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韵之美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所在,也是欣赏古典舞的关键。本文主要以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灵魂作为出发点,从形神合一、圆之神韵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舞的神韵之美。并从《书韵》和《春闺梦》两部作品中分析了古典舞神韵之美的具体表现,以期为进一步挖掘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而"身韵"则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本文主要论述了"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风格,最后探讨了身韵及其技术、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姜力卿 《职业》2007,(36):113-114
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复杂,技术难度高且运动幅度大,需要关节韧带和肌肉柔韧性强.作为一个古典舞的舞蹈演员需要较全面的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否愿意,公元2008年也将给中国人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事记年,也是改革开放历程中最悲怆最辉煌的一个年头。说“悲怆”,是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造成了空前劫难;说“辉煌”,是奥运会的举办、载人飞船成功巡天,不仅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也展现了社会发展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结晶,它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舞种,是经过历代舞蹈工作者提炼、加工、整理、创作,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流传下来的具有古典民族风格特色的舞蹈。本文探讨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沿革以及身韵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生命之初,我们便有了呼吸。呼吸贯穿生命始终,但是在舞蹈中呼吸却有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同样是舞蹈的必需品,但是呼吸对舞蹈的作用更具艺术气息,是宣泄舞者情感的艺术形式。在整个舞蹈作品中,呼吸像是跳动的"音符",悄然勾勒充满"韵律"的"图画"。呼吸触碰不到,却又是舞蹈中十分实际的问题,只有掌握了科学、准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将舞蹈,尤其是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文阐释了舞蹈艺术中的呼吸,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呼吸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作用,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对提升舞者的呼吸能力有所助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王俊英 《职业时空》2008,4(6):45-45
近几年来,围绕“历史问题”出现的频繁争吵,日益成为影响中日民众相互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中国民众不满意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所采取的暧昧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却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嫌中”、“厌中”气氛,与“恐中论”一道,成为日本“中国威胁论”的主基调。那么,中日之间,“历史问题”的难点究竟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8.
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看,历史这小姑娘,要么是花枝招展的,要么是衣衫褴褛的。比如在西方一些记录者眼里,他们可以进入“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号称是“被我们忽略的真实故事”;而在东方,中国人则是琢磨“中国文明的秘密档案”,可以与正史相媲美的是研究“我们历史的有另一张面孔”,看着好玩,还可以让阅读者找到快感。所谓“秘密档案”,不过另类的另一种方式,比如作者李阳泉在新书《中国文明的秘密档案——我们历史的另一张面孔》中写道:古代打屁股是最常见不过的刑罚了,然而,打完之后为了填充屁股上的血流如注的洞,居然用羊后…  相似文献   

9.
浪漫与传统合璧的婚礼使他圆了“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冯俊 《国学学刊》2023,(3):1-4+1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它否定了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文化保守主义和复古主义”,超越了“体用论”,提供了一把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第二个结合”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理论和实践上焕发出思想解放的伟力。  相似文献   

11.
古典舞身韵中"身法"与"韵律"的结合,打破了传统戏曲舞蹈的"做""打"程式化的动作模式,而更注重了舞蹈动作中的韵律的运用,达到"变其形而扬其神"的效果,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艺术以"神韵"带动形体的艺术特性。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弘扬的"形神兼备"的审美艺术特征,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阿拉伯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关系。不过,在为时十四、五个世纪的漫长历史岁月中,中国并不称阿拉伯为“阿拉伯”。从汉朝开始。以后历经唐、宋、元、明各代,中国对阿拉伯的称呼,先后有过多种变化,直到明初才出现了“阿拉伯”这一译名。那么,中国历代是怎样称呼阿拉伯的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催化中华儿女奋勇前行的行动指南,折射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进程.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内涵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伟大“中国梦”,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略览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梦”的发生融汇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三大客观要素,本文主要从现实性要素出发,探讨“中国梦”的现实逻辑:“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凝心聚力的时代性、世界性话语,是应对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精神动力,是迎合现代性要素的改革动力.  相似文献   

14.
谭云 《老人世界》2013,(1):36-37
中山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名舰,堪称一部“活的”中国近现代史,从上海到武汉,1910年至1938年间,曾见证过“护法运动”“东征平叛”“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中山舰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民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见证物。1938年,中山舰奉命参加武汉保卫战,当“中山舰”巡航在湖北金口江面时,突遇六架敌机轮番攻击。舰长萨师俊等20余人在作战中牺牲。“中山舰”舰尾要害部位中弹,经抢修无效,沉没在波涛之中。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以来,安倍晋三两次组阁都提出了国家战略构想,从“美丽国家”到建设“强大日本”,无不坦露出自信满满的“大国志向”.面对长期以来经济的低迷态势、政治的混乱无序,安倍试图通过重塑大国的国家认同,恢复国民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一国内政,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面对自己的亚洲邻国中国,以安倍为首的政治家表现出极其轻慢的历史态度,通过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策略,进而为其“摆脱战后体制”、修改“和平宪法”,走向“正常国家”寻找托辞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历史有的时候是一场接一场的“罗生门”,如果在同一个国家中,改朝换代的历史事件往往是胜利者来书写的,这个可能就不是“罗生门”,但也很可能不是真相。而国与国之间的历史事件就没这么简单,尤其是两个国家最后还都是存在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个历史事件如何描述就成了问题。尤其是近代中国的历史里,别人船坚炮利地打开了你的大门,这自然是创巨痛深的事情,但中国毕竟没有亡于此,后世的历史就分成了两路方式进行书写。  相似文献   

17.
“小儿锦”初探——介绍一种阿拉伯字母的汉语拼音文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拉伯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有着悠久的历史。阿拉伯文化同中国文化的交融也有着光辉的成就。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在他们的历史活动过程中,曾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不少有益的贡献,从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小儿锦”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儿锦”这个生疏的名称既不见之于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也不是什么织锦绸缎之类的衣料,而是在中国回族人民中流行的一种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汉语拼音文字。“小儿锦”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文化交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交流的时代,文化交流亦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它促使中国从过去单一的历史时间的思维隧道中走了出来,进入了一个广阔的与世界交流和接轨的新纪元。正是在这种情景中,如何对待和进行文化交流,成为人们经常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其实,文化交流就是一种“通”,按照中国古人所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变通”过程,所谓“一合一辟为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也。而在中国文化中,这种“通”又无不与“同”相…  相似文献   

19.
中国研究甲午战争的泰斗戚其章,在发表于《历史研究》的长文《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中写道,“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但是,仔细查阅历年论文、论著目录发现,对甲午战争给予中国的影响,研究论著堪称汗牛充栋,而对甲午战争给予日本的影响,研究则非常欠缺.事实上,不仅战后“三国干涉还辽”和《马关条约》的巨额“赔偿”,为日本此后对华侵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大大刺激了其走军国主义道路的野心,而且导致今日中日关系降至“冰点”的钓鱼岛主权之争,也是甲午战争埋下的祸根.  相似文献   

20.
黄祖泗 《现代交际》2002,(11):24-26
2001年12月14日,诸宸,这个27岁的中国女子的名字终于刻在了国际棋联的“凌烟阁”上,成为继谢军荣膺“世界棋后”称号之后的中国又一“世界棋后”,同时创下了历史上第一位集世界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