.法律文化的演进始终与政治密切结合在一起,法律从属于政治;近代80年间,法律文化变迁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在类型上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藏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以高度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过举世瞩目的深远影响.在漫长的历史中,先人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藏书文化,在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的先进知识分子,从文化现代化和政治革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国家社会问题,寻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新路径.正是这场新文化运动,为未来中国的现代化铸就了新的领导力量,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扫清了思想障碍,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动力源泉.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一直以自己灿烂的文明影响着历代日本文人.这种影响在近代却变得复杂而微妙.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坛的著名作家,中国对芥川文学的影响颇具代表性.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芥川以古代中国为舞台的作品中饱含了对浪漫中国幻象的向往,面对现代,他保持了一种文化回归的心态;中国访问使芥川心中的文本幻象被丑陋的真实所取代,他在停止了对古代中国叙事的同时产生了了解真实中国的欲望,他依据中国访问的经验写下了一系列具有反战、反侵略意识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李豫  于红 《阅江学刊》2011,3(1):81-90
清末民初发生在上海的石印鼓词小说文化现象是近代以来中国俗文学文化传播转型的一场重要文化事件。这不仅使原本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转型为西方先进的石版印刷工艺,而且将原本书坊出版的木刻鼓词小说的局域范畴销售传播模式转化为全国性的网络辐射化销售传播模式,这是一场将传统传播的手段、范围、速度、受众、目的全面转型为近代传播的文化革命,对于当时俗文学作品及其观念在全国范围的阅读传播、尤其是江南地区的阅读传播,起到了引领作用。大批上海的中小书局则是这场文化革命的受益者,不仅维持了他们的商业生存,也促成了近现代时期多达五十年俗文学鼓词小说印刷市场的发展与繁荣。西方科技与中国传统印刷技术的前后相继,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则是促成这场俗文学文化革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认为《唐才子传》全书一度在中国失传,却因日本刻本而保存于世,这已成为和刻本补充中国文献的典型例证.但关于此书的版本问题却仍有需要检讨之处.一是此书在明初曾存全帙以供《永乐大典》修撰之用,之后逐渐散佚,直至消失.二是此书元刊本曾传入日本,日人有据此覆刻的五山版,但现在并无元刊本存世;杨守敬从日本携归者非元本,而是五山本.三是杨藏本曾经珂罗版影印,主其事者学界多误以为黎庶昌,又有人以为董康曾刻是书,实皆误,此书仅有珂罗版影印本,乃董康所为.四是此书在日本之流传亦可得而论之,杨守敬所得善慧轩藏书原为彭叔守仙所藏,后入日本藏书家狩谷掖斋求古楼,再为杨氏购得,现藏于台湾.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明是世界视野中的文明,中华法文化也是世界视野中的法文化.中华法文化既影响过许多国家,如法国、英国、日本等,也受到过很多西方学者的严厉批评.近代以来,西方法文化也对中国的法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中国在传承中华法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也要借鉴西方法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改变以前的法治文化心态,尽快构建起新型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