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被我们语文教师视作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学生写作中常常存在着“无米下锅”(元材料可写)和“有米难炊”(有材料不会写)这两种现象。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找米下锅”,让学生“有米可炊”,“有米易炊”呢?笔者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寻求到了一条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这一观点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素材仓库中的“米”十分匮乏.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如.写“一件难忘的事”.不是老师周末给“我”补课,就是妈妈雨夜送“我”上医院。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是捡钱包,就是让座位。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一带而过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我指导学生写生活随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习作中“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多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认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让学生不怕作文,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找“米”下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如何让俯拾皆是的素材进入学生的视野,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随机习作的乐趣,这离不开老师“爱”的呵护,“心”的引领,“情”的激发。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作文教学中,我们曾为学生无“米”下锅而犯愁,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我们又为学生有“米”,却不知道怎么下锅而着急。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激活孩子们的个性化感悟,引导他们抒发个性化的情感?笔者就这个问题介绍几种作文讲评课的课型。  相似文献   

5.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能力不是相互排斥,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可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关注写作技巧,关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但收效甚微,原因是颠倒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本末关系。当学生无“米”下锅时,任何烹调技术都没有实际意义。有了“米”,就会做熟,就会有成品,可见,写作知识存活于作品之中,从阅读中悟出的写作知识对学生的写作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在写作中运用了写作知识才是学生真正的鲜活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说倘若“无米”。即使“巧妇”也难为“炊”,可见“米”是多么重要啊。这使我不禁联想到我们高三学生的作文。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埋怨高三学习生活紧张没时间看课外书,叫学生作文简直是做无米之炊,他们戏称作文是“榨文”。乍一听,蛮有道理,高三学生确实没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使有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也不愿将它投放到他们认为的投资大收益少的课外阅读上,他们总是将这可怜的时间投放到解题上。静思之.不对啊,我们的学生也生活了十八九年,读了十二三年的书,怎么没积累一点材料呢?作文怎么成了无米之炊呢?一定是没用好身边的优质大米。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说:“学习作文,必须根据经验,从实际生活流注出来,那才合乎所以要写作文的本意。”这是学生“有米可炊”和写好作文的关键,更是克服学生害怕作文和培养兴趣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少些命题作文,多些自由作文(这也是新课标改“作文”称“习作”的原因之一)。如“记一次野炊活动”大多数学生都写得雷同像流水账。这次笔者把它换为“野炊中的小故事”,这时学生像热锅里的蚂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师带学生到河边春游,将学生分成四组,比赛“竹篮打水”。要求每组同学采取接力的方法,用竹篮从河里打水到岸上10米外的桶里。  相似文献   

9.
王青立 《社区》2011,(29):15-15
宋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数“苏黄米蔡”,“米”就是米芾(fu,草木茂盛之意)。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由于他性情狂放。故又称“米颠”或“米痴”。除了有点儿癫狂外,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作文教学中,我们曾为学生无“米”下锅而犯愁,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又为学生有“米”,却不知道怎么下锅而着急。如何做到让他们变成“让我写”为“我要写”呢? 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激活孩子们的个性化感悟, 引导他们抒发个性化的情感?笔者就这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一块普通的面团能做什么?做成面包、馒头,或用来包饺子。但是,如果有人说,他能用一团面甩出1918米长的“一根面”,还能吹出直径达1.5米的“面汽球”,你一定会感觉不可思议吧?掌握这独门绝活的,是天津青年职业学校的年轻教师,他的名字叫刘辉。身为工艺与营养系的面点教师,刘辉在为学生上课时总是侃侃而谈:“北方人过生日讲究吃长寿面,一碗长寿面最好是‘一根面’做成的,一般长5米左右……”说着,他就会捏住面团的一头,双手用力地把面不断拉长、飞抛,眨眼的工夫,只见一条面条就会在空中上下翻腾,好似游龙入海、翩翩起舞,最后稳稳地飞入6米之外的面盆中,把学生们看得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11,(5):62-63
比人耳厉害的听觉能力 假如有这样一台超级现场音乐会,登台“演唱”的是蜜蜂小姐,那么我们“人”需坐在3米至4米的位置聆听,狗可以在20米至30米处聆听,兔子站在100米开外就可以听到了,而猫头鹰和蝙蝠大侠更可以利用主动式侦测方式在500米外欣赏……  相似文献   

13.
陈鲁民 《中华魂》2013,(5):25-26
时下,从南到北,许多高校都在纷纷取消传统的长跑活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劝会上,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被取消,西安30多所高校也不约而同取消了长跑项目。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3000米以上长跑也已取消,替代品则是“400米障碍赛”、“龙卷风”、“编长辫”等趣味项目。  相似文献   

14.
旧时买米以升作量器,卖家在量米时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来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里老派生意入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相似文献   

15.
新政新知     
《社区》2008,(9):6-7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江西省南昌市政府指示,要抓住时机,用一年时间建设“绿色生态南昌”,消灭城区500米范围内无公共绿地的“盲区”,实现城市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硬指标是“出门500米一定要见绿”。  相似文献   

16.
在计量单位数学中,常出现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如“小华身高134米;一个鸡蛋重55千克:课桌面面积40米;方芳跑100米约用13分钟”等等。这固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水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实际观念的培养,没能使这个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因此在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上要力图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17.
林红 《金陵瞭望》2005,(23):44-44
“饮水当思源,为官要清廉”……最近,南京成贤街115—117号小区出现一面“廉政墙”,这块高约4米、宽约40多米“廉政墙”上面摘录了从群众中征集来的廉政格言警句,吸引不少过往群众驻足观看。  相似文献   

18.
每到写作时,不少学生咬着笔杆,挖空心思,结果还是老一套。学生由于生活和阅读的积累不多,作文最感苦恼的就是“无米下锅”。因此,只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积累,才能使他们左右逢源,做到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计算机网络能提供大量的作文素材,包括各种内容的图片、乐曲、影像以及好词佳句、范作名篇等,并且能及时地展现出来,极大地方便了作文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写作之前,先收集一些关于作文所需的资料,共建学生信息库,巧过“选材”关。  相似文献   

19.
黄澄澄的玉米粒,绿油油的豌豆果,乳白白的松仁米,红扑扑的胡萝卜丁,色香味俱全地炒出这风行神州的名菜──松仁玉米。当两三年前,中国超市有袋装的美国甜玉米出售时,这道东北名菜便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并由此引得市场上“松仁米贵”。没想到,爱吃并爱做“松仁五米”的我南下广州采访的马来西亚华商张文请先生,竟是十几年前将美国甜玉米种藏在裤兜里带进国门的“第一人”。说起种子,为中国“松仁五米爱好者”带来口福的张文谓说‘哗侨华人就是种子”,而且“品种优良”,“在国外都能生根开花结果,成一方气候,赚大把钞票,为什麽…  相似文献   

20.
爆笑网文     
《人生与伴侣》2011,(1):61-61
由“360杀毒软件”和“腾讯”之战引发的可能事 诺基亚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探测到10米范围内有iPhone,将启动自爆程序,毁灭10米内一切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