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润龙 《西北人口》2008,29(5):74-78
2005年苏南地区凭借着占全国0.29%国土面积、1.7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26%的GDP.2000—2005年苏南人均GDP以15%以上的年速增长。苏南地区的良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得益于苏南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农民工是苏南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南也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最早、最好的地区之一。但是现在苏南的出生人口越来越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劳动力严重缺乏。2000—2005年苏南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4‰,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苏南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建筑业制造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表明,苏南流入人口占苏南居民人口的比重由5年前的22%增长到28%。2000—2005年苏南流动人口年均增长6.7%。流动人口为苏南市政建设、经济建设提供了38%以上的贡献份额:同时也加剧了公共资源的紧张程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节育因素调查分析安菁春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减缓人口过快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妇女的生育水平大幅度下降。但是农村妇女的生育水平仍明显高于城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4.3%,因此,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  相似文献   

3.
书讯     
《中国农村人口与发展新格局》由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人口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集体编著的《中国农村人口与发展新格局》一书,已由中国人口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在我国典型农村地区组织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研究报告。它揭示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与规律,被选中的调查点既含已经富裕起来的苏南地区、亦有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的北方乡村、还有正在摆脱贫困中的华中山区,它们虽处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层次,但在长期控制人口的过程中,已孕育起一种新的婚育文化,为我国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目前,全国农村人口已达9亿多,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农村育龄妇女近3亿人。农村人口能否控制住,对全国人口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搞好贫困地区农村人口控制是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对贫困地  相似文献   

5.
山区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山区人口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最近几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人口的决策,为今后山区人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山区农村人口小城镇化的客观必然性,将有助于我们自觉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推动山区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人口贫困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祥  吕学芳 《西北人口》2009,30(2):100-105,109
新世纪。武陵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散居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边区,贫困切口率高、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扶贫开发难度大.已经严重制约了武陵山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恶劣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要素差造成经济发展的先天不足;历史性贫困造成经济发展的起点基础低;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政策制度设计不当造成的经济发展后天弱化:社会封闭、思想观念保守的加剧共同导致武陵山区农村人口贫困化。扶贫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引导贫困人口合理有序的流动迁移是治理武陵山区农村人口贫困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出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取得子巨大成就。但是,由于人口的巨大惯性,我国人口仍然以每年净增1600万人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大陆总人口已于1991年年中达11.5亿。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大陆人口已超过11亿。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全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控制人口增长已经成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极为迫切的任务。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农村人口控制得如何,对全国人口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成为最复杂、最头疼的一件工作。本文结合山西省的实际,就如何做好农村计划生育的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传统文化对中国农民生育决策的影响罗蓉目前,占总人口77.6%(1993年)的农村人口的生育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在农村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中,经济因素固然是个主要因素,但对深受传统文化儒染的中国农民来说,文化因素对其生育决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  相似文献   

10.
代际经济流动方式与我国老年人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化,老年人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于我国人口老化的原因、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状况及文化背景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解决老年人口问题的重点和方法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我国老年人口问题的重点仍然是养老问题,而养老问题的重点还是经济问题。据1992年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资料,1991年我国城市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中,没参加工作或未享有离退休制度的占被调查者的26.3%,在享有退休待遇者中,月退休金收入在150元以下者占88.3%;农村则有94.2%的老人未享有离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11.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严格控制人口是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中国的人口问题说到底实际上是农村人口问题。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能否搞好农村的人口控制工作,对于完成九十年代人口控制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对山西农村的实际调查,对农民的高生育意愿和解决对策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落实“三为主”规划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云南省计生委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边疆省份。全省4000多万人口,有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4000多公里的国境线与缅、老、越三国接壤;山区、半山区占94%。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经济改革以来,小城镇人口迅速增长。1985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市镇人口总增长量为2亿,其中,小城镇人口增长量占62.4%;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至1985年的36.6%,提高了18.7个百分点,其中有9.8个百分点是由小城镇人口增长引起的。这两个数字说明,近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 21世纪人口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1.人类发展即将进入 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秩序和经济格局急剧变化,人 口与发展进一步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 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抽样调查,到 1999年底全国总人口为 12 6亿 (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1%。为比较准确地把握 人口变化的规律和趋势,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正确制定面向 21世纪的人 口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国政府于 20…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改革的成果,同时又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过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缓慢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9.4%,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数的91.4%。从建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多年来由于我国的城乡经济基本处于分割状态,农村经济单一经营,农村劳动力很少向外转移。尽管这期间工农业总产值的构成由1949年的“三七” (工业产值占30%,农业产值占70%)变为1979年的“倒三七” (工业产值占70.3%,农业产值占29.7%),但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却变化很小。农业劳动力占工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基本保持在85%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也始终不低于70%。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经济改革中,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南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其起步早、历史长、发展快,令人瞩目。然而,伴随苏南地区时经济起飞和农村现代化过程的推进,又催生出了中国现代人口转变的“苏南模式”。自70年代以来,苏南地区人口出生率从25%以上迅速下降并持续稳定在15%。左右(苏州市1990年为13.32%),人口自然增长  相似文献   

17.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6年底的0.58亿,农村贫困发生率由31%下降到6.8%。为了在本世纪内彻底消灭贫困,中央政府从1994年起开始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但是与以前相比,现阶段贫困人口的分布和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存在着许多差异。要全面完成攻坚计划.就必须充分结合现时的贫困特点,运用特殊的措施,寻找攻坚的难点和突破口。因此,研究和解决极贫人口的脱贫问题,便成为我国今后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一、极贫人回的概况极贫人口…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 ,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5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口问题已受到全国上下的关注。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承担国家的“七五”计划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老年人口调查和老年社会保障改革研究”,我们参与了这个课题,按统一的课题设计在全省城乡范围老年人口中进行1‰比例的随机抽样,对4440个样本作了调查。 1986年末湖北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443.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9%,其中农村占老年人口的84.3%。在1987年的抽样调查中,农村老年人口的有效样本为3750个。我们以此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全国有关资料,试图对农村老年人口的供养问题作个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引导人口合理有序转移,解决农村人口农转非的制度性障碍,缓解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贫困,开县开展了人口梯度转移实践。人口梯度转移通过搭建城乡联动机制,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农转非,同时鼓励条件差的山区人口向条件较好的坝区迁移。文章对开县人口转移的条件,转移人口的权益、转移人口资产处理方式及其权益的补偿等做了进一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