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弄清社会风险的结构及其特征,是探索社会风险有效治理途径的前提和基础。在一般意义上,风险是由风险源、主体和损失性后果三个要素构成,风险的产生是基于这三个要素之间建立的某种因果联系。社会风险是指社会损失的不确定性,它包括所有自然的、人为的风险源。我们可以从风险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上寻找社会风险治理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体系结构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体系是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存在和发展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系统。行政体系的系统结构包括:(一)由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人事资源等要素构成的客观结构系统;(二)由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行政管理方法等要素构成的主观结构系统;(三)由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行政人格等要素构成的价值结构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在总体上的动态平衡是行政体系系统结构的总体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有机体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 ,实质上就是指社会 ,它有广狭不同的三个层次的含义。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 ,是包含许多要素、层次、子系统的超巨系统 ,它的要素和结构都是发展变化的。社会有机体的本质特征包括一般特征和独有特征 ,其一般特征是有机系统性 ;其独有特征有 :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物质性和意识性的统一性 ,矛盾性 ,变动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近代云南藏族的寺院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量占有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近代云南藏区寺院的组织结构、收入来源、寺院经济的管理及运行方式,作了系统的概述。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藏族寺院经济在既往社会结构中的功能作了分析,认为寺院经济是维系既往藏区社会结构的中介,寺院经济的中介作用促成了既往藏区社会结构所特有的要素关联方式。即通过扼制生产力变化的新因素,阻止生产力发展,来保持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和社会结构的稳定,其结果使藏族社会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阶段  相似文献   

5.
法律意识之结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法律意识的结构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 ,即法律意识与其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法律意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 ,法律意识的外部结构与法律意识的内部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从法律意识与法律制度的关系看 ,法律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法律制度之间的中介 ,法律意识是法律制度产生的主观意识基础 ,是法律意识的制度凝结 ;从法律意识内部的横向结构来看 ,法律意识有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评价、法律信仰等要素所构成 ;从法律意识的纵深结构来看 ,法律意识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形态三个层次所构成。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将自然科学中的相图分析方法运用于区域经济结构转变问题研究的一种尝试。将生产力诸要素划分为硬性要素和软性要素 ,指出硬性要素具有“广延性质” ,而软性要素具有“强度性质”。将各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呈现的经济结构状态看做是处于一定强度水平上的生产力软性要素作用于该区域的硬性要素之上的结果 ,立足于社会物理学的观点 ,对影响社会经济形态变迁的因素作了分类和简并 ,以“瓶颈要素”和“软性要素力”为控制变量 ,建立了平衡态意义上的经济结构转变相图 ,对区域之间瓶颈要素的共轭关系及其影响进行讨论 ,并据此对工业化进程中空间扩展的常见方式———“梯度推移”和“点—轴渐进扩散”模式作了数理性诠释。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论述了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心理的关系;从结构、功能和行为反应这三个角度分析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二者是如何互为因果和彼此迭加,以及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如何区别联系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证了社会心理是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活动的心理背景,对制约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主要社会心理条件作了逐一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结构、状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任务等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见解。一、生产力的基本结构要素与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状况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和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现实来看,生产力的基本结构要素是:第一,主体性要素,即作为生产过程的设计者、控制者的劳动者;第二,客体性要素,即生产资料,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土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第三,结合性要素,即  相似文献   

9.
<正> 笔者曾指出:孟子思想是由个体论,社会论、天人论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系统整体(参见拙著《孟学新探》,济南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18—19页)。在孟子的“家—国—天下”社会系统中,国与天下是建立在家庭之上的两个重要层次,亦是孟子追求的政治清明、天下统一的美好理想社会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是家的扩大和延伸,天下又是国的扩大和延伸。本文拟对孟子的国与天下观念、国与天下的根本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作一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影响区域创新、知识获取、知识转移与知识整合,进而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社会资本,是指区域内创新组织通过长期交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网络成员相互信任、互利互惠,能够从网络中获得某些创新资源。它具有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区域创新能力由创新资源、区域文化、社会资本、合作创新和创新产出五个要素构成,五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为了迅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应从构建社会网络,搭建社会资本平台;建立高效的游戏规则;鼓励创新组织守信用,打击不守信用、投机主义行为三方面培育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革命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方向。生产力包括三个物质要素(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两个非物质要素(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是以渗透到三个物质要素中,改造三个物质要素,提高三个物质要素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则是改善和调整三个物质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也就是说改善人(指劳动者,下同)同生产资料,人同生产对象,改善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改善分配方式等,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科学技术是特殊形式的生产力,它必须体现在三个物质要素中,经济体制的改革则是通过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体现出来的,它是以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去影响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结构的概念自1979年在我国经济学界开始使用以来,学术界同人已基本接受了这样一种表述;“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构成,即构成国民经济的诸要素之间的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 可见,经济结构的性质是由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1)具有特定性质的经济要素;(2)诸要素间特定的联系方式;(3)诸要素间特定的比例关系。以上三方面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将引起经济结构产生差异。因此,要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保证社会再生产的平衡发展,就必须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公共性问题的哲学前提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共性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前提批判是对公共性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它保证了问题研究的彻底性。前提批判的主旨就是在现象学的意义上直接给出公共性的原初要素,缺少原初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公共性就不可能发生。就公共性之原初的逻辑结构说,有三个要素乃是必要性的条件:公共活动、公共理性和公共价值。公共活动构成公共性的社会基础;公共理性是公共性得以发生的主体性条件;公共价值是公共性的本质。优先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尽管是预备性的工作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作为创新研究的新兴领域,企业社会创新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现有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基于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首先,探索性地界定和完善了企业社会创新的概念,并提出其具备目标社会性、过程协同性、方式新颖性和创新一般性等特征;然后,运用要素组合的方式提炼了企业社会创新的10个子要素和5大核心要素,进而提出了判定企业社会创新的三个标准,分别是创新社会问题解决办法、变革企业发展方式、提升社会幸福水平;最后,通过理论溯源,探寻了企业社会创新研究的理论依据根植于创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社会创新研究恰逢其时,未来应进一步加快推进该领域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系统方法尝试对知识社会结构作了一般性的概括。它在对构成该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物质、精神和政治主要特点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指出知识社会是一个全面开放、动态互补和融合发展的新社会形态,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实现了伟大的跨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新兴的人生科学的角度,率先提出了“人生要素”这一新范畴,并作了初步界定,认为现代人生要素是由物质生活要素、政治生活要素、粘神生活要素三个子系统构成的严密结构,其功能在于满足人生的物质、政治、精神三大方面的需要,它的优化发展有赖于物质、政治、精神三大文明建设的进展和完善。作者还依据自己的观察,同时指出了现代人生要素五个方而的发展趋向及其对社会人生的深远影响,读来耐人寻味,引人进一步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平等处于经济平等和政治平等之间,是人们在争取、获得和享用地位、身份、机会和运气的过程中形成的算数比例关系和几何比例关系;经济平等虽然是平等的末端形式,但它可以上溯到社会平等之中,经济地位的差异、占有社会财富的多少都会回游到社会中来;政治地位、政治权利的分配也会下移到社会平等中,甚至可以说,社会平等中的很多形式就是政治平等的社会形态。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平等,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终极价值目标之一,然而在社会转型中,社会平等却充满着矛盾、冲突与张力,可谓问题多多,困难重重。其根源一部分在于传统文化中的劣根性要素,一部分在于新型的活动结构、关系结构和利益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平等,取决于两个关键要素,即人的要素,只有成为公正的旁观者、正确的思考者和正当的行动者,才会具备实现社会平等的主体性资源;制度的要素,只有建构并践行进取性与协调性、激励性与约束性的政策、制度、体制,才会具备实现社会平等的客体性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尽管其性能、目的各异,但都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组织系统,都有一定的机构,一定的法规(章程),并且由一定的人才组成.离开这三者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要使导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研究掌握作为社会系统的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是一个系统,机构、法规、人才,可以看作是社会组织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要素).按照辩证唯物论和系统分析方法,我们要研究这三个子系统,就必须将其放在该社会组织系统的功能、目的的指导下去认识;当我们建立、健全这三个子系统时,必须使之服从该社会组织系统的总目的和功能,并为其服务,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认识和掌握三者互相协调的关系上.据此,本文试图结合当前一些现象,探讨社会组织系统中机构、法规、人才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农村社区能力偏弱的根源在于农村社区的结构特质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相适应,资源不足仅仅是其表征。通过引入社会动员视角,一方面能提升社区内部各要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改变社区内部自身特质。在农村社区能力建设的实践中,应把社会动员当成一种社区的发展策略和具体的工作方法,用来解决如何提升社区构成主体的能力;如何优化社区内部的结构,使之能有效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和获取发展所需资源;如何提升社区外显功能的效能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其中人口、土地、文化是基本要素。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人口必须同土地资源相适应,而土地资源则要依靠受教育掌握文化技术的人去开发和利用。农村要发展,居民生活要达到小康水平,三个基本要素要协调。本文就福建农村要素有何变化和如何协调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