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网络改变了生活,不少人感叹:网友多了,朋友少了。最近,有人发起"什么多了"、"什么少了"的论坛活动,跟帖网友众多,大家各抒己见,聊得热火朝天。有阐述见解的,有引用名言的,有刻意搞笑的,有感叹抒怀的。城市大了,空间小了。高楼多了,草地少了。道路宽了,眼界窄了。消耗多了,享受少了。房子大了,激情少了。理想多了,实现少了。妥协多了,时间少了。帅哥多了,阳刚少了。娱乐多了,开心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厦门市的实际社会工作在专业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服务理念实现了新转变,明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实现了新定位,确立了专业服务的努力方向;人才队伍实现了新强化,建立了便民利民的工作体系;服务领域实现了新拓展,扩大了社会服务的覆盖范围;工作技巧实现了新改进,提升了竭诚为民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杨振保 《南都学坛》2007,27(5):38-40
桐柏解放区的开辟有力支持了刘邓主力部队在大别山的斗争,对改变中原战局做出了贡献;牵制了国民党军的兵力,为人民解放军大量歼灭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整合了解放区的地域军事优势,为解放军南下作战准备了一个战略前进基地;磨炼了广大干部战士,激励了革命斗志,增强了必胜信心,提高了部队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了学生的求知领域,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即社团活动使大学生获得了归属感,丰富了情感体验,提高了交往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提升了自信心,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沙市大量国有企业改革资料的深入分析,认为长沙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多方面的绩效一是职工能直面现实,认同了改革;二是合理安置了职工,确保了稳定;三是明晰了产权结构,夯实了基础;四是完善了治理结构,促进了发展;五是健全了经营机制,迸发了活力;六是优化了主导产业,增强了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儒学在四个方面发展了先秦儒学。一,实现了根源与根源派生物的统一,为儒家的仁礼原则提供了宇宙论的根据;二,真正实现了儒学对诸子百家的兼容,推进了儒学的整合趋势,确立了中国学术的主流成分,使中国社会有了主流意识形态;三,实现了儒学向制度化思想的转变,为汉朝政治提供了理论指导;四,推动了“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发展,为完成先秦儒学到宋明理学的过渡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7.
小丘 《社区》2014,(35):55-55
我和同学在结束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交流学习后,开启了我们的美国之旅,途经了美西的九大州、美东的五大州、黄石国家森林公园、优胜美地国家森林公园、大提顿国家森林公园、尼亚加拉大瀑布。此外,在旧金山,我们感受到了华人街的中国韵味;在洛杉矶,我们感受到了迪士尼的梦幻精彩,感受到了环球影城的奇妙万分,感受到了斯坦福大学的悠久历史;在拉斯维加斯,我们感受到了赌城的歌舞升平;在纽约,我们感受到了国际都市的繁华辉煌,感受到了华尔街的商业气息,感受到了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的学术氛围,感受到了自由女神的友好微笑;在费城,我们感受到了自由钟的正义之风;在华盛顿,我们感受到了白宫的平和庄重,感受到了各种纪念堂的庄严与惋惜……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作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奠基人,实现国家的统一,创造了中国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使中国现代化真正迈开了步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初步设计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指明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初步探索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他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的农业政策使其社会动员能力发挥到极致,成功地调动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政治斗争热情,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基础;其农业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保证了战争条件下的军粮民食供给,奠定了革命胜利的经济基础;其农业政策改变了农村阶级力量对比,颠覆了传统农村社会秩序,完成了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社会基础,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离散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次教改活动的概况。通过论文习作,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写作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间的团结互助和师生间的友谊。  相似文献   

11.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公私物品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公私物品的逻辑体系应建立以资源稀缺性为基础的新框架.资源稀缺性要求明确界定在消费博弈中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关系,公私品就是这种权利关系的契约.以"排除他人不支付市场价格行使消费权利"定义排他性,将有无排他性作为区别公私品的单一标准,公私品就分别是具有非排他性、排他性契约的物品.公私品的性质是主客观、供求等的逻辑统一,是连续动态变化的量,一般物品都是不同程度公私混合的物品.也可从组织内外和供求关系两个新视角对公私品进行分类.公私品相互转化的实质是排他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必要和充分条件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的共同作用,这主要是供求关系变化和产权界定成本收益之间的函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三种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共同富裕内质意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发展历程的考察,厘清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来龙去脉、发展创新,从而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思想,启发和指导实践政策的制定。研究认为,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实现“所有的人富裕”的合规律性设计;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实质是社会财富共享,出发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前提是生产力不断提高,保障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遵循社会主义应有之义提出共同富裕理念,基于现实国情辩证把握共同富裕内涵特质,在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更加突出共享的特征;中国实践的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和适度差距的统一,是共创财富和共享财富的统一,是远景展望和分步实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廊道在城市边缘区住区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城市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生态廊道的应用,提出生态廊道的自然性和人文性,分析廊道在城市边缘区的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对本溪市新立屯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探讨廊道的组织方法和的城乡廊道网络结构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作为欧洲启蒙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精神产物,在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中矛盾百出、危机四伏。尼采反对启蒙的设计,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现代性建构的两个支柱: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尼采揭示了理性的非逻辑来源,否定其独裁的权威,同时,谴责人道主义扭曲了人的形象,造成人性的固化与渺小。尼采为现代性提供的艺术式拯救方案虽以失败而告终,却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管理伦理的逻辑中心在于道德主体的形成和建构。道德主体是道德内化与外化在管理活动中的枢纽,是“善”的本质的体现。管理伦理中道德主体的建构路径有三:道德认知形成,即对道德内涵和规则的学习、体认和理解,对道德善、恶的一种自我知觉和体认,对道德目标、责任和义务的理解和运用;道德情感建构,即主体对管理情境的情感直觉与体验,以及对管理角色的情感想象与理解;道德目标实现,即管理目标实现。其意义在于:重构管理者的道德精神本源,增强对管理道德情境的适应功能,实现管理过程中的道德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视角,在研究生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途径。在新工科背景下,以《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为案例,借助CiteSpace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以可视化图谱形式对已有成果进行分析,发掘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 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知识点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新工科背景下《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研究认为,《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特性,应将知识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匠精神、人文情怀、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时代担当、文化自信10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内部结构之间的联动性,从课程知识点、教学内容中发掘解决当前专业领域内的科学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任课老师要在教学中自然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实现研究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探寻人类文明进程的普遍规律、获取人类文明的普遍性价值的过程之中,如何既避免“理不离境”的经验主义错误,又规避超越时空的先验主义谬误,显然是迄今为止在学术界仍未得到明晰的认知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经验论一样,完全脱离经验基础的先验论,无疑偏于极端和绝对。将经验与先验相统一而形成的有机认识论或普遍主义认识论,或许是更为合理的认知门径。而对于这一门径的找寻,正是知识分子尤其人文知识分子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知识分子群体不同于其他阶层的社会职责和独有优势,在于它以必要的逻辑思维训练为前提,超越经验知识,通过知识占有和因此获得的思想力量,以先验与经验有机结合所获取的洞察力,批判性地洞悉、预判事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前景作出必要的预警和展望;同时,在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之中,探求、发现与抽象出远高于具体经验知识的共同经验知识及文明成果,也即体现事物发展之真理性的普遍性理念,最终积淀而为超越时空的共通性文明成果,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与自然界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绿色生态及其功能的和谐运转不仅是大自然的本质要求,也是生命孕育、创生、发展的根本所在;人类自产生以来,在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认识、改造、利用自然,人类的生产实践给自然界及其自身带来了许多灾难,如环境问题、工业问题、人口问题等严重影响大自然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鉴于此,探讨了绿色生态思想的发展及其对生产实践的客观要求,呼吁当代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己的家园,创建一个和谐、稳定而美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内陆港建设对亚欧通道沿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交通-经贸”的影响,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协同发展,选取亚欧通道沿线24个经济体的2010—2019年相关经济数据,基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将研究样本按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组回归,探讨中国内陆港建设对不同样本组的影响; 通过测算沿线国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各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并概括其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认为,中国内陆港建设对亚欧通道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分组回归结果有所不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系数显著大于发达国家; 亚欧通道沿线国家的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整体较高,运输业直接投资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影响各国运输服务贸易脆弱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还认为,中国内陆港建设与亚欧通道沿线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呈现协同发展趋势,大多数亚欧通道沿线国家的运输服务贸易均呈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内陆港建设对亚欧通道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影响程度大于发达国家。研究表明,需要发挥物流枢纽的规模经济效应,构建“海-陆”联动机制,创新“交通-经贸”发展模式,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以内陆港和自贸区建设为依托,推进内陆地区“物流、经贸、产业”深度融合,是培育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