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家 邓茹斌     
《今日南国》2006,(15):70-70
桂林市税务部门干部,爱好收藏,主要收藏邮票、印花税票、奇石、门券、粮票和普洱茶等,尤其是在奇石收藏方面造诣较深。在十几年的奇石收藏中,共收集了几十个大类的石钟,且精品颇多,多次在全国性、地区性石展中获大奖和在许多奇石收藏报刊上刊载,并获好评。  相似文献   

2.
侯桂林今年68岁,原是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山西省戏曲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1994年离休后,致力于奇石收藏和石文化研究,珍藏奇石300余件,其藏品《神龟无量寿》(灵璧磬石)获国际奇石博览会一等奖;硅化木《鸣凤》、彩陶石《悟空贪恋花果山》分别获第二届山东国际奇石大展二、三等奖。现为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走进侯桂林的家,就如同徜徉于奇石的世界。看得出,主人对奇石这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宝的无限钟爱和痴迷。当我问及为什么喜爱这些石头时,侯桂林老人指着墙上的一幅名人字画《石寿》,笑着说,爱石者长寿。他…  相似文献   

3.
收藏乐     
平生烟酒不沾,尤爱收藏和写作,平时的工资和稿费也大多投进了收藏这个无底洞。我的收藏仅仅是业余爱好,不想成名成家,故而收藏范围甚广,小到邮票、火花、钱币、票证,大到根雕、奇石、古董,五花八门,从中体会到收藏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奇石是自然之杰作、天地之造化。它凝聚了山水之灵气,汲取了日月之精华,被人誉为是无言的诗、立体的画。因此,奇石很自然地成为人们把玩鉴赏、陶冶情操的瑰宝。在我国,奇石收藏和鉴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奇石收藏家、鉴赏家。他们爱石、迷石、藏石、咏石、画石、书石,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佳话,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极其珍贵且丰厚的奇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散文两题     
罗舜求 《老友》2008,(5):21-21
奇石的魅力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中国几千年的奇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奇石以独有的自然天成性、历史悠久性、收藏唯一性、造型、画面包罗万象等特殊风格和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奇石爱好者。文人墨客把奇石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相似文献   

6.
只要是奇石,那么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为什么有的石头有收藏价值,而有的一文不值呢?一般认为,评价奇石的收藏价值可从形、色、质、纹4个方面入手。"形",就是要求石形完整,多姿多态,风情万种。"色",以色艳为上品。"质",以坚硬、手感润滑细腻为上。"纹",图纹清晰,质纹流畅、线条柔和。总之,或石形奇异,或石色奇丽,或石质奇坚,或石纹奇妙,越奇越值得收藏。  相似文献   

7.
《新天地》2007,(7)
我和刘志信是邻居,他自1992年退休后就开始收藏奇石,我经常见他捣鼓石头,也不免受到熏陶。一天他邀请我去他的地下室看看,我一进屋,立刻被那些琳琅满目的奇石所吸引。室内排列着几个石架,石架上摆满了奇石,每块奇石都有一个配合无间的石座。老刘站在架子前面,就好像部队首长在检阅士兵,他轻轻抚摸自己的藏品,脸上又浮现出父亲对儿女一样的关爱。  相似文献   

8.
郭长祥 《北京纪事》2015,(12):39-41
王永利,中等个儿,浓眉大眼,今年56岁,开公交车已行驶30多万公里。王永利是老北京人,祖上居京200年,老北京的爷劲儿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他好玩,他收藏的奇石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为此,人送他绰号“石头王”。说到“石头王”,一是他姓王,二是他收藏的奇石形成了一定规模,很有特点,所以称为“石头王”。  相似文献   

9.
周苏莉 《社区》2010,(20):50-50
一些真正的收藏者,他们喜爱收藏奇石、邮票、旧书等物品,有的还参加过疆内外的奇石展、邮票展.而这些藏友大都被朋友称为“石痴”、“邮痴”等。记得一位集邮爱好者说过这样一句玩笑话:不管收藏何种物品.只要你沉了进去,肯定会“为藏痴狂”。  相似文献   

10.
奇石,作为传统的收藏大品,向来为人们所倚重。奇石也称雅石,古人将奇石、紫砂壶、兰花并称为文人三雅。所谓奇石,大多由几千万年前甚至几亿年前的石头或树林因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演变而成,它记载地球和宇宙的自然信息,因而显得尤为珍贵,并具有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如“硅化木”,那是树木遗体石化后的产物,也叫“石树”,距今大约1.5亿年的侏罗纪,因其恒  相似文献   

11.
李恺心,原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兼党组书记,现为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青岛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青岛市对外文化友人联谊会会长,青岛市散文学会会长。他六十年代末开始学习国画、收藏和文学创作,是国内著名收藏家。藏品以中外奇石为主,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大奖。国画作品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又溶入了时代精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多次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寒香图》入选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鹊之恋》获“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展”银奖。水墨梅花被世界多…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03,(6)
回归石1997年5月中旬,奇石收藏家陆洪先生在辽西陵源城南的木兰山山腰处偶然发现了一块显有"七一"字迹的奇石。之后,在山腰的另一侧,他又寻到了一块显有"回归"字迹的奇石。两石在木兰山上一南一北相伴而存。"七一"石约20cm 见方,通体浑圆晶亮,正面为"七一"两个  相似文献   

13.
经营内容:和田籽料、古今珍玩、瓷器杂件、奇石、木刻、书画、珍宝、古典家具等。有来自港澳台、内地各地的各类收藏、是您探宝寻珍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4.
以自然美为主的栖霞石,既有太湖石的玲珑又有灵壁石的声音,既有淄博文石的纹理又有玉石般的滋润,栖霞石在明朝的《素园石谱》中就有记载。蒋氏奇石馆以栖霞石太湖石为主,兼有灵壁石、淄博文石、大化石等几十个石种。从小酷爱艺术的蒋金土先生,工作之余擅长绘画和制作盆景,由制作水石盆景发展到收藏奇石,并创建奇石馆。 蒋氏奇石馆位于南京夫子庙秦淮人家宾馆西边,馆内有一镇馆之宝——“天下第一奇盆”,此盆长为2.35米.宽为1.15米,深0.35米,高0.58米,型似元宝,足可容纳二个人“共枕同盆”,参观者无不为之称奇。奇石馆内大、中、小奇石应有尽有,有像型石、造型石、玲珑石、景观石、卵石,还有各种天然石盆、石桌、石  相似文献   

15.
在长城脚下的北京怀柔区官地民俗村,有一座名叫“砚泽俏石轩”的四合院.走进一看,两株茁壮成长的枣树,四周及屋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原本沉睡在深山沟谷之中的怪石,来自我近20年的不断发掘. 我原是怀柔区人民武装部的一名干部,爱石如命.2000年退休后,我有了更多时间觅石.“猛虎下山”、“白猿攀树”……我利用16年时间,踏遍了怀柔的山山水水,收藏精品奇石200多件,建成了奇石展馆.  相似文献   

16.
钨兰  裴岩 《北京纪事》2014,(3):91-93
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坐落着一个雄伟壮观的仿古建筑群,它依美丽的通惠河而建,红砖绿瓦、雕梁画栋,堪称现代仿古建筑的典范。这里现已成为集书画、收藏、红木、工艺品、奇石、宝石、传媒、拍卖、动漫、会议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集群,它就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粹苑。  相似文献   

17.
老友尹兴晨人称“石痴”,因为退休后爱上收藏奇石,抱着采尽山东石种的愿望,跑遍了沂蒙山区北部的山山岭岭、峡谷河滩。老尹一天不进山寻石,心里就烦躁,饭吃不下,觉睡不安。一听说某地发现新石种,他立马加鞭赶到,千方百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脑,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如今随都市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欲望日渐浓厚,并将其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其中用观赏石美化居家来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乐趣,也是当今人们的一种选择。目前,出售观赏奇石的市场正星罗棋布地兴起,琳琅满目的奇石、怪石确实有奇异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爱石者。如何挑选观赏石呢?一、看石质。一件赏石精品,可供长期收藏欣赏之用,挑选时要仔细观察石的硬度、密质、质感、…  相似文献   

19.
    
陈永林 《社区》2004,(21):57-57
陈萌接到总经理的电话,要她去一趟办公室,她就猜到总经理又有重要任务交给她这个公关部长了。果然,陈萌一进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便开门见山地说:“限你两个月把‘宇宙公司’的刘诚给我挖过来。”总经理用的是命令的口气。“是。”陈萌满口应允下来,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陈萌的手下人很快查到了刘诚的档案:刘诚,男,1960年生于江西九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爱好广泛,最大的爱好是收藏各种奇石……陈萌喊:“停。他爱好石头?行,那你速去收购奇石,无论花多大的代价也要弄来。”两天后,陈萌就得到…  相似文献   

20.
柳州的奇石资源十分丰富,奇石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奇石旅游的独特优势,多种旅游资源的并存,群众的踊跃参与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奇石市场的产业化,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柳州奇石旅游的发展有着光辉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