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甲金研究员负责的“七五”规划重点课题《论绿洲经济──干旱地区的生态经济》,其最终成果是专著《绿洲经济论》。这项成果受到学术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政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被新疆自治区推荐为“五个一工程”的一部好书。中国工程院石玉林院士及经济、环保等方面专家相继在《人民日报》、《新疆日报》、《自然资源》等报刊发表了评论文章。这项成果认为,水、土地、草原、森林是绿洲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它们既维护着绿洲生态系统的不断循环演进,又为绿洲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因此,发展绿…  相似文献   

2.
这是本人1983年冬写的一篇论文,其中关于新疆的两害——沙漠化和盐碱化的概况,是已经发表过的。这篇文章主要是试图论证绿洲是怎样形成和怎样变化的,目的如题所示:认识绿洲,保住绿洲。最近自治区政协部分委员提出一项提案,呼吁《紧急挽救濒临毁灭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这一呼吁反映了新疆自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果不堪设想。如何指导新疆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如何指导新疆的农业生产,这是关系到新疆生态前途的头等大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之,不揣谫陋,将这篇文章发表于此,以期引起更多的人注意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绿洲生态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绿洲经济,曾为干早、半干早地区,孕育了古老的文明。绿洲经济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它具有二重性,包含着两个系统。一是绿洲生态系统,二是建立在这一系统之上的社会经济系统。二者之间既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又进行着自然力与人力作用的相互转化。基于绿洲经济系统必须依赖于绿洲  相似文献   

4.
绿洲是指荒漠中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开阔、人类生产生活集中活动的地域。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干旱省区,其绿洲演化过程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对新疆绿洲演化规律作一探讨。 1、新疆绿洲分布的规律性绿洲的形成和维持,首先取决于有稳定的地表或地下水源的供给。就目前新疆已经达到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而言,跨流域、大规模、长距离引水的可行性还不普遍具  相似文献   

5.
中央明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 ,面向新世纪作出的宏伟决策。西部地区各族人民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 ,如何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 ,开创新世纪发展的新局面 ?个人结合新疆绿洲、绿洲经济的特点 ,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西部开发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 ,约一半面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其经济活动的中心是有限的绿洲 ,这是干旱地区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保护好原有的绿洲 ,建设和发展新的绿洲 ,才能保证许多开发项目得到落实。所以 ,要进行西部开发 ,就有必要对绿洲和绿洲经济的特点 ,有一个简要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绿洲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客观要求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尽管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然而,就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变化来说,总是和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疆绿洲经济的二重性表明,绿洲经济的特点,必然受绿洲特点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绿洲的一些特点。新疆绿洲的特点和绿洲经济发展的要求,试析如下: 1、绿洲的封闭性与绿洲经济发展的开放要求。绿洲经济的封闭性,是新疆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使自然经济处在一个  相似文献   

7.
一、绿洲人口就业的特点新疆绿洲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新疆人口就业的特殊性,绿洲经济与一般的内地省份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在内地经济区域是连片的,区域与区域之间在空间上是紧密衔接的,而在新疆绿洲与绿洲之间在空间上则相隔着数十百公里的戈壁沙漠,这种地理上的差异带来了资源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经济发展和人口就业的特殊性,人口就业的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地域分散。由于新疆绿洲呈点串珠状的分散分布,形成绿洲人口就业区域的分散。1990年全疆就业人口617.65万人,占总人口的40.75%,分布在全疆16个地州市的79个县市中的844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垦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开垦建设的最大的新绿洲。由人工绿洲替代了荒漠和天然绿洲,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改变了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而且绿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了78.81%;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但协调度降低,已近临界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动绿洲农业开发向更深层次迈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回顾新疆近百年来生态环境演化的过程,可以发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是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改善,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二是环境质量的明显下降,使新疆脆弱的生态系统向逆行方向发展,并已开始影响人类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疆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正负影响,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够相得益彰,成为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这是新疆面向21世纪的重大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自然资源开发与和生态环境 新疆存在着冰川、森林、草原、绿洲、荒漠、沙漠生态系统,并呈现出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结构状态。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8.4%,其高山冰川是新疆重要的水源地,森林、草原、绿洲从高山到盆地边缘依次展现,呈带状垂直分布;在盆地的水平分布上,戈壁荒漠漫布于沙漠与绿洲之间。森林、草原、绿洲、荒漠和沙漠五个生态系统分  相似文献   

10.
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是在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下,由绿洲生态系统和绿洲经济系统偶合而成的巨系统。因此,有必要在分别研究生态与经济两个子系统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一、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特点 1、系统要素结构的特点。 (1)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组成要素是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这不同于一般的系统,系统结构要素本身就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特殊结构、运行特点和功能的巨系统,而不是由性质单一的元素或事物构成的简单系统。 (2)生态和经济两个子系统之间,不存在由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联系起来的、类似生态食物链那样串联和并联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它们之间只存在着某些环节上相互重叠、相互交织偶合的相关关系。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相互交织偶合的基础环节是农业。马克思指出:农业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生产部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借助生物的自然再生产、实现经济再生产,借助生态系统的运行,完成经济系统的运行,实现人类的经济目的,在这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