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残疾人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其现代化具有快速、动荡的特征。这要求社会必须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为现代化扫清障碍。残疾人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文将从分析中国残疾人困境入手,探讨其原因、出路。  相似文献   

2.
在包罗万象的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将一个社会的现代化过程视为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是社会学独具特色的研究角度和分析框架。 本文拟从这样一种角度,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做一尝试性分析。这里,社会结构是我们使用的主要分析概念,同时也是主要的分析对象。所谓社会结构,指具有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部相对落后的国家,与先发现代化国家相比.在民族、法治、个性等文化传统方面是缺乏的,与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不同,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由后发行的现代化的特点决定的。本文从介绍社会秩序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和矛盾。由社会失序引出社会秩序的定义,进一步讨论社会转型期社会秩序重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时 ,我们发现中国有多次现代化发展的机遇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中国错失了这些历史机遇 ,与现代化失之交臂 ,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一再落伍。因此 ,探究影响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种种原因 ,为我国当代社会现代化实践提供历史借鉴 ,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是囊括了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特殊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中国是一个后来者。中国是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早发现代化国家的侵略下 ,被迫开始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因此 ,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原因 ,就必须把它置于世界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184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开始启蒙,其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现代化的布局是片面的,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启动全面现代化工程。1978年的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催化剂,社会发展领域各方面的现代化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现代化的最终成果体现在人的现代化,可以说人的现代化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个人心理的现代化和个人行为的现代化两方面来研究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从改革开放起,邓小平就强调中国的现代化是建设一个小康的社会。21世纪开始,中国继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从中等收入的角度看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这种小康发展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以中等经济收入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社会形态,并为在中国形成一个现代形态的“中产阶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化的“赶超型”客观性质和发展速率,是认识和解决中国现代化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出发点。为实现赶超发展,必须把中国现代化的动力看作是“社会动力资源系统”。文章从社会的经济系统和社会整体系统、中国和世界、当代发展和未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共性和个性、主体和客体等六个关系视角,揭示了这种动力系统和结构并从中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理论问题。作者认为,在今天把“代价”提升为科学范畴具有很大意义。从发展学的角度看,“代价”应属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花费的“社会成本”进行“成本—效益”或“投入—产出”分析的综合性概念。为此,作者还依据新发展观对代价范畴和中国赶超发展中的代价问题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8.
史璐霞 《公关世界》2022,(18):57-58
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文化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科技的现代化。传统文化吸纳科技文化的动态过程,就是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科技创新是社会现代化的驱动力,而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因此,需从科技文化视角出发,审视与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发展阶段。从1840年至今,为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曾经有几代人为之奋斗不懈。现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基本解决温饱,实现了现代化第一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上半叶,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即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建成现代化社会。应当看到,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如…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化的时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作者认为,现代化是整体性的,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一场全面性变革过程。但在实际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可能将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同时推进,从而现代化在不同方面、不同因素之间,在时间上就形成了一种先后不同的序列关系,即现代化的时序模式。作者从政治的先决条件、经济起飞与政治整合的时间问题、经济现代化的延滞问题、社会与文化变革问题和城市化问题五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化时序模式的主要差异;作者还从起点条件、危机与挑战出现的顺序、示范效应和现代化策略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现代化的时序模式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始终是和中国的“三农”问题羁绊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三农”问题的沉重包袱,才使中国被动地走上了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道路;正是“三农”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才使中国的现代化获得了所必需的原始资金积累;正是“三农”问题的凸显和破解,才使中国跨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历史的沉疴在发展社会学看来,社会现代化就是用新技术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其集中表现为经济结构的转变,也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管理引论·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是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进入产业革命以来,无论从质,还是从量上看,变化的速度都空前加快了,这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变迁的新特征。 社会现代化既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又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它标示的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要素在内的巨大系统工程。 中国自19世纪中叶被动地卷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挣扎、苦斗、历尽坎坷,才在1978年以后,走上在探索中持续高速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现代化进程在不同国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现象,比如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等。因此,在社会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中,就有一个各国互相学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白红梅 《现代妇女》2014,(2):105-106
日本是迅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探究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原因时不难发现,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是其从明治维新以来就确定的根本国策。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现代化的三次改革历程,以便我们能对日本的现代化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心理学界提出的本土化概念经常被误为是与现代化、全球化相对立的概念,并用之来作为反对本土化的理据。本文首先试图澄清本土化是指研究者在作研究时思考问题的本土化,亦即指研究者逐渐把自己文化传统放在研究思考现代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现象及行为之框架之中的过程。它与现代化及全球化这两个探研实质社会变迁的概念不属于同一层次,因此不可混为一谈,也无所谓相互排斥的问题。作者甚至发现目前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之讨论及研究急需要本土化,因此提出一个思考框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及全球化等概念整合起来,并且提出一些研究现代化问题着手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科教兴国”的政策下,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方向。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探讨了我国在目前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实践模式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方略。  相似文献   

17.
编者前言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最重大问题之一。发展与现代化是世界普遍的必然的社会进程。我国已在进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改革,正是为了加速中国的发展,为了在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目前,全国人民正在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 鉴于此,认真总结从鸦片战争至今一年半世纪以来,尤其是解放三十七年来,又尤其是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文化学研究的一个很大的实际意义,就是我们现在必须反省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民为了追求国家现代化这个目标,如果从十九世纪中期林则徐、魏源那一代人算起,至今已经渡过将近一百五十年了。但是中国的现代化却总不成功,而就代价来说,我们民族为现代化目标所作出的牺牲,可能要超过世界上的任何其他民族。一百多年来,中国不断地陷入革命、动乱和暴动的局面中,不知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对中国人来讲是如何发扬中国传统的道德资源,又如何使道德观念实行现代化。从我们所看到的情况和分析来看,有两个关键问题:1.对中国的传统伦理认识。中国人不缺私德缺公德,对不同关系的人用不同的礼节,中国的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处理的是熟人的关系。现在提出的问题是公民与其他公民的关系,如何发展私德形成公  相似文献   

20.
犯罪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有人类学家曾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一个文明趋向于更高,或许还是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社会性越轨(犯罪)的可能就越大""任何一个国家既然以现代化为自己的社会目标,不管其社会个性如何,恐怕均不能幸免现代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