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品安全传播的价值取向是大众传媒在建构和传播"食品安全"图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是新闻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在食品安全传播中的实化和细化。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食品安全传播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与变化。文章旨在对我国转型期食品安全传播中所呈现的价值取向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而对我国转型期的食品安全传播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期促进中国食品安全传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中国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普遍交往、相互依存日益发展的产物,它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在此形势下,中国不能退避三舍,而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主流;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而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又要坚持民族主体,抵御“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转型期文学价值取向的思考--解读韦勒克、沃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文学转型,其价值取向在多元化的名义下出现了迷乱.作家、批评家在"伪批评"的困扰中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在此情况下提出借鉴韦勒克关于文学价值的理论,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希宏  王涛 《理论界》2008,3(1):30-31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不断创新的伟大工程,这势必要求在实践探索中明确改革的既定目标,从而为改革的深化指明正确方向.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几方面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价值取向,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不断创新和发展.其主题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发展与促进世界的发展问题.它包含双重的含义或三大历史任务,具有时代化和大众化两大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6.
法律调整是整个经济生活摆脱单纯偶然性和任意性羁绊的基本手段 ,因此 ,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构建一个完整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和协调发展 ,已成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戈雪 《江汉论坛》2001,(4):85-88
本文认为,进入后新时期的中国小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了众多的作家作品,体现了迥异的创作风格,其中,创作主体表现出来的多元的价值取向尤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
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积极推进行政改革,使行政改革伴随于改革开放的始终。每次行政改革都有特定的背景和明确具体的目标: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发展同步,行政改革也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并向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方向发展。期间,行政改革的价值取向也在演化与调整.可以概括为从效率为主导向更加注重公平的转变、从政府集权向社会分权的转变、从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从适应政策调整到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的转变,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价值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式,网络广告是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目前网络广告呈现出多种价值取向,积极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公德、张扬个性、鼓舞斗志,消极的价值取向体现为重利轻义思想严重、宣扬享乐主义、网络色情广告泛滥、挑战社会公德等,成为互联网世界中最不安定的因素之一。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广告主和网站经营者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冲突、网络经济的发展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矛盾、行业规范的缺失与技术监控的瓶颈、从业人员缺乏道德素养与受众的主体意识退化等。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一般人类文化一样,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也包含三个维度真、善、美,具体表现为亦真亦幻、善恶之门、美丑之间,也就是真假、善恶、美丑之间的双重交织和二律背反。面对这样一种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与希望同在的困境,我们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价值评判,而要以冷静的、理性的、健全的文化反思与批判态度,真正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为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一般是指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当获取的劳动报酬。如何给付这种劳动报酬,与所有制性质以及发展目标,即所谓本质论有关。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追求价值的增殖,以求获取更大的利润,体现出显著的工具取向,因此在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之间的切换非常灵活。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执政者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本质存在差异,工资制度在不同国家及不同历史阶段也出现了显著变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公式是苏维埃政权与电气化目标的混合,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有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果实的现实性需求,也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目的,形成了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合二为一,导致工资制度围绕着如何通过物质激励发展生产而展开,计件工资制由此在苏联长期成为主要的工资发放形式。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公式则强调变革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反对单纯通过物质激励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做法;同时,供给制实践、均贫富思想以及资产阶级法权概念的影响,使得按劳分配原则受到质疑,被认为具有物质激励特点、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计件工资制在价值取向上难以得到认同,这是计划经济时期多次叫停计件制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时期,随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被视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组成部分,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合二为一,计件工资制获得实施的合法性,得以在企业中重新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取向问题研究是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我国法学界关于经济法根本价值取向问题研究诸观点,从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经济法的本质属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历程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来看,我国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取向都应该是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保障我国经济法根本价值取向的实现,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市场与政府各司其责,共同调节或调控好经济;以人为本,力促民生,保证实质公平;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华 《云梦学刊》2006,27(3):70-73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多元社会形态并存的现状,是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其在价值取向上受传统、制度和现实的影响,强调公平正义、以人为本,表现出多元跨越。受此影响,中国行政伦理的价值取向既面临困惑,又内含生机。  相似文献   

14.
陈宏伟  牛涛 《北方论丛》2011,(1):134-137
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的环境,对其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有着巨大影响。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的一系列共同问题要求我们在价值取向上必须要强调合作共赢,而要做到合作共赢,必须要做到公平正义。同时,因应全球化而来的国内社会转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其解决也要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所有这些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民主法治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东莉 《东南学术》2004,(3):122-129
可持续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预防原则的发展、环境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和促进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参与.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不确定性与实践的难操作性,也使中国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制度创设上的环保意识冲突、产业转型的内在动力不足和环境公平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其对教育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评价的目的、内容、标准和所选择的方式、方法等都起着主导作用,正确把握当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特点,是进行科学的教育评价的前提。当前教育价值的多元性,要求教育必须把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以及人的精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与社会一体化,实现科技、经济发展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一体化,从一元目标走向多元目标,寻求社会需要与人的需要的平衡,寻求理性发展与情感发展的平衡。当前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的规律,即教育具有的二重性--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属性和通过受教育者来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社会属性。这两个方面成为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教育改革价值取向的反映,也是教育规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内含某种价值取向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一种关于发展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现实发展的方向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内含某种价值取向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一种关于发展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现实发展的方向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劳动立法首先具有法律的一般价值取向即应当反映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本质要求,应当代表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当包涵人类道德价值取向的一般理念,应当反映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普遍要求.其与其它部门法相区别的特殊价值取向在于对劳动者群体给予倾斜保护,着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尊重劳动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同时强调国家的适度介入;在适应市场规律要求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与实质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价值取向的几次反思调整,分析常识取向与社会取向两大流派的基本内容与特点,批评现行教学理论下教师从“事实取向”理解知识和课程,缺少过程意识和价值关怀,提出教师应立足于充分的事实与细节之上进行价值判断,英语教学应遵循语言结构分析为本,情感体验与价值判断贯穿始终以做到常识取向与社会取向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