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历史上中西方经济的发展中均出现过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但是在那之后却出现了中西方经济发展截然不同的道路。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在中西方经济比较时,凡涉及到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把手工业与商业统称为工商业,实际上仅仅在谈论商业,手工业多是一笔带过。笔者认为,除了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不同导致“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差别外,中国古代抑的是手工业和商业,而西方抑的是商业。这种对手工业的不同对待,笔者认为也是导致中西方经济发展道路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西汉私营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西汉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但长期的北部边患和地方割据势力却未曾稍减。西汉武帝因应前朝政治,直面内忧外患,一反西汉初年奉行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为扩充中央财政,北据匈奴,削弭地方豪富割据势力,断然推行系列化,制度化的抑商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适时转变,不但巩固了汉室中央集权,而且"重农抑商"为历代封建统治所争相效法,对后世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法中“重农抑商”传统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法律困辱工商业者、限制私人工商业发展,这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传统的形成,直接由“农”、“商”对封建国家的“利”、“害”属性所决定。从政治经济方面讲,私人工商业对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结构的稳定有着经常性的危害,它常导致小农经济瓦解。从伦理方面讲,私人工商业是对封建等级秩序、“均平”秩序、俭朴秩序的经常性破坏因素,它易导致社会尊卑贵贱紊乱。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封建国家以“重农抑商”为国策  相似文献   

4.
重农抑商政策在我国传统社会中长期存在并不是偶然的,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本文希望做一些逻辑分析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寻找重农抑商政策与大一统的传统社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 一、封建社会的抑商政策和轻商思想 在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对商业一直采取抑制政策。抑商是为了重农,抑商与重农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历史上往往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称之为“重农轻商”或“崇本抑末”。这里的本,指的是农业和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末,开始指的是手工业中的奢侈品生产和流通,后来又扩大到所有的民间工商业。当然,封建统治阶级的重农,並不是重视农业,也不是重视农民,而是重视依靠剥削农民所得的地租和赋税。  相似文献   

6.
《士商类要》与明代商业社会姜晓萍明中后期,商业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商业文化的勃兴,部分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商人开始春手编写有关营销技巧、管理经验、贩货商程等方面的士商用书。这类书由于是商人书商界事,当事人书当代事,史料价值极高。遗憾的是,由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  相似文献   

7.
赵晓红  石芳 《东方论坛》2009,(2):42-47,94
戏曲发展总是与社会政治因素相关,明代戏曲发展也是如此。通过对明代前期的统治政策对明前期及其后戏曲发展影响的分析,找出明前期禁戏政策、科举制度、独尊程朱理学、纵容藩王沉迷声乐、禁官僚狎妓等一系列政策与明代前期戏曲创作的空白、藩王戏曲家的出现、戏曲文人化、娈童妆旦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戏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与中世纪西欧相比,由于古代中国较早地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者们实行" 重农抑商"和垄断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工商业发展和商人们一开始便受到专制法制的制约,工商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因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没有形成类似于西欧的商人法,也不可能产生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资源的中国商事法。  相似文献   

9.
明清“抑商”二分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社会的“重农抑商”既是王权政策,也是社会现实,但同时也一直存在着重商恤商的思想与呼声。到了明清两代,重商恤商既成为一种经济思想主流,也成为王权经济政策的主要部分,而“抑商”则偏重于伦理方面的社会影响。本文在考察这一问题时,着重分析了明清时期“抑商”内涵的变化和重商的实践特征,指出:明清两代的商政理论与实践都是有悖于传统“抑商”思想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经济生产的手段,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方面。通观清前期的生产发展制度,重农抑商思想贯穿始终。从专卖制度、从商资格、商税征收等几方面论述清前期的抑商政策,剖析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实质。  相似文献   

11.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明代实行海禁的原因,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突发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明政府终止宋元以来鼓励航海贸易政策的原因,进而阐明在不同时期海禁政策体系的强化过程,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清代封建王朝奉行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但是自明朝中后期以降的商品经济更为活跃,“抑末”、“轻商”的思想与政策逐渐受到愈来愈多的人否定。这种社会意识反映到清代地方基层政权贯彻经济政策的操作中一方面奉行朝廷颁布的重农抑商政策,一方面扶持商品经济发展,有时为着后者而对前者采取阳奉阴违的作法。 地方政权的职能发挥,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何等的推进与制约作用,本文就清代州县政权的这一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佛山是于明代兴起的手工业名镇,誉称为“天下四大镇”之一。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佛山的城市环保问题日益严重。佛山民众在地方官府和地方乡绅的支持下,采取了系列措施,他们通过发布告示,制定规约等对佛山的城市环境加以整治。这些保护措施对当今的城市环境保护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嘉靖年间,葡萄牙人与日本、中国海盗勾结,盘踞双屿港进行海上走私贸易长达20余年。文章通过对双屿港海上私人贸易兴衰的论述,就明中叶浙东沿海“倭寇”的组成,以及海上走私贸易对明海外政策的影响,作了简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海瑞是明代有名的清官,具有执法不阿的精神,也有仁民爱物的儒家理想。面对明中后期皇帝、官僚的腐败,他力主恢复洪武旧制,以明初的简朴来加以治疗。与此同时,他又顺应工商发展的时代潮流,重视物质利益,提高工商地位,推尊具有启蒙意义的王学,批评作为正统思想的朱子学。复旧与趋新在他思想中结合在一起,新思想使他走到了近代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论明王朝海禁之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王朝建立后不久,为巩固其专制统治,厉行海禁,并定为基本国策。海禁从其本意来说,主要是针对中国人民(首先是东南滨海居民)的,“以海道可通外邦,故禁其往来”。与此同时,也极力限制乃至阻止海外客商进入中国贸易,亦海禁之义。这一政策极大地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严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澳门兴起从葡人贿赂海道副使汪柏始,由于澳门港地理环境变化、葡国国力兴衰、明清政府海禁政策的调整,使澳门在中西贸易中地位从一个国际大商埠沦为一个以赌博为主的"梳打埠".澳门兴起开辟了中西交通史的新纪年,对世界贸易经济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澳门贸易地位的大起大落更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免丁钱是一种创行于南宋绍兴中期的身丁税,课征对象为寺观僧道,仅盛行于南宋时期。至于元明时期的僧道免丁钱,则是发拨度牒的收费,其性质与宋代不同。  相似文献   

19.
明洪武和永乐年间分别通过建立都司、卫所这种军政合一地方行政机构和册封法王等宗教首领来行使对西藏地方的行政管理职能,维持中央王朝的统辖。  相似文献   

20.
清军入关后 ,清朝统治者强制推行剃发令 ,此后辫子成了满洲贵族政治权力的一种象征。 2 0世纪初年 ,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步衰败 ,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宣传、带动下 ,在军界、学界的积极推动下 ,一直贯穿清朝始终的剪辫与反剪辫之争 ,演变为一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群众性剪辫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