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人用人意识新探戴君毅李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呼吁,向传统的选人用人观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一新的课题,要求我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作为党的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都要具备基本的政治业务素质,正确执行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2.
朱伟方 《社科纵横》2009,24(10):33-35
现阶段中国社会政治意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我国公民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社会政治主流意识的发展和大众政治意识的分化。其主要特征是政治意识在发展现阶段上的初始性,政治意识在不同地域、阶层的不平衡性和政治意识发展中的矛盾性。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制度关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洁 《唐都学刊》2005,21(5):62-65
在对文化与制度范畴作基本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可将二者分别界定为文化观念和正式规则。从不同层次上分析文化与制度的相互关系,才能超越“文化是体制之母”和“制度决定文化”的循环论证。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而言,文化观念的形成和积淀,制度的形构和变迁皆源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截取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文化观念是制度的发生学意义上的直接来源,然而文化观念在不同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制度变迁模式和制度变迁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作用,需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企业管理者的技术观〔加〕Y.加格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采用新技术不仅仅是一项选择,它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保持和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新技术、因此,全面了解采用新技术的全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这...  相似文献   

5.
张建生 《社科纵横》2004,19(3):99-100
新时期文学在强化文化意识与文体意识的同时 ,也出现了不断解构文化与文学界限的趋势 ,造成了新时期文学过重的文化负担 ,本文对这一现象的表现形态、积极和消极意义 ,作了深入分析 ,提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化中的主体意识●赵虹张彩梅考察日本文化史,我们可以发现,日本文化并不是自成体系地发展着,在日本文化的不同时期,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外来文化对它产生着深刻影响:由于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使日本早在公元四至五世纪就脱离野蛮阶段而进入文明阶段;经受欧风...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强 《浙江学刊》2003,(3):194-19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两者密不可分。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 ,人们的言语表达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英语的实际应用功能日显突出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显得尤其必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拟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必要性、原则和策略等几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楚平先生惠鉴:1986年秋十月访问杭州三、四日,未缘识荆,为憾。日昨接奉大著《吴越文化新探》,竟一昼夜披阅一通,诚近年来读书一大快事。尊著视野辽阔,想像丰富,语言工具、古籍及考古诸种资料配合允当,立论新颖而无主观偏宕之弊,开辟古史新领域,厥功甚伟,自不待言。棣1989年十月自芝加哥大学正式退休,事前已接受鄂宛加州大学之聘无限期访问。年来课余从事传统中  相似文献   

10.
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作为主体的人活动的一种结果。着眼于主体活动领域本身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透过众多文化现象的表层,来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内涵,这就是:评价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优劣高下,其基本点就在于看其是否增进乃至完善了人的主体意识,达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因此,我们的文化研究必须给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人的现代化,人的主体意识的高扬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洪晓楠 《求是学刊》2008,35(5):28-33
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后殖民科学文化哲学以及女性主义科学文化哲学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90年代以后不仅在英美国家而且也在欧洲大陆国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这三个流派是科学文化哲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科学文化哲学发展的最前沿的领域,同时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争论最大的哲学流派.文章简要介绍了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后殖民科学义化哲学、女性主义科学文化哲学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建筑文化的象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探讨作为人类文化构成的建筑之本质,讨论了意义、象征和场所等概念,认为象征性是传统建筑文化的一大特征。论文从景观风土、城镇聚落、建筑住宅和构件尺度等几个层面上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审美文化的建构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审美文化的建构意识朱光(上海社会科学院)美学从审美文化角度寻求突破和发展,更多地来自于当代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工业比大生产和信息流通发达的现代社会,使贵族阶层渐趋消亡,公众阶层日益扩大。人们社会行为方式的转换改变了美学封闭于纯粹精神理念王国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当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 ,作为承担文化选择与传播角色的学报编辑 ,应当具有怎样的文化意识 ,这是直接关系到学报的生存与发展 ,关系到思想文化领域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思潮导向的重大问题。所谓文化 ,从广义上讲是与自然对立的存在 ,是经过人们的某种加工、创造而形成的。可以说 ,人类的一切事物都属文化范畴。从狭义上讲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有时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史学、哲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生存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精神 ,或称文明形态。人类社会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5.
刘致丞 《创新》2013,(5):17-21
“辱莫大于不知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耻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文章从耻感文化出发,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将耻列为中华传统重要德目之一,分别从耻德的要素、耻德的德性进阶、耻德的道德功用做论述,进而挖掘中华传统耻感文化的德育启示。  相似文献   

16.
百合系指女性之间的纯精神性爱恋,是日本动漫独有的题材,其渊源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的物哀与知物哀传统中。百合现象对物哀的契合与发扬可以从三方面论之:百合之爱是一种本然的人情,虽有悖德之嫌,但符合物哀对自然本真感情的认可;百合之爱是纯精神性的灵之爱,发扬了物哀中重精神、轻肉体的一面;百合之爱既体现了物之哀,也体现了事之哀,符合物哀理论所提倡的双重审美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7.
解伟 《社科纵横》2013,(10):144-146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慈善思想资源,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慈善意识,以"慈悲"为核心的佛教慈善意识,从自然本性出发的道家慈善意识以及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慈善意识,成为中国慈善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渊源。推动了慈善意识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作为经济竞争的基本个体,不仅具有经济特征,而且还带有生命个体的特性,企业文化就是这种生物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如同人的思想不同一样,不同企业的文化存在着差别,企业家的使命正是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在现代意识支配下,用动态的文化观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的需要,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政治体制,这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前提。一般说来,政治体制的改革将意味着对原有模式的冲破,并且最终以建立新模式而告终。可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们对政治体制的模式更新却比较陌生,特别在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通常会遇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干扰。一方面,由于受到理论界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总以为政治体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在许多人的思想意识深处,一提起政治体制改革,就会担心政权性质或社会制度发生变更,因而忧虑重重。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  相似文献   

20.
王刚 《学习与探索》2001,23(3):72-76
劳动的复杂存在,知识的增长,服务活动层出不穷的展现和扩大,已使劳动从一元走向多元.无产阶级剥夺剥夺者的任务实现之后资本已与劳动从对立走向合作,这是现代经济的一大特征.劳动收入积累形成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继续.要素分配论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只是在肯定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对其他生产要素给予了肯定.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和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劳动形成的资本收入将超过劳动收入无产者成为有产者,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劳动从必然向自由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