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中国现代哲学学会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13日至15日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2.
"2005中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5日~9日在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环境生理与营养生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湛江师范学院承办,湛江市科技局、湛江市科协和广东大华糖业有限公司协办这是我国同类学术会议首次在广东省举办.会议的主题是"植物逆境与农业".这次会议对落实湛江市委市政府"一个中心、五个基地"的部署,推动湛江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宣传和推介湛江的南亚热带农业、海洋经济、港口及旅游资源,推进湛江国家级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建立广泛的联络和合作关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儒学与当代社会发展”为主题,与会者从儒学与当代思想道德建设、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儒学与当代政治文明、儒学与科学发展观等角度探讨了儒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5年12月9日至11日,在西北大学举办了“朱熹与宋代历史”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由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和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和西北大学等17所院校及研究机构的2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论文。会议的参加者中,既有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思想史专业研究的专家,也存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会议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学者们就朱…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南昌大学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许多著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这一主题以及“江右哲学”、“传统儒学与现代新儒学”、“道家哲学与佛教哲学”、“中国哲学的创新与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本文将这些创新性的观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这对于中国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思想流派,吸取了它的合理内涵并批评了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7.
西江大学财经系和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举办的“WTO与中国经济”科研周从 2 0 0 0年 2月 2 1日开始动员 ,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工作 ,于 4月 2 4日正式拉开帷幕 ,并于 4月 2 8日下午结束。参加这次科研周活动的人员有学校领导、市社科联领导、市外经贸委领导、科研处领导、财经系全体教师、各系专家学者以及市电视台有关人员和校学生社团———经济学会部分学生 ,共 70人余人。本次科研周共收到论文 2 0篇 ,内容涉及到WTO与服务业、金融、财政税收、企业管理、政府宏观调控、法律、农业等问题 ,科研周采用大会宣读论文、专题讨论、专家点评等…  相似文献   

8.
在作为西方传统理性最高成就的黑格尔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中,包含着揭示理性生命自由能动自我超越的积极成就;当代合理性哲学在综合传统与反传统中,既破除了逻各斯中心主义,也基本抛弃了其中的积极因素;但它立足于理性的现实生活实践,揭示了理性无限潜能中的弱点、矛盾、困境及其肯定性的自我完善和系统扩展,是新颖独特、具有理论挑战性的。  相似文献   

9.
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与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未得到充分认识有很大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由哲学理论和批判理论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对当代中国均具有正向功能:哲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这对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进而对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都是不可或缺的;批判理论则不仅提醒我们正视和充分认识现代化事业中所出现的问题,自觉地趋利避害,而且还启示我们,必须把对现代化进程中负面效应的批判变成对社会主义目标追求之必然性的论证, 变成推进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评述了以R.H.Robins、Esa Itkonen和Goran Malmqvist三家为代表的中国语言学史著述。西方语言学史家基于自身的语言观,其关于中国语言学史的论述往往有独特的发现。这三家对中国语言学研究学术态度的变化也反映出了西方学者认识这一研究传统的历程。梳理当代西方的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具有语言史、学术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不是过去简单的延长线,未来也不是现在的复制品,生活世界具有不确定性,经过漫长的自然、社会及思维科学的发展历程,人们才挣脱"确定性"的牢笼体认到这一点。当今一切事物在复杂性科学视野及人们生活视野中越来越体现出不确定的特性,在频繁的和影响力越来越强大的人的实践面前,这种属性却更显得难以驾驭,人类有必要对其作出本体和认识层面的理解,并有效把握其价值将之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与展望》(载《光明日报》2004年2月24日)中写道:“对学术和学者自身进行研究,即展开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学术发展和繁荣的表现。”新时期“在对学术自身进行基础性、学理性研究的同时,还展开了实证性的研究。对于学术自身的实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人类面临种种全球性问题,科技社会效应的两重性空前突出。当代西方思想界出现了一场科技悲观论与科技乐观论的激烈论争。对这场极具哲理性的争论应给予全面分析并加以总结,这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论和生态哲学观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代人类面临种种全球性问题,科技社会效应的两重性空前突出。当代西方思想界出现了一场科技悲观论与科技乐观论的激烈论争。对这场极具哲理性的争论应当给予分析和全面加以总结,这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论和生态哲学观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类面临种种全球性问题,科技社会效应的两重性空前突出。当代西方思想界出现了一场科技悲观论与科技乐观论的激烈论争。对这场极具哲理性的争论应当给予分析和全面加以总结,这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论和生态哲学观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存与发展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永恒主题,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根源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合理的实践观念和实践活动、社会发展方式的偏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分离、人的利益矛盾冲突以及人自身的内在矛盾;超越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就要选择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扬弃人自身的内在矛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的转变,概括出当时学人对于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认识程度及他们心理激荡的历程.文化观念的转变以及"中体西用"内涵的变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觉醒程度的深入--从蒙昧状态逐步深入到重估中西学价值.尽管,这种觉醒并不足以开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但从中可窥见启蒙的前景将是伴随着保守与激进、救亡与启蒙的二元激荡历程.此外,这更启发了后人对文化交流冲撞的思索,并成为中国民族觉醒的新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界存在的以“时代性”为衡量中国哲学基本标准的理论立场,实根源于西方“现代性”理论的影响。此一理论立场确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容易得出在整体上否定中国哲学传统之现代价值的结论。这一主张隐含着以特定时期西方文化的民族性充任人类文化之时代性的理论内涵,轻忽乃至抹杀了非西方民族文化传统的超越性与继承性,并以将西方式现代性看作封闭而完备的价值系统为前提。为完成由主要关注“非西方文化如何彻底照搬西方”向更多地关注“如何集中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智慧以解决地球村的共同困限”这一“中心主题的置换”,必须摒弃机械地持守时代性之一维的僵硬思维模式,而从时代性与民族性两个维度对文化问题予以更完整的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