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宝信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作者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参照系,以历史的检验和时代的需要为取舍坐标,提出构建中国哲学精华体系的设想,这就是以天人合一为框架,以格物致知为进展,以道德人格为归宿,从中展示出天道人道,内圣外王,由理及礼的丰富的哲学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这一体系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它必将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张永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38-41
反思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价值应遵循三个共识性前提:"无全民性的宗教神信仰为华夏文明之典型特征"、"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文化于今人仍有影响"和"人是需要信仰的";由三个共识性前提而推演出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可以作为今人信仰重建的参照,因而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应从态度、原则、制度与方法四个层面去建构。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 ,强调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原则 ,最后设计了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栏目。 相似文献
4.
孙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十年改革历史表明,行政体制改革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理性的头脑,中央一再号召,行政领导干部尤其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行政与哲学间关系的紧密性使笔者联想到行政哲学概念,生发出建立行政哲学学科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李文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4):263-265
辩诉交易是英美等国家处理大量刑事案件、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制度 ,虽然倍受争议 ,但我国借鉴该制度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可根据我国的实情 ,对该制度进行规范、限制 ,以逐步构建中国式的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设中国旅游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学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5)
一、我们面临着挑战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旅游传统的文明古国。我国人民从遥远的古代便对旅游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对保存旅游文化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前者可以从上古的旅游神话得到说明,后者可从浩如烟海的山经地志得到印证。 但必须承认,建国以来,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旅游被目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我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旅游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旅游文化遗产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西方世界却后来居上,许多旅游传统远不如我国悠久的国家,迅即成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旅游大国。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在西方许多国家,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旅游学。旅游科学的研究回过头来又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哲学发展趋势之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文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19-122
中国教育哲学发展趋势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多元、多样、生活、人生、社会、自然、幸福、淳朴等概念,将成为未来教育哲学的主导性话语。未来中国教育哲学在凸显多元化与多样性的同时,将追求教育生活化、自然化、"简单化"的理念,并将其内化为教育哲学的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8.
管理哲学绿色理念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继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6-19
环境问题正在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也为管理哲学研究带来新的活力。管理哲学在新的世界观构架中 ,其基本理念也渐呈“绿色”。这种绿色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科学观、广义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等 相似文献
9.
10.
建立中国的管理哲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尹毅夫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8-10
从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的差异分析开始,指出:如果没有管理哲学,管理科学的发展有如"无源之水"或"无本之木".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使管理科学的灵魂显在化.作者提出六项论点论证了建立中国管理哲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中国管理哲学除夯实管理科学的基础外,还具有一层历史文化的深厚含义,即中国管理哲学为"科学管理中国化"提供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1.
邵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3,(1)
哲学逻辑史既不是中国哲学史,也不是东方哲学史或西方哲学史,同样也不是总和意义上的世界哲学史,而是一般的哲学史。哲学是对世界绝对本质的探求。哲学逻辑史是这一探求过程中表现为人类整体品质的思维的发展史。哲学逻辑史是哲学自然史上升到哲学理论应有的中介理论。哲学逻辑史是哲学理论建设的必要前提。哲学逻辑史的基本建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关于广谱哲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正> 广谱哲学是作者提出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它和国内外流行的各种哲学体系与流派相比有很大的区别.本文论述了广谱哲学的含义、基本思想、形态特征以及所遵循的党性原则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之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世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西方哲学史上自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近代哲学的主导原则是主体性和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现当代的许多哲学家对主客式采取批判的态度而主张主客浑一。中国哲学史长期以天人合一为主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批先进思想家起而反对天人合一,强调我与非我之分和“心之力”,大力介绍和赞赏笛卡尔和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主客式。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从哲学的深度来看就是召唤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和主体性。五四以后至今,我们所走的这条道路在步伐上太缓慢、太曲折。21世纪的中国哲学必将继续发展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和主体性。但西方近代的主客式和主体性由于被吹胀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产生了种种弊端。21世纪的中国哲学应该批判地吸取天人合一思想之合理处,把西方近代的主客思维方式补充进来,使两者相结合。21世纪的中国哲学将是二者相结合的哲学 相似文献
14.
杜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6):717-721
通过中国哲学形上学之天、道、命、理、性五个基本范畴之内涵辨析,指明中国哲学乃是不同于西方知性形上学的德性形上学,其本体论理论形态表现为追问生存之第一原则(德性原则)的生存本体论。中国德性形上学有着自己独具内涵的形上学范畴体系,体现出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理念,并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之伦理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5.
杨俊英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Z2)
面对中国哲学的困境,关键问题是切入当下的社会历史情境和生活脉络,让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在动态的、良性的冲突中融合,并让哲学说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6.
杜杰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4,17(6):717-721
通过中国哲学形上学之天、道、命、理、性五个基本范畴之内涵辨析,指明中国哲学乃是不同于西方知性形上学的德性形上学.其本体论理论形态表现为追问生存之第一原则(德性原则)的生存本体论。中国德性形上学有着自己独具内涵的形上学范畴体系,体现出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理念,并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之伦理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7.
18.
劳思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3,50(2):79-91,159
本文在世界哲学思潮的背景下,分别检讨中国人自身对中国哲学的两种研究态度(哲学史研究的态度、传道的态度),以及西方学人研究中国哲学的两种主要态度(汉学的态度、宗教研究的态度),并指出这些研究态度均不能解决中国哲学的部分主张已经失效的问题,更不能恢复中国哲学的生命力。要使中国哲学成为"活的哲学",一方面必须使它在学院研究中,被视为哲学的一分子,不与世界哲学隔离而又保持中国哲学的特性;另一方面则使它在文化生活中发挥与客观实际相应的功能。就学院研究而言,应重新解释哲学的功能:扩大西方哲学中"理论效力"的观念,将"指引效力"作为新观念纳入其中;这样,着重指引功用的中国哲学,便可作为一种指引的哲学而重新发展。从文化功能看,必须清理中国哲学中的失效成分,针对当前文化问题,一方面提炼、建立具普遍意义的观念和具体主张,另一方面针对自身内在缺陷而作出重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艾思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系统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4)
论文全面整理和挖掘了艾思奇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的思想,认为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方面有着一个系统构想,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和深刻,既有宏观的方向性的总体思路,又有具体的操作路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碧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中国的原初生活背景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的分裂性追问理路及意义本体论构架。由此 ,道家和儒家确立起在实质上互补或殊途同归的各种具体悟性化思想和社会管理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