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眉头紧锁,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所在,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是缺乏素材的积累,无从下笔是缺乏语言的积累。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帮学生寻"源"、取"材",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相似文献   

2.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老师们知道孩子在这个阶段不可能"一口吞个饼",所以总会千方百计减缓坡度,给学生们架设台阶,让其拾级而上。在批改作文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班里不少同学笔下的"陈子谦"(本班一男生)是个幽默风趣、能说会道的小潮男,可是,"子谦"本人的作文却是全班有名的差,因为空洞无物经常被我退回重写。  相似文献   

3.
并非像批评家所说的那样,《米调》这部小说是在肯定"知青理想"。小说通过记述者记述叙述者所叙述故事的方式,拉开了记述者与叙述者不同的价值立场,让读者去思考、分析叙述者所叙述出来的"知青理想"。因此,小说不仅没有赞扬"知青理想",恰恰相反,它是在认真批判和反思"知青理想"。  相似文献   

4.
学界一般将张载的"德性所知"等同于"德性之知",但是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指凭借德性所认识到的大全、整体的知识,其实质是对世界的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后者则单纯是指关于道德的知识。无论是"德性之知"还是"见闻之知",都属于"德性所知",都是"德性所知"的一个部分和局部。在张载看来,任何局部、片面的知识都不能促进人性的美好和理想人格的养成,只有整全的知识才能够促进人性的美好和理想人格的养成。张载是在"知识——人性"的框架内思考知识问题的,人性美好问题成为张载知识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泰州学派二传弟子颜钧在生活中执著追求"孔仁颜乐"的人格审美理想,并通过审美教育这一方式进行积极的实践。他提出"成己成物"的观点来推行他的理想。首先,他认为"己"是"人生堪舆,身根大本",这是对"己"的存在和重视。他同时又认为"人为贵",可见,在进行审美教育时,他始终以人为本,将个体的人视为教育的中心。他认为应该重视人心灵的力量,以便在与物世界亲近的过程中完成道的理解,从而走向对内心的省视与自身的改造,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姜钦峰 《可乐》2011,(2):59-59
他从小喜欢看闲书,上课不听讲,还捣乱。闲书看多了,见识大增。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发现并指出老师的错误,以至于老师只要看到他举手,心里就发毛,后来干脆装作没看见。一次,老师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校园的作文。第二天,看到他的作文,老师气得脸都绿了。别的同学都写"五星红旗飘扬在校园上空",只有他写"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  相似文献   

7.
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自由、自在、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就道家的休闲传统思想资源考察,老子的"自然无为",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均表达了休闲的理想与境界。这些休闲智慧也深深地融入于松尾芭蕉俳句创作之中,由于作者始终如一地坚持"随顺造化""物我一如"的超凡之心和休闲意识,为"蕉风"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构建的"桃源理想",是他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这一理想的形成反映了陶渊明独特的人生观、独立的人格、鲜明的爱憎、高尚的情志、执着的精神,其精神理想不乏给后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9.
韩愈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尊为"文宗",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人格品性、思想文章、立身行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上,"道济天下之溺",在佛老盛行的中唐,举起儒学复兴的大旗,建立道统;人格上,"忠犯人主之怒",勇于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情操上,"勇夺三军之帅",忠君爱国,致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韩愈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尊为"文宗",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人格品性、思想文章、立身行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上,"道济天下之溺",在佛老盛行的中唐,举起儒学复兴的大旗,建立道统;人格上,"忠犯人主之怒",勇于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情操上,"勇夺三军之帅",忠君爱国,致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茅盾是有着纪录中国社会的"宏大叙事"理想的作家,又是致力于引进西方文艺思想的理论家。他对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引进,目的是吸取一种注重"实证"的近代科学精神,并且不着痕迹地完成了由理性世界向感性世界的过渡,创作了显示左翼文学实绩的《子夜》等一系列文学名著,在实践上印证了中国式的"写实主义",催生了社会剖析小说流派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作为艺术涵盖下的环境设计,既有现代设计观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有艺术理想的扩展与深化。扩展需要"寻找",深化来自"选择",其成果的动力都源于系统的知识界面和敏锐的辨别智性。思考环境设计的智性教育方式,首先就是要理顺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的内在机理。除去系统的一般概念,要注重学理的"整体协调",学科的"内在关联"以及知识的"交叉综合"三个主要的教学特征。环境设计的智性教育,是教育者在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的需求,强调培养对象的三种专业能力:即预见性、整合性、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新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攻坚深化,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第三、第四代党中央与时俱进,在五大方面创新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才理论。从"关键在人"到"以人为本",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资源",从"优先发展教育"到"人才强国",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从"两个尊重"到"四个尊重",体现着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难,学生兴趣差,是目前作文教学的真实现状。如何搞好作文教学,不知有多少教师曾不遗余力、绞尽脑汁地想了不知多少办法,他们讲教材、讲构思、讲各种"完美"的表现手法,但这种单靠闭门造车式的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其效果都不十分理想。作文教学还得回归传统,还得从最基本的写日记训练入手,坚持每天训练,循序渐进,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潘飞 《国际公关》2011,(1):66-66
进入公共关系行业马上就到第10个年头了,这10年之中最大的感悟就是,这个行业不是"人"做的。因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关人,必须成为"超人"。所谓"超人",就是首先要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公关做到最后就是修炼心态,心里能装下多大的事,事业就能做多大;其次就是要有超强的身体素质,能经受住黑夜的摧残;再者是要有理想,可以浮躁和世俗,但骨子里对理想的执着不能随岁月而消退。  相似文献   

16.
南宋时期,针对相当一部分士人在国家与民族命运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廉耻之心丧失殆尽的问题,以朱熹和张栻为代表的理学家认为科举制度到了改革、社会到了重建伦常、用新的价值观念维系世道民心的时候了,他们以其特有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讲道""传道"的历史使命,掀起了书院复兴运动,以讲道而化科举为建设书院的目标和理想。其"讲道"大要在"续洙泗之正传",而"淑诸人者",无外乎为"忠君、孝亲、诚身、信友,用则泽及天下,不用则无愧俯仰,如是而已"。至于讲学的内容,则各家各派已呈现不同特色,张栻、朱熹的长处是"天理人欲之分"之剖析彰明;而"喻义喻利之论"敷阐精至,则是陆九渊的强项。  相似文献   

17.
道德起源于政治需要。儒家认为,"德"的主要含义应是"善",道德是实现太平治世的重要条件,是构建理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儒家提倡"以德治国",混淆了道德与政治的不同功能。道德一旦越位扩张而致政治领域形成"德治主义",即出现泛道德主义,则不可避免地会对政治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引入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的治理手段——民主与法制,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儒家道德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在当前我国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民主要求,需要合理发挥儒家道德的理性指导作用,以老"内圣"开新"外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既不能完全否定儒家道德的价值,又不能过分夸大儒家道德的作用。以自律的儒家道德辅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从儒家的"内圣"开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外王",正是儒家道德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演进,从建国初期"提倡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到改革开放初期确立"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从1991年强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2000年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从2006年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接轨和融合的演进过程。从"节制生育"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人口道路建设方面的进步和成就。  相似文献   

19.
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为人类提供了追求价值的动力和目标,具有一种精神家园的意义。历史上,信仰与理性由"对立"到"统一"再到"分离",到现代社会,由于过于强调理性,而忽视了信仰的作用,导致信仰失落,人类失去精神家园。如何重建信仰是当代人急需解决的难题。马克思主义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和最高价值理想,树立了唯物主义的理想信仰,为人类找到了新的精神家园和信仰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20.
《诗品》"曹植"条里包含了其诗学理想的一些重要方面,钟嵘以对曹植五言诗歌的理想化评价实现了他的部分诗学理想。钟嵘认为诗歌的本体应该以情为命脉,"情兼雅怨",将高雅的士大夫文学和民间以悲为美的俗文学相融合;诗歌的体貌应该"风力"与"丹采"兼美,亦即把五言诗歌刚性的"质"与柔性的"文"结合在一起,将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起来,让"雅"与"怨"、"文"与"质"得到高度的统一;而具体到"雅怨"、"文质"内部,则可以发现钟嵘的诗歌批评准则:尚"雅"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