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林则徐和左宗棠都生活在中国发生巨大变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清政府日益腐败的时代。林则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左宗棠则是既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又抗击过外国侵略者的复杂历史人物。他俩不仅生活在同一时代,而且有过密切的关系。维系他们友谊的纽带,是防御沙俄侵略我国西北边疆的伟大事业。林则徐早在广州从事抗英斗争时,就从译报资料中细心地发现沙俄可能侵入我国西北边疆的进军路线,从而在举世尚未觉察到西北边疆隐伏着严重的危机时,第一个提出了注意防  相似文献   

2.
有比较,才有鉴别。苏州大学历史系董蔡时同志所著《左宗棠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广泛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使一些已有的认识更加明晰,原来模糊或不符实际的概念得以澄清。用这一方法研究、评价左宗棠这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者可为说是更为恰当、便捷的,因为历史提供了大量可资比较,并可以从中得出明确结论的材料,既有在许多方面和左宗棠形成鲜明对比的曾国藩、李鸿章(在另外一些方面,左宗棠和他们又是相同或相近的),又有左宗棠师法、承继的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人(在一些方面,左宗棠和这些人物又有所不同)。《评传》论列了左宗棠镇压农民起义的罪行。左宗棠镇压农民起义用兵诡诈,慓悍横蛮,心狠手  相似文献   

3.
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为此,左宗棠不仅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作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还进行了错综复杂的对外交涉,表现出卓越的外交才能。对这个问题,尚无专文论述,本文不揣谫陋,打算作一探讨。1 要了解左宗棠西征的外交方针和策略,需先了解当时与这一地区有关的国际关系。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阶段过渡,加剧了争夺殖民  相似文献   

4.
略论左宗棠、李鸿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左宗棠、李鸿章关系董蔡时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举人出身。1832年乡试后,他长期以教书为业,生活清苦,窘困的环境,反而使他奋发向上,师承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等,主张读书是为了“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和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特别受到尊崇的两位伟大历史人物。他们都是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近代中国人向外国寻找救国真理的杰出代表。他们都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优秀的成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这80多年,是中华民族蒙受欺凌、耻辱和挫折的年代,也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和探索的年代。林则徐开创反殖民侵略和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事业,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到孙中山开始了比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林则徐和孙中山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起,中国曾遭外国资本主义一系列的武装侵略。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因此,历次中外战争除了后来的抗日战争之外,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广大中国人民从未屈服,始终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的反侵略斗争。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还有许多爱国官兵,进行了认真的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林则徐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这样的爱国者。他奉命在广东禁烟期间,对防务进行了积极、认真的整顿,使当地的国防力量有明显的增强,多次击败了英国侵略者的武装挑衅,保证了禁烟运动的胜利开展。对于他当时整顿…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一页,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划时代的新思想,从而使清朝闭关政策在政治上宣告破产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开始崩溃。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刺激下兴起的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在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大胆的社会实践。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洋务派,在阶级本质与思想主张方面,都是互相沟通的。他们在外敌侵略面前曾为挽救清朝而作出努力,并且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作出过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根据毛泽东人民战争的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在现代条件下的反侵略战争中,尽管武器装备和战争样式会有许多新的变化,但是,依靠人民战争取胜的指导路线不会变。越是现代战争越是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现代化武器装备越要充分发挥人  相似文献   

9.
《林文忠公政书》即《林文忠公疏稿》,共三十七卷。这是林则徐在江苏、两湖、广东,以至陕、甘、云、贵等地当地方大吏时,给皇帝上的奏稿。据左宗棠在序言中说:该书为“海内士大夫争相传诵”,并说“尝取而读之,有以知公生平居官行政之大略,如景星庆云,照耀天半,郁郁然动人瞻仰,而不能己也”。这说明该书在当时的广泛影响。至于该书内容,左宗棠认为“嘉(庆)道(光)以来,天下切要之政,莫如讲求吏治,整顿钱漕,加意海防诸端”。而林则徐的奏疏,主要也是涉及到这些方面。所以从  相似文献   

10.
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投入抗战 ,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抗战指导路线历来受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旨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及社会改革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晚清名臣左宗棠,文武兼备,政绩斐然,武功盖世,是与林则徐齐名的民族英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左公之清廉刚正、雄才大略,在世时常为奸佞所忌,诬之为"孤傲狂躁",后世腐儒亦以讹传讹.本文借为左宗棠辩诬之机,以轻松的笔调和一系列轶闻趣事,"寓庄于谐"地阐述了左公功盖千秋的文治武功与流芳千古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中间党派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他们拥护国共合作、主张全面抗战、力促全民族抗战的发动;他们以多形式、全方位投身于抗日救国斗争;他们坚持民主、维护团结、开展民主宪政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晚清湖北学人王柏心,志在经世,被林则徐许为"国士",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均曾延请其为幕僚。他一生饱读经史,著述丰富,在文学诗词、水利文献、地方志和时事政论等方面均有传世文献,其经世思想主要浓缩在《枢言》和《续枢言》等施政文章中,体现了湖北学人对"世变"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清朝鸦片走私始于雍正七年(1729年),以后逐年猖獗。清政府反鸦片走私斗争和鸦片走私活动是同步进行的。到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鸦片走私与反走私斗争异常激烈。以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为导火线,使这场反鸦片走私斗争,最后走向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于清政府接连失败,使其无力继续进行反鸦片走私个争。清朝反鸦片走私斗争,最终以悲壮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这是镌刻在长沙近郊新近修复的左宗棠墓前的一幅对联。它简要地表彰了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建设新疆中的功绩。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青年时,他有兴于经世致用之学。中举后,他三次会试不第,遂绝意科场,“不复再踏软红,与群儿争道旁苦李”,常“耻不能自食”。但左宗棠虽“身无半亩”,却“心忧天下”,发奋研究兵事、地制、农学,以图有益于国家。他与林则徐相互倾慕。1850年,太平军兴起,左宗棠先是隐藏湘阴青山白水洞,后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邀入幕,从此走上了镇压太平军的罪恶道路,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等要职,成为晚清“中兴名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百年反侵略战争中唯一取得彻底胜利的战争,这是在世界反法西斯的大趋势下,全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关头,促成全国各派力量团结合作,形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中国共产党是实现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也是首次中英之战。尽管从经济势力、军队素质及其装备上来讲,中国显然处于绝对的劣势,但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战争,又是在本土作战,中国地大、物博、人众,总之,有利因素居多。战争期间,英国先后出动军舰二十八艘,各种船只约八十艘,兵员总数约一万五千多人,轻而易举制服了拥有四亿之众、近九十万常备军的清王朝。九十年后,中国发生了近代最后一次反侵略战争,即抗日战争。侵  相似文献   

18.
梁廷是道、咸年间广东著名学者,是民间的知识分子,但他究心西事,热心御辱,热情支持林则徐和邓廷桢领导的禁烟和抗英斗争,成为林则徐、邓廷桢禁烟的助手和抗英的谋士,在面对面的对敌斗争中,梁廷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且带有近代色彩的反侵略海防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东北朝鲜族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深重压迫下,激起了强烈的反抗怒火。他们接受党的领导,发展抗日武装;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中,东北朝鲜族人民浴血奋战,同全国人民一道为保卫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战略决战本身固有的特点出发,着眼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研讨在平津决战中人民解放军实施及时捕捉战机、果断提前发起决战、审时度势、适时修正作战计划和贯彻集中优势兵力,慎重初战等主要历史经验,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