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日语译者,不仅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日语语言能力,还需要有较高的母语能力。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就会出现"误译""偏译"等现象,从而导致对对方的误解,妨碍跨文化交际,甚至导致失败,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译事例,论述译者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探讨影响译者素养的关键因素,从而寻求提高译者专业素养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公示语英译实例,对公示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同时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提高译者的素养。  相似文献   

3.
译者能力是译者专业素质和翻译能力的总称,其不仅指译者自身的翻译能力,也包括译者的职业态度、责任等。从译者能力所应具备的能力出发,探讨广东理工学院翻译专业在培养专业技能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并提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翻译就是用接受语言复制出与源语言最接近的自然灯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风格而言.其中就包含了对构成翻译的两个层次的阐述,一是意义上的转换,二是风格的形成.而翻.译的风格就与译者所在的外在环境及本人的主观意识息息相关.文中旨在通过阐述翻译和意识形态的含义和两者间的关系,浅析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译者的逆袭     
作为一门职业,翻译已经是年迈古稀的"老工匠",作为一门科学,翻译却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新青年"。众所周知,也是直到20世纪后半叶,我们一直谓之为"匠人"的这样一些人,才得以聚集力作,总结智慧,将翻译打理成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自此,各门各派的翻译理论相继滋生。许许多多的译界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论及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在笔者看来,其实反映了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也就是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译者欣然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也就此形成,这种对应的关系映射了译者的个人理念,也能为我们对翻译的理论研究启迪智慧。  相似文献   

6.
本地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本地化翻译提出更高质量的要求,在推进本地化翻译教学的基础上,译者能力成为又一个影响翻译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本地化行业对翻译的特殊要求着手,结合翻译理论,分析如何提高译者能力以适应新要求,从而为适应本地化翻译提供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京华烟云》两个译本为范本从选择文本、解读原文、决定翻译方法及决定表达方式和应用翻译技巧四个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体现,进而揭示了发挥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翻译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翻译的种种理论探讨也得到了不断深化。在众多的理论探讨中,译者的身份及地位的论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而,人们对译者主体性也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探讨,尤其着重探讨译者在目的论视角下其主体意识的体现。本文拟借助德国学者汉斯·威密尔的"目的论"来阐释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外心理学及其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和兴起,翻译心理学已然崛起,但目前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不多,无法解决翻译过程中的某些实际应用问题。本文从翻译心理学的实证角度出发,将译者心理动机分为内部和外部动机两种,又将外部动机分为政治动机、文化动机和经济动机。外部心理动机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文章引用名家译例阐明翻译外部动机对译者翻译实践的影响,以验证译者外部心理动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了"寒山热"。战争后的消极状态使人们迫切地寻找一种精神寄托,而寒山诗自然洒脱,通俗易懂的风格在当时几乎替代了当地文学,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寒山诗尤其对"垮掉的一代"影响最大。寒山诗在西方的风靡得益于寒山诗的翻译。而最著名的译本属加里·斯奈德的英译本。本文主要从译者主体性进行斯奈德英译寒山诗的理论研究。此理论更好的从文化等角度剖析译本的合理性及艺术性,旨在为更多的译者提供更多的翻译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模拟翻译公司是应翻译教学所需而创设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其核心任务是对译者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本文对模拟翻译公司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操作过程、所培养的译者能力、对师生的要求及其价值予以介绍,以期为译者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对于促进文化传播至关重要,中国文学经典外译需要培养优秀的文学译者。本文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从改革文学翻译评判标准、加强翻译理论教学及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等层面,探索目的论对文学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阐释学哲学架构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以《道德经》之"上善若水"篇为例,从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系统地解读了美国学者Witter Bynner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张彦  郭霄 《现代交际》2012,(1):43-44
网络流行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其语言的表现形式也生动多样,这就使得流行词翻译的语言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特征显得更为突出。零翻译理论是译者在克服不可译问题上的尝试。零翻译的八种具体策略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价值,这一理论对网络流行词的翻译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译者在翻译网络流行词的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不可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制约译者行为的关键因素是翻译理论,切斯曼特从模因论的角度主要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明晰、真实、信任和理解等四条伦理价值以及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的伦理和承诺伦理等五种伦理模式。本文梳理西方翻译伦理研究成果,重点探讨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并提出从翻译职业伦理和译者个人伦理两方面入手构建我国翻译伦理的构想,以期对翻译伦理研究以及我国翻译伦理构建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被忽略。随着翻译的发展,译者的主体性地位逐渐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和热点。西方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从阐释学的观点提出翻译分为四个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本文将从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作为理论基础,以张培基先生英译《致蒋经国信》为例,讨论长期以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被忽略的译者主体性是如何发挥的。  相似文献   

17.
朱兰珍 《职业时空》2010,6(5):145-148
目前译者主体性成为国内外翻译界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正确、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是翻译成功的关键,也是翻译活动的魅力所在。文章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并进一步探讨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翻译操作过程的影响,并指出译者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翻译生态学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活动,再续原作的生命需要译者来实施,而译者与系统中的其他诸要素相互作用与反作用。本文从翻译生态学角度出发,探究译者与翻译生态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译者该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再续原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陈彦君 《现代交际》2014,(7):194-194
翻译硕士学位是我国设立的专业硕士学位。翻译能力研究是西方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已经对翻译教学特别是系统化的职业译者训练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课程设置出发,研究了MTI项目在翻译能力建设方面的现状,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摆脱了过去纯文本的翻译,将视野扩大到影响翻译的文化层面。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决定译文的不是原文,是翻译的目的。尽管其理论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翻译目的论还是把译者主体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