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晚清西方生命科学传入中国,生命科学即成为批评和重构社会文化、制度的知识资源。在社会性别领域,生命科学由于提供了大量关于男女身心知识,迅速成为建构男女气质、性别制度的重要力量。在1920—1930年代女性美的讨论中,生命科学知识与其他社会文化要素纠结在一起,改变了人们对于女性美的重新理解;这一理解体现在女性(气质)美的内涵必须考量女性身心结构的基础特征。如在彼时的"天乳运动"中,生命科学知识与国族主义、女性解放呼声、性美叙述等结合,重新构建人们对于"乳房"的认识,塑造新的女性气质。这一建构虽由男性主导,但女性并未保持着被动的地位,也相应作出了主动回应。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高新技术,人才是关键.本文以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风险为分析对象,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结构与机制、人才社会流动及其影响、人才风险及风险因素的探讨,结合我国现状,从人才短缺和流失风险入手,提出了发展人才市场,建立和完善培训网络;实行知识产权资本化,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切实降低人才流动障碍;强化人才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方针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风险的宏微观改善之对策.  相似文献   

3.
闫志洁  闫方洁 《创新》2012,6(5):24-27,126
女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女性面临的各种问题一直以来也备受社会关注。西方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借鉴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性别异化理论。她们认为,当代社会女性异化表现在两性关系领域、家务劳动领域、心理和精神智力领域等。而消除异化实现女性解放需要通过消除性别角色、提高女性经济地位、扩大女性政治参与权等途径来实现。她们的探索为人们理解两性问题、实现性别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支撑和关键。以规章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文化建设,对于激励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支撑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术规范建设、科研管理观念、人才激励体制和学科研究理念等方面。完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可以从构建科学的人才管理体制、加强学科规范性建设、重视应用性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开发和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来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农村女性为调查对象,以浙江省温州地区为调查地点,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和社会性别视角,对农村女性在民间自由借贷中的角色进行实证研究。具体分析了农村女性在民间自由借贷中的角色以及角色冲突类型和调适办法。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7,(4):24-30
露西·伊丽佳蕾批判"男权制",揭露其自然主义、社会基础和话语逻辑体系的本质,为女性主体重塑排除障碍;直面性别差异,分析其社会历史和制度原因以及女性性别优势,揭示女性主体地位和价值;探求女性文化,论述其自主自觉本质以及政治理念、女性话语等特征,提升女性主体理性。伊丽佳蕾的男权主体解构与女性主体重塑的论述,成为其女性主义理论中最为精彩和最具价值的内容,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的女性理论建构也应予以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国性学研究中女性声音和女性主义视角缺席的原因 ,指出把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引入性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并分别从男性性观念和女性性观念的表现出发 ,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双重性道德标准对女性的歧视、压力和损害 ;通过对女性性主体地位、经期性交、女性G点研究、性交中的不应期等话题的讨论 ,揭示了与女性有关的性学理论中的社会性别视角。  相似文献   

8.
黄淑瑶 《社会》2012,32(6):204-219
社会性别的后天建构性使其成为分析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从该角度重新审视海南历史上的汉黎互动,发现这种互动在本质上是两种迥异的性别文化的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汉文化中的传统女性性别角色被黎文化不断挑战和改变,出现“女主外”的现象,但男性在政治领域的主导使“女主外”行为与支持男性“向学”的目的挂靠,女性“主外”行为的社会价值被贬低。“女耕男儒”的性别关系不但未能使女性获得自由,反而造成另一种性别压迫,最终成为海南独有的“男为尊”父权文化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8,(3):165-172
1980—2000年间,瑞典政府为适应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克服中性-平等政策的不足,对性别平等政策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性别平等政策目标由关注家庭中的性别中立转向关注两性的权利与责任;性别平等政策的范围由关注家庭内部与劳动力市场拓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性别平等政策的内容由关注女性的地位转向关注男性的责任;性别平等政策的本质表现为从关注女性的角色与地位转向关注女性的权利与利益。性别平等主流化开启了社会政策制定的新视角,使各政策领域纳入了性别平等的向度,并进一步拓展了性别平等政策的范围,使性别平等延展到社会的各项政策中去。瑞典政党虽更迭频繁,但性别平等政策保持了制度的连续性,并使性别平等机制进一步制度化。瑞典这一时期性别平等政策的改革为世界各国性别平等政策制定与发展提供了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发表的论文中常看到这样一些表述:"女性史与性别"、"女性史与性别史"、"从女性史到性别史"等.同社会学领域以及国外学术界一样,日本史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热情也似乎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11.
董锦霞 《社科纵横》2008,23(10):163-165
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经济、文化、就业、女性自身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男性相比还存在着入学机会不平等、层次不高、学科选择不均衡、教育后结果不平等等问题.对高校"女儿国"现象进行社会性别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中国女性高等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地剖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人口增多,老年人在家中养老必将长期存在,对老年人的家庭照料越来越重要。而由于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社会规范把家庭照料的责任更多的赋予给了女性,现代女性面临强烈的角色冲突和巨大压力。必须加强对女性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支持,缓解她们的照料压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3D电影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峥鸣 《学术交流》2012,(1):125-129
中国3D电影产业虽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仍处于数字电影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存在的缺憾在于:电影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体系基础薄弱;产业资源规模小,制作资金匮乏;优秀片源内容和数量尚少,不足以支撑市场发展;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数字化发行网络和统一放映服务技术平台亟待进一步规范化。为此,发展中国3D电影产业,应建立国家级3D技术基地,实现制作和设备国产化;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故事;加快电影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推动国内高新技术人才向数字电影研发领域聚集,加大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力度;采取共同出资、共同版权、共有品牌的国际合制合作模式,以拓宽渠道,参与全球竞争;通过产业链条化,形成立体消费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的浙江妇女社会性别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玉 《浙江学刊》2004,(5):215-218
本文以浙江省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为依据,重点分析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浙江省妇女"对自我能力的认可"、"对性别角色的看法"和"女性的自立意识"等有关社会性别观念的现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社会转型对妇女社会性别群体的社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段塔丽 《社会工作》2014,(6):125-132
性别问题曾经是内地与香港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制定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政策"盲区"之一。内地与香港尽管在社会福利政策的价值取向、女性所获得的福利水平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两地政府在社会福利政策制订过程中所存在的性别"盲点"却成为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政策不能满足性别利益需求的共同制度缺陷。这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盲区",无疑对女性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从两性平等的角度出发,反对性别歧视,倡导针对女性群体的社会网络支持和社会资本建设,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应成为今后两地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3):83-85
本土化进程中的社会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嵌入性的发展。即在宏观层面体现的是一种包括制度、组织、资源等体制性嵌入;在专业发展和具体的工作领域则体现着"本土化"特点的理论与实务模式建构。而在这一进程中,文化因素是一个重要方面,涉及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各个方面。笔者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理想、社会关系结构以及社会资源的动员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我国本土化进程中的社会工作理想、行动策略及其资源的支持性问题。并指出嵌入式发展将是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文化兼容及其本土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女性之间的暴力行为在历史和现实中一直都非常普遍,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女性攻击同性时,通常会选择亲密关系之中的弱势同性,所采用的攻击方式主要为语言攻击和间接攻击.性侮辱与容貌丑化是女性同性攻击中最常见的两个主题,攻击形式绝大多数为非组织化的个体攻击.父权制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和重男轻女的性别观念,现代社会女性之间社会竞争的加剧,独生子女生育制度下的女性性别观念重塑等,是女性同性暴力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社区建设与女性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在当前中国社区建设中,女性在培育社区精神、融洽邻里关系、社区救助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体制中及女性自身的一些问题也阻碍了其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只有通过继续推动女性的社区参与,动员女性资源,提高女性素质,才能在推动社区和谐发展过程的同时解决妇女问题,促进女性成长。  相似文献   

19.
张敬婕 《浙江学刊》2008,(2):212-217
本文以作者对北京市十所高校进行的主题为"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发展"的调研框架为主体,依凭社会性别理论、文化批判理论以及传播学理论,根据媒介形态指标、两性形象指标、两性角色指标、两性关系指标和性别观念评价指标,分别从"大众传媒塑造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气质"、"大众传媒塑造的'时尚美'"、"大众传媒反映出男女两性价值实现之差异"这三个方面,考察了大众传媒环境与大学生通过行为所表现出的性别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付秀莹的新作《他乡》通过叙述"芳村的女儿"翟小梨从乡村来到省城、后来扎根北京的"迁移"史,书写一代知识女性的精神性别成长过程.小说借由翟小梨的"失语状态",洞察到性别权力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作.翟小梨试图以身体作为反抗的武器,但却再一次陷入男性话语织就的牢笼.为了获得作为个人和作为女性的双重成功,翟小梨选择回归家庭,但她的精神性别成长尚未完成.小说对现代女性精神性别成长的反思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