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海上互联互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东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方向。因此,通过海运机构、行动计划和海运便利化机制了解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战略措施;从海上贸易、海港运营、海洋航运以及海运辅助性服务分析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现状及挑战,剖析东盟港口互联互通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东盟与中国海上互联互通的合作体系和问题,提出构建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建议,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丰富其战略构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地中海沿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和以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东方文明几乎在大致相同的时期,都把人类从渔猎时代引向农业对代,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浪潮。东方和西方大致同时各自独立地产生了大致相同的生产方式,各自独立地揭开了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希腊半岛土地贫脊、海运便利、贸易发达,促进了人们的交流和了解,形成了以希腊为中心的古代西方文明。无独有偶,、几乎同时中国也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明。这两个文明都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传统,其影响扩展开来并不局限于它自己发生的那个地区,但两个文…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欧航线的北极航道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全面通航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引起相关航运与贸易国家的关注。北极航道的开通,将使中欧间的海运航线大幅缩短,可以节约营运成本,降低航行风险,并能增加新的货种。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现有中欧航线与北极航道的经济性进行比较,从航线里程、船舶成本两方面论证了北极航道通航的经济性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和航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海运关系是国际关系的组成部分,海运实力、权力基础、制度安排是探究海运与国际关系有机互动的三个重要维度。战后初期,凭借结构性权力优势以及强大的海运实力,美国确立了国际海运领域的主导地位。其中,方便旗模式是美国主导国际海运的实施路径,集装箱革命是美国主导国际海运的技术支撑,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的建立则是美国主导国际海运的制度安排。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格局的深化,海运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探究美国国际海运主导地位的建立轨迹及其变迁,对于理解国际海运秩序的演进以及海运强国的生成,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经历过产业间贸易分工、产业内贸易分工的发展阶段,能有效地解释全部生产过程建立在一国国内或经济体内部的最终产品的贸易现象。然后随着现代加工贸易的发展,形成一种揭示中间投入品贸易现象的新贸易分工现象———产品内贸易分工,解释了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无法解释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贸易分工的理论演变,阐述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峰 《太平洋学报》2012,20(6):80-88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社会再生产角度论述了海权思想,新航线的开辟、工业革命、航运、殖民地、世界市场是马克思主义海权思想的五环节。马汉从争夺世界霸权的角度论述了生产、海运和殖民地三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海战史的角度论述了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关系。本文认为,这两种海权思想既有共性又有本质差异,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海洋的重要作用。海权思想对于中国发展航运经济、建设强大海军、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服务的价值与服务的可贸易性两个视角 ,探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服务产品 ,认为服务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是服务贸易的价值基础 ,服务具有可贸易性是服务贸易发生的前提条件。文章将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服务业 ,置于国民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中 ,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增长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论文还就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发展概况、服务贸易与经济全球化、中国服务贸易的基本状况和入世后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嵌入性"问题近年来成为了各界广泛关注的议题和焦点.本文以社会资本和网络权力作为切入点,在分析民营企业本地嵌入现状的基础上,从信任扩展、网络资本形成、信息分享渠道和网络主控权演变四个方面对于本地嵌入演变展开研究,并结合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社会资本往往成为民营企业本地化的主导推动力量,网络权力则起着强化性角色.企业的网络主控权越高,本地嵌入就越有限.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世界海运业中,日本拥有的商船总吨位已雄居魁首,其海运能力之强举世青睐。然而距今一百多年前,当欧美资本主义的蒸汽轮船已游弋世界各地之际,日本海运业却还停留在风帆摇橹时代。那么,日本海运业何以发展得如此之快?这不能不是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旨在从政策史角度,对日本近代海运业的起步作一历史考察。一、亟待解决的海运问题十九世纪中叶,世界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达到高潮。随着美国柏利航队叩开日本国门,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始告完成。  相似文献   

10.
运用SWOT模型分析海南自贸港航运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借鉴相关航运发展报告评价指标,结合海南自贸港发展定位,构建一套具有航运竞争力和创新力的评价体系。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海南自贸港与国内外其他典型的航运中心进行比较,得出海南自贸港所属的聚类类型和特征。海南自贸港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通过将现有的“四方五港”进行融会贯通并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形成一个较具竞争力的国际综合港;实施航运技术人才引进分步走战略;瞄准先进国际航运中心技术标准;建设一体化的智慧航运综合管理平台等路径实现智慧化技术创新。运用SMART法则进行全线跟踪管理和反馈,切实提升海南自贸港航运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方向,在于如何扩大相互贸易,以推动金砖国家间贸易发展,而贸易便利化可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途径之一。本文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等多种商业调查数据,对金砖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评估了金砖国家在该领域进行合作的潜力。在此基础上,金砖国家应首先建立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及政府间协调机构,有效推进海关环境和国内规制环境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组织的兴起给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冲击,其基本原因在于区域经济组织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多边贸易体制自身的消极因素,这些都为区域经济组织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挤出效应埋下了隐患。这在现有所谓社会网络模型中得到充分验证。因此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和可持续发展就有着重大的意义。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贸易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中国有义务也有能力趋利避害,谋求消化区域经济组织对现有全球贸易体制的挤出效应,扭转两者零和博弈的内耗,进而追求自身与全球的经济贸易利益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岚 《太平洋学报》2011,19(4):64-71
次贷危机中全球贸易出现了突然、剧烈和协同式的波动。本文旨在从"构成效应"和"共振效应"两个层面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认为,贸易和整个经济的结构差异以及全球生产链的形成是造成全球贸易震荡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内生要素,把握国际贸易需要从文化视角进行解读。商品是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统一体,国际贸易实质上也是商品文化价值的交换过程;文化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根源和依据;文化比较优势是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发展的现实动力。这一研究为我国新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北极航道:欧盟的政策目标和外交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剑 《太平洋学报》2013,21(3):41-50
气候变暖和海冰的快速融化向世界展示了北极航道开发的经济前景。经济上高度依赖贸易和海上运输的欧盟对参与北极事务和北极航道开发给予了高度关注,同时也面临着北极国家和北极理事会一定程度的排斥。欧盟充分利用北极多层级治理结构的特点,开展多支点外交,将自身在北极的利益与北极生态环境保护和北极治理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自己塑造成公共产品提供者;同时,以市场和投资为手段使自己成为北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合作者。中国与欧盟在北极事务上具有许多类似的战略利益和外交立场,欧盟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depends on its own actions as much as on those of its trading partners. The study of market linkages is thus vital for policy making. Borrowing from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Leontief's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from the national accounts equ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odel to calculate multilateral trade multipliers while minimizing data requirements. The novelty of the approach consists in the column-wise (supply-oriented) normalization of trade as opposed to the row-wise (demand-oriented) normalization that prevails in the literature.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model has been successfully tested on data that refer to 1973–1974. Divergence from reality inevitably reflects the great fluidity that characterized trade during that period. Although most successful when applied to trade among supply-oriented economies (such as those of socialist 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t present empirical tests have been run only for a handful of OECD and OPEC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解秀玲 《学术交流》2012,(6):118-121
外贸发展方式创新,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而关键的任务。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外贸发展主要依据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出口数量扩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低价格战略形成竞争优势。目前,面临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出口难度增加,更显露出其粗放性和难以持续性。东北地区外贸发展亟待打破原有传统贸易理论束缚,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即从扩大出口创汇转向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上来,从出口创汇型转向依靠国际化经营能力上来。要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创新对外贸易制度安排;发挥东北地区优势,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导产业升级;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外贸经济协调发展;集合各方力量,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8.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policy practi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deglobalization”, i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increasing trade costs o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rms’ exports.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 the trade costs of specific manufacturing sectors and provinces. We employ Heckman (1979) two-stage method and the data from China’s manufacturing fir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trade costs on heterogeneous firms’ export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further explore the impacts of trade costs o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iscuss policy advisori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e in trade costs have adverse impacts o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pecifically, increasing trade costs hinder firms’ export behaviors and export scales. However, these impacts are heterogeneous on different types of firms, which refers to the ownership reforms, manufacturing sector upgrades and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increasing trade costs do not affect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but they are not conducive to ownership reforms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 upgrades. Altogether, our findings provide the first evidence on the impacts of trade costs o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rms’ exports, and also shed light on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promoting firms’ exports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deglobaliz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19.
余莹 《太平洋学报》2011,19(6):51-60
从国际粮食贸易规则演进过程看,《国际小麦协定》作为一种政府间粮食贸易合同,因无法满足多重政策目标而不得不转变为粮食贸易信息交换平台,西方粮食大国作为粮食出口方,不具谈判优势,但能够主导GATT/WTO粮食贸易规则在其粮食战略下制定。本文认为,中国在未来国际粮食贸易规则的制定上应重点关注特殊产品和特殊保障机制,并积极参与区域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