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继2013年“最难就业季”之后,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加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整个社会广泛思索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2013届毕业生经历的“史上最雉就业季”余热还未消退,2014届毕业生又歼始为“金九银十”的求职季奔波忙碌。“十一”小长假刚过,各大企业的校园宣讲会纷至踏来,小型专业性的招聘会、大型综合双选会也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3.
正毕业是道坎。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讨论尚未落幕,2014年高校毕业生"更难就业季"的统计数据已经新鲜出炉——据媒体报道: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在沉重的就业压力面前,各路人士再次开始给大学生们进行一年一度的"就业指导",媒体也再次一年一度地报道各种就业励志典型案例——有人每天极为辛苦地在各地奔波参加  相似文献   

4.
《成才与就业》2023,(5):F0003-F0003
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8万人,比2022届增加82万人。网友对于就业季的形容,从“最难”升级成了“最‘卷’”。那么,在最“卷”就业季,毕业生应如何求职?在由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指导下出版的《成才与就业·学生发展研究》专刊中,来自7所学校的教师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这里,摘录其中4位教师稿件中的重点与亮点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又到一年就业季。“大学生抢当环卫工…‘死也要死在编制里”……一些怪现象频频出现。近日,宁夏一所大学的四名毕业生,开店创业一年销售额过百万元,他们以毅力和锐气“创”出一片天的举动引发关注。有人表示,创业者敢于舍弃、勇于拼搏的精神确实是当今社会的正能量,年轻人多元化就业,才能同圆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数字     
23万 2014年北京高校应届生创新高;122.3亿A股上市公司高管去年薪水122.3亿元 记者从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教委于日前联合召开的“北京市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大会”了解到,2014年北京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共23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7.9万人,  相似文献   

7.
“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这些表述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就业难”。那么,就业,真的难吗?在由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指导下出版的《成才与就业•学生发展研究》专刊中,来自6所学校的教师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这里,摘录每位教师稿件中的重点与亮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发展,更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冲击。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就业焦虑易于滋生、求职战线不断拉长、就业观念相对滞后是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心理。辅导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责任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责任担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疏导员”“观念引导者”和“精准服务者”。  相似文献   

9.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破纪录的727万,就业总量空前巨大,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去年的“最难就业年”到如今的“更难就业季”,毕业生数量几乎被拔高成判断就业形势的“最高准绳”。中国社会调查所(SSCI)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八个城市中对2000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就业状况调查。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目标,充满信心。其实,仔细分析后不难得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更多的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难找、一岗难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及薪酬低,与其就业需求和薪酬期望相左,他们在“过渡年”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障碍相伴而来.大学毕业生要完成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经历着种种迷茫与压力.高校要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疏导其就业思想与心理障碍,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尽力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过渡年”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把失败抛诸于脑后,迎接你的将是光明的未来。敞开胸怀与朋友、室友、同学分享你的求职季心情,不仅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更有利于认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刚刚过去的2013年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面对庞大的就业人群和数百万计的应届毕业生,可以预见2014年"就业难"问题依然会延续。竞争激烈的求职季每每到来时,应该以何种心态应对?对于不少毕业生而言,这始终是一个难解的心结。近日的《北京晚报》刊登了这么一条消息:在北京高校的寝室中,应届毕业生们不愿意相互分享就业信息,哪怕是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室友。对此,文章罗列了专家们的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还有就是在于学生求职目标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2.
读图     
《成才与就业》2011,(12):2-2
上海市教委:今年毕业生14万 用工需求19万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日前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就“2011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政策”与网民互动交流。印杰表示,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好于往年,直接就业的上海高校毕业生有14万人,而根据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掌握的信息,用人需求已经达到19万人。因此,对于上海高校毕业生来说,岗位数量还是比较充足的。  相似文献   

13.
黄常恩 《今日南国》2009,(10):35-35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与民生政策,关系到人才储备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作为“2008年度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生源稳定,2008年就业率达90.7%,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但该院没有就此满足,该院日前召开的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提出,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实现从“就业指导”到“职业指导”,从追求“就业率”到既追求就业率更关注毕业生后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成才与就业》2011,(20):3-3
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学毕业生对“随时、随地、随身”获取、处理和使用就业信息的迫切需求,促成了“移动就业”的诞生。“移动就业”是指毕业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和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作为辅助手段实现就业的求职方式。“移动就业”除了数字化就业的共享性、交互性、高效性等基本特征之外,  相似文献   

15.
2014年5月,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以创业代替就业,能推动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转变,缓解社会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对此,高等学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创业教育,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应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毕业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毕业分配郑新民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方向:学生缴费上学,“择业自主”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步由单一的计划分配就业转变为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为主的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加之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校园招聘方式等影响,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的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职业发展理论,通过对上海市H大学2018年至2022年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展开调研,分析就业状况,总结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弱势成因,并从筑牢经济基础、强化就业引导、加强就业帮扶、提升自我效能等方面提出建议,落实“一生一策”“全程帮扶”,从而推动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8.
据我们对1998届毕业生的不完全调查统计,我校1998届毕业生中有44%属于分配就业,46%对当初确定的单位不太了解或很不了解。而据我们对1999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也反映出当前在校的毕业生希望分配就业,“等”、“靠”、“要”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念还相当普遍,很多同学对毕业就业还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紧迫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近一两年来我校毕业生还很不适应当前的改革形势。事实上,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正在由“统包统分”转向“双向选择”、“竞争就业”、“自主择业”。为…  相似文献   

19.
“玉在椟中求善价”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但找“饭碗”还得审时废势。据权威部门统计,中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比2003年增长6.8万,而2005年则有可能突破340万。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找“饭碗”?不妨对国外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经历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大学扩招后首届毕业生就业年,由于扩招和受“非典”的一定影响,2003届毕业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其一,扩招使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2万,其中本科生91.9万,毕业生总数比2002年增加67万,增幅达46.2%,就业压力急剧增加;其二,中国已加入WTO,国外企业纷纷涌入,就业“门槛”不断提高。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