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意识形态整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执政目标与任务的新认识,是执政党防止和消弭社会冲突和对抗,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责任。在这个基础上,执政思维的基础———意识形态起着重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执政能力的建设中,如何避免意识形态的僵化,推进意识形态整合,制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纲领,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其必然选择;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其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目标的提出及其实践,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以新的时代内涵。意识形态的功能发展主要体现在:要在社会和谐理念确立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理论支撑功能;要在和谐社会价值目标建构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社会导向功能;要在和谐社会多元利益协调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社会整合功能;要在维系社会和谐秩序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社会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作为反映社会存在的价值体系和世界观,具有导向、辩护、动员、整合等功能。在新形势下,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要顺利推进和有序进行,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原则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应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性批判与重在建设相融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其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课题,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从观念、内容、方法、手段、机制、领域、理论和主体等方面,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推进我国党建工作创新,有利于顺利完成历史使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党建自身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构建和谐社会与我国党建工作关系的基础上,简要阐述和谐社会视角下我国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进而指出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选择,即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推进观念创新;大力加强党建绩效评估机制,推进内容创新;逐步建立灵活组织运行机制,推进组织创新;切实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推进队伍创新;努力构建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确立共同的价值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合理的社会调控手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社会整合工具。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新体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与创新体系密切相关,对我们提出了理念上重视创新、实践中勇于创新的时代要求。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中华民族凭着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具有悠久的创新历史和传统,十五期间的创新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要在观念上和体制创新上花大力气,做好五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而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从打牢利益基础、提升引领能力、拓展方法途径、强化主体建设等方面,加强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这一常论常需、常论常新且在当前又有着强烈现实意蕴的课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深化对意识形态重要性的认识,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增强自觉性,把握适度性,实现超越性。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利益关注的重心也从精神利益向物质利益转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从"价值认同"向"利益认同"的转变。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整合不同利益冲突并把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的社会。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归根到底都与利益有关。能否发挥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体来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价值导向的同时开展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在沟通中实现对多样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制度供给滞后、路径依赖、制度刚性以及制度博弈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当前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缺失.在制度缺失存在的情况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建设,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制度建设的目标:(1)发挥国家的制度创新职能,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推进制度建设;(2)坚持市场化的制度创新方向,通过市场机制推进制度建设;(3)着力于体制内制度创新,通过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建设;(4)强化技术创新激发制度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推进制度建设;(5)构建支持制度创新的意识形态,为制度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团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团体具有双重属性,其结构的二元性、资源获取的双重渠道、行为的双重支配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必须满足政府和社会的双重需求。如何更新管理理念,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和方法,进一步发挥社会团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值得政府和社会重视的问题。社团工作的创新应该在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基础上,制定社会团体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在加强社会团体的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完善适应自身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和活动模式,使社团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8):77-80
意识形态具有文化的属性,文化是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源泉,文化产业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平台。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更强。然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形成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权威性和安全性的挑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必须强化文化自觉,坚守文化良知,创造文化精品;就必须立足文化自强,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制度。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它将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制度性安排,实现以劳动为主导的社会和谐,其实质是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和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方式的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思维方式要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或非科学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确立想和谐、谋和谐、促和谐的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对象创新、方向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和趋势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