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1月19日——"世界防止虐待儿童日",一个为提醒大家善待、呵护孩子而设定的日子。然而,与人们善良的愿望相反,这两个月来,我们不时听到一些骇人听闻的虐童案,令人发指的是,下毒手的皆为孩子的亲生父母在愤怒和心痛之余,我们必须正视"虐童"现象的存在,并努力避免孩子遭受伤害。  相似文献   

2.
弱小的儿童本应该是我们爱护、呵护的群体,如即将活力绽放的花朵,然而,各地爆出幼儿园教师的虐童事件,不得不引发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笔者主要从虐童的含义、现状和针对虐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引发幼儿园教师虐童的可能性因素,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减少虐童事件的发生,还幼儿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虐童案件频发,事后的维权取证对案件的公平合法处理极为重要。但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虐童案件的维权取证却困难重重,导致儿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从法律、管理、制度及家庭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以保证虐童案件维权取证及时合法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虐童案的多发,社会关注亦开始升温,尤以温岭虐童事件达到高潮,此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使舆论再次陷入热议之中,民众和专业人士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但是从刑法罪刑法定和谦抑原则出发拷问此事件,公检双方处理结果于法有据。只是我国的未成年保护的法律尚不完善,缺乏罚则。文章也从上述三方面检讨了虐童这一社会事件的刑法法理。  相似文献   

5.
近期,全国发生多起儿童伤害事件,成为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一个沉重的话题。从幼儿园虐童、父母虐童,到各地20天内曝出8起儿童遭性侵案,桩桩件件,让人触目惊心,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保护成为社会反思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正>以前看见幼儿园虐童的新闻报道,我在愤怒震惊的同时,还庆幸女儿上的幼儿园是安全有保障的。2013年1月30日,当我又一次看到《3岁男童被幼儿园老师用剪刀划伤鼻子》的新闻时,我的心却一如文中那位母亲一样疼痛、愤怒和难过。因为,我5岁的女儿也刚被老师打了……再苦再累再没钱,也要让孩子上个好幼儿园我们是在北京的风里雨里讨生活的外地人,在这个大都市,挣钱和立足都没那么容易。但我们就纯如这一个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虐童事件层出不穷,但由于我国儿童虐待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立法体系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无法对虐童行为进行有效防治。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儿童虐待防治方面有很多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如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儿童虐待的明确界定、强制报告制度、调查和处理制度等。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可以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从而有效防治儿童虐待,包括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强制报告制度,完善儿童收养与寄养制度,设立受虐儿童调查和处理制度,建立受虐儿童国家监护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以“虐老”为代表的侵权事件 2011年6月14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播放的一段养老院护工虐待老人的视频,引起了大家对于养老院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一个孩子怕麻烦老师,所以不敢再问问题。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就追问他原因。孩子解释说:“老师,您给我的答案我又忘记了。我很想再次请教您,但想想我已经麻烦您许多次了,不敢再打扰您!”老师想了想,对孩子说:“先去点燃一盏油灯。”孩子照做了。老师接着又说:“再多取几盏油灯来,  相似文献   

10.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是家长、老师常常生气时说的一句话.问题不在孩子,在于教育着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文中遵循知情意行的教育规律,从各个环节阐明实践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可操作性强,希望能给又困惑地家长和老师一些帮助,也就不枉费精力.  相似文献   

11.
南京虐童案的发生,让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儿童权益保护上。以强迫压力为特点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方法、不健全的儿童权益保护组织、不完善的儿童权益法律保护体系等多种综合因素,导致了儿童被虐待情况的持续加剧。  相似文献   

12.
新月 《女性天地》2006,(2):50-50
阳阳跟妈妈到单位玩,我们逗她:“阳阳这次考试得了第几名呀?”“第三名。”“为什么没考第一名啊?”“我没抄。赵明抄了,得了第一名,老师没有看见!”又问她:“你是三好学生吗?”她说:“我妈没有给老师送礼,所以我没有评上三好生。”这是一个10岁孩子的话!我们这些做大人的真不知道怎么看现在的孩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如果心理不健康,就会有这样一些症状: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比如,同学考试得了高分,他会觉得是偷看得到的;别的孩子比他多得了一面小红旗,他会认为是老师偏向。假如他总…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说一些很带情绪的话语,你会作何种反应,会怎样引导、排解他的情绪? (1)孩子说:“我再也不想去学校了,老师在同学们面前大声责骂我!”你的反应:“你做错了什么事,让老师大声责骂你?”——不妥  相似文献   

14.
“三独”现象是指在当今的儿 童教育中,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现象.三个个性鲜明的独生子女群体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怎样才能让他们围绕着孩子的成长和谐共舞呢? “独二代”:新新人类的幸福与无奈 “独二代”成长在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格局较稳、文化多元开放的环境中.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繁荣为“独二代”享有优越的教育环境奠定了物质基础.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从体制上为“独二代”的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而学校丰富的综合活动培养了“独二代”学生开阔的视野、开朗的性格、开放的思想,给他们的性格特征添上了一份“大气”.  相似文献   

15.
温岭虐童女教师的行为,侵犯了儿童的身体权与肖像权。学校作为用人机构,应当承担雇主替代责任,而非教育机构责任。在教育机构内发生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件之时,应当正确区分责任主体,针对具体问题适用适当的法律,而不是一律认定为教育机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浅谈师爱     
王素芳 《职业时空》2008,4(7):82-82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要像做母亲一样做老师,一桩桩小事都会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一个个抚摸,一个个眼神,都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爱他的。  相似文献   

17.
正天童星宇婴童馆以专业团队的丰富经验为基石,根据-N3岁婴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需要,用心倾听孩子与家长的声音!集众教育流派之长,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宝宝的特点,为前家长、准家长、后家长倾力提供最贴心到位的服务。本馆设置了最适合03岁婴童发展的课程体系,促进宝宝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从本刊推出“父母学堂”、“家教智慧”等栏目以来,广大读者反响热烈,应大家要求,本刊特邀青少年学习教育专家董丽艳老师和戒除网瘾专家林虎老师举办“为了孩子明天”系列讲座。  相似文献   

19.
水央  仇明  蓝风 《女性大世界》2006,(2):106-111
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灿颜”;过年走亲访友需要灿颜,情人节和心爱的人约会需要灿颜,甚至求职面试也需要灿颜。我们为大家制定了全套的灿颜计划,无论你是需要3天灿颜,10天灿颜,还是30天灿颜,完美的灿颜计划都能让的面若桃花,水润嫩滑。  相似文献   

20.
病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辛卡博士经过长期调研后认为:孩子“精力过剩”不是病,而是与生俱来的。但很多父母和老师却不了解这一点,因此把“精力过剩”的孩子列为“差生”。实际上,“精力过剩”的孩子体内的肾上腺素明显高于普通孩子,在这种激素作用下,他们的心跳频率通常较快,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也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