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么多的梅花,是代代的种梅人前赴后继,苦心栽培出来的。“我们运用梅花‘穿插造景、典故造园’,在我们普通大众印象里.梅花的性格是“不怕寒,不怕旱”,而她竟然也有“死穴”——怕水。在细致的种梅人劳作主下,由于造景需要,有些梅花必须临水栽种,对于临水的梅花他们给予“特殊照顾”,垫高30厘米土层,防止水淹着梅花的根系。  相似文献   

2.
江湖诗人多生活困顿、四处干谒,而南宋繁荣的经济与文化又培育了他们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欲望,其悲喜多和生计、感官和身体密切相关,具有近世性。他们笔下的饥寒劳顿不再具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形而上意味,而南宋理学对羞耻感的多方塑造,更凸显其面目举止之“可羞”。他们在诗画创作中大量引入梅花,且通过文字、图像,将梅花塑造为遮蔽/彰显自我的符号,“嚼梅”则是其获得情感升华的独特途径。江湖诗人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即将梅花展示为面容,以一百幅图呈现梅花由荣而悴的过程,并配以五言诗,写梅、画梅,“捋香嚼粉”,以获得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梅花岭     
每当人们提到扬州,往往要谈起“二分明月”与“数点梅花”的掌故。“二分明月”的典故,出于唐人徐凝《忆扬州》诗中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至于“数点梅花”的故事,则出于张尔荩吊史可法联句:“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张联的出典,又源于“梅花岭”古迹。正好这“二分明月”与“数点梅花”,一天一地,再加上几分人事,就成了千百年  相似文献   

4.
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花色是梅花的关键审美属性 ,同时具有相对独立的美学意义。梅花作为审美客体有三种存在状态 ,即“物态审美客体”、“物化审美客体”和“物态化审美客体” ;相应地 ,梅花花色之美分别展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并主要体现为“优美”和“壮美”两种审美价值类型。梅花花色之美的绝对性源于梅花花色独特的自然属性。梅花花色之美的相对性主要是指 ,梅花花色的美感因环境因子的衬托而凸现。  相似文献   

5.
四九香雪     
早些时候,广州近郊罗岗的梅花是很有些名气的,每到花开季节,游人蜂拥而至,煞是热闹了好一阵。偏偏那梅花是很性情的,耐不得那么多俗人的气息,不用多少时候,也就暗淡了,凋零了。近年,赏梅的人又换了去处,据说最为热闹的是从化。自古以来,文人骚客没有不爱梅的,踏雪寻梅成了一种境界。“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最寒冷之时,所有的花都开过了,所有的叶子也都凋零了,唯有梅花。梅花也就因而得了万般宠爱,千般娇怜。现如今赏梅的并非只有文人骚客,也大多不吟诗作对,他们寻找的显然是梅花以外的东西。现代人被都市挤压得透不过气来,他们纷纷逃离,“玩失踪“,从人间蒸发。不过那一次慕名寻到从化,感觉却并不怎么样。那么多  相似文献   

6.
林长华 《华人时刊》2005,(12):55-55
上世纪初,国民党宣布了“梅花是中 国国花”之后,一些人在很长时间里曾经 “敌我分明”地避讳谈梅花;尤其是台湾上 世纪七十年代曾有一首叫《梅花》的歌曲 在东南亚大流行,一唱就令一些人神经紧 张起来。其实,梅花作为台湾的标识并非台 湾的“专利”。六朝古都南京市1982年宣 布“梅花是南京市花”,并确定每年2月底 3月初举办“国际梅花节”,广邀海内外宾 客来“赏梅探春”,以繁荣当地旅游经济。 可以说,梅花文化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同根 文化。正如每一个省都有她的省花一样,梅 花作为我国台湾省的代表花毫不奇怪。 说起台湾同胞喜欢梅花,与其地理气 候有一定关系。台湾气候暖和,虽有冬季, 但与北方那样普遍银妆素裹却有很大差 异。所以,梅花在台湾并没有像祖国大陆北 方那么多,只有台东、嘉义以北有一些,每 年10月便开花,而且花香远不如大陆北 方。历史上台湾不但有著名的梅花产地(如 南投县雾社梅峰等),而且台湾不少地区经 常出现冬天未临梅先放奇观。2001年中秋 节过后,台东的肥池上乡、关山镇、东河乡 山区,就有将近二分之一的梅树开花,簇簇 梅花迎风摇曳,颇有清静高雅之美。对这种  相似文献   

7.
人的忌讳心理,从古至今皆有。尤其是中国人,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忌讳心理更是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诸如婚丧嫁娶、修桥盖屋等等。比如大多数的中国人认为,3、6、9是黄道吉日,8与“发”谐音,象征发财;认为4与“死”、7与“气”同音,是不吉利的数字。对于老年人来说,73、84也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在华人中自古就流传着“七十三,鬼来缠;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西欧和北美人对数字也有忌讳心理,他们认为13和星期五是不吉利的,因为圣经上讲,是第13个弟子出卖了耶稣;而星期五则是天主教徒仪式最…  相似文献   

8.
“70年代生”作家在 2 0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上刮起了名副其实的文学旋风。丁天、周洁茹、卫慧、棉棉、朱文颖、金仁顺………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制造着中国文学的“喧哗与骚动”。作为面孔独特、才华横溢的一代作家 ,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热点”和英雄。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与表述方式迥然有别于前人 ,也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写作者。其独特性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他们有着自由、放松、无所顾忌的写作心态。他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文学语境里 ,在这里 ,他们目睹了意识形态以及其他各种文学禁忌被一个个打破的过…  相似文献   

9.
通假现象是文字使用时的同音替代,借字与本字(或称正字>之问意义没有联系,是它的基本特点。前人统谓之“假借”,概念含混。今人把“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造字法则称为“假借”,把“本有其字”的同音借用称为“通假”,概念就比较明确了。发明文字通假,这本是清代研究语言文字的一大贡献。戴、段、二王诸大师,打破文字形体束缚,从文字的声音推求词义,认为“字之音同音近者,经传往往假借”,故应“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见王引之《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梅雪关系     
梅花开与下雪有着同期的时间关系,这引发人们对梅雪关系的认识。对梅与雪生态关系的认识,归纳起来有3种:一是从对立观念出发,用梅花冲雪开放演绎其傲寒品格;二是从相和观念出发,用梅花“雪里开花”来表明其高于其他草木的情操;三是从同化观念出发,把梅同化成冰肌玉骨的“霜雪美人”,赋予梅花崇高的人格。虽然对梅雪关系的认识不同,但世人无不以梅与雪的关系来赞美梅花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11.
梅花花芽分化完成以后,将盆栽梅花放在室外,直到深秋,经过露天低温,使花芽得到充分休眠,到小雪前后移入低温房间,花芽可逐渐膨大;这时即可进行花期控制:要使梅花在“元旦”开花,则小雪人室后室温保持在4℃左右,于  相似文献   

12.
钱国宏 《社区》2011,(11):35-35
俗话说:“入门问讳”、“人国问忌”。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一邦有一邦的禁忌,违反或触犯了禁忌,轻则会惹人不快,重则会遭到辱骂甚至鞭笞。  相似文献   

13.
为了趋吉避凶,汉代社会普遍迷信时日禁忌。然而日禁过于严苛繁密,往往“使人拘而多所畏”,故而引起了汉人的反思与批判。在遭遇紧迫之事而“不得择日”时,日者往往通过举行救禳仪式以祛除灾祸,变通行事。一些士人则认为,时日本无吉凶,不过是人内心有所忌讳才会生出禁忌,若能“考于心”而不“围心”,则可以“不问时日”“不拘日禁”。儒家传统则特别强调“人事”的作用,认为为善者为吉人,为恶者为凶人,吉人遇吉日,凶人则遇凶日,从而将时日的吉凶归结为道德层面的善恶。王充则认为,吉人、凶人并非由善恶所致,而是命定的,从而彻底否定了人对于命运、吉凶的主动性。而无论是强调“心”、人事还是命运,都否定了时日所具有的吉凶属性,从而消解了时日禁忌观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类都有禁忌心理,而这些禁忌必然要反映在语言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心理和交际的需要对所说的意思忌讳时,往往采用委婉、间接等方式来代替直白。如:“死”,普通话一般说“逝世”,北方也有说“老(称老人死)”的。佛教对僧尼美称为:“圆寂”,意为:圆满、寂灭。日本更是忌讳,他们的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四号床位,因“四”与“死”音同。在说到“四”的时候要训读,即用日语读汉字,不发“死”字的音。  相似文献   

15.
商界企业家是一个耀眼的群体,他们有着普通人无以比拟的财富,有着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强话语权,然而“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相似文献   

16.
方海 《今日南国》2008,(19):75-75
35岁以下年轻白领已不再像父辈一般,将与人讨论收入事宜当做是社交禁忌。在他们看来,把晒工资(即把自己的工资收入、年终奖金公布在网上)看成“炫富”行为的眼光太过时,这除了可以表达友人间的亲密度外,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同音字,分“同形同音”和“异形同音”两类.关于“同形同音字”,吕淑湘在《语文常谈》一书中认为:对那些意义相差甚远或意义相差不太远而词性不同的同一形体同一语音的字,“应该破除字形的假象,看成同音同形的两个不同的字”。但是,要做到“破除字形的假象”颇不容易.因为,同形同音字与一字多义的字很容易相混.所以,吕淑湘又说,“需要讨论的是一个字的几个意义相差到什么程度,在语言里就不应当还把它看成一个字”。“在语言里,一字多义和两字同形是很难区别的”.就拿吕先生认为最明显的译音字来说吧,既然长度单位的“米”跟吃的“米”毫无夫系,应视  相似文献   

18.
梅花可分为果梅、花梅两类,素有“十里梅林、万亩梅海”之美誉的傅家边梅园共有梅花120多个品种。“望梅止渴”的“梅”指的就是果梅,其果富含多种有机酸,营养丰富,被誉为“健康食品之王”。梅花盛开,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徜徉在万亩梅园内,犹如步入了天然氧吧。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汉语词的书写形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无论同音还是不同音,只要使用了同一个书写形式,却又不属于同音假借字和同源词共用或通用字,就都应归入同形字范围。有人称这种现象为“同形词”,笔者考虑到同形词还有单音节形式与复音节形式的差别,而拙文只是以单个汉字所反映的写词现象为分析对象,分析的目的又是观察在写词过程中字形的发生与变化,所以称其为“同形字”,似乎更名正言顺。同形字现象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历代  相似文献   

20.
李程 《源流》2020,(2):96-96
“梅花端的种梅州”,叶剑英元帅的梅花诗如三春暖阳,让梅州乡亲胸膛热流激荡。纯朴的客家人既有“心如铁石”的坚忍不拔,又有“玉骨姗姗”的和衷共济。因此,梅州人乐意以梅花自喻,而且喜欢植梅、赏梅、咏梅。梅州境内,遍地梅花,但花魁当推“潮塘古梅”。2018年暮春,潮塘古梅荣膺“中国最美古树”,是梅州唯一入选的古树。潮塘古梅树龄千年,广东树龄最长之古老花梅,填补了我国野生古梅分布之空白,以生长地为命名为“潮塘宫粉”,录编入《中国梅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