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张明同志的《试论矛盾同一性中的绝对性和斗争性中的相对性》一文(载《齐鲁学刊》1980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论》),对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是,《试论》提出的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中有相对性,同一的相对性中有绝对性,以及结论:“绝对中有相对,相对中有绝对,这才是辩证法”,却是我们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只具有绝对性,不具有相对性,矛盾的统一性只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我们认为,矛盾的斗争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按照事物的矛盾法则,只要有矛盾,就有对立面的斗争,并且贯穿过程的始终,因而这种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斗争性又是相对的.首先,斗争性与同一性互相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同一性,矛盾的对立双方就不会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也就谈不上对立面  相似文献   

3.
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的问题,目前大家的理解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只有互相联结的关系,彼此之间不存在相对和绝对的关系。有的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就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还有的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不仅在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且还表现在怎样看待斗争性的绝对性和同一性的相对性、怎样看待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上。片面夸大斗争的绝对性,这是在理论上造成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一个根源。 其实,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在指出对立面同一是相对的,对立面斗争是绝对的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时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绝对相对问题的理解都书本化、教条化,即认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但是,理论本身的探究和新的社会实践要求对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本质规定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进入新的精神境界,得出截然相反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相对性和同一性的绝对性这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讨论对立面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文章很多,在立论上都持“对立面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对立面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立论上似无分歧,但在具体的理解和论述上,其观点却不尽相同。在研究和分析对立面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时,一般地都注意到并引用列宁的这样一段话:“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但是,紧接下去还有另一段  相似文献   

7.
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论述,在《矛盾论》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原理。怎样理解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同志坚持这一论点,但却把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说成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有的同志则根本否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对、绝对关系。这些同志的失误都在于没有从事物矛盾运动过程中去考察,研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事物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原理。他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毛泽东同志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把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看作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从事物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来考察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认为对立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即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就是把相对性看成同一性的特有属性,把绝对性看成斗争性的特有属性,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相对绝对关系。我们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那种把同一性单纯看成相对,把斗争性单纯看成绝对的观点是错误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也不是相对绝对关系,而是对立统一关系。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双方争论的实质 关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中的绝对和相对之间的辩证的关系问题,双方争论的实质在那呢?主要是围绕着什么是绝对和相对,它们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中又是如何体现等问题展开的。对于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这不存在分歧。分歧主要是在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之中是否包含有相对的成分,在同一性的相对之中是否包含有绝对的因  相似文献   

10.
<正>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原理,是指同一性相对于斗争性而言,它处于共居、量变或相互转化、质变状态都要有一定的条件,因而是相对的;斗争性相对于同一性而言,不论同一性处于那种状态,矛盾双方都无条件地斗争着,因而斗争性是绝对的。离开了这样的范围、涵义来理解,就难免失误。有的人虽然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但却认为列宁当时认为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是因为1905年俄国革命暂时失败了,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者,所以这样强调。这样解释是不恰当的。根据客观形势,有时强调斗争性,有时强调同一性,这是必要的。但是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个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在《齐鲁学刊》一九八○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试论矛盾同一性中的绝对性和斗争性中的相对性》的文章,引起了不少争论。持不同观点的同志认为,否定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就是否认矛盾,否认对立统一规律,否认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不能否认的,因为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并直接决定、支配、影响着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但是,坚持矛盾同一性中也有绝对性和斗争性中也有相对性,同“否定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的观点,不是同一个命题,而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12.
<正> “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这一命题,是由列宁明确提出来的。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写道:“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列宁选集》第二卷,第七一二页)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专门有一节“论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把这个问题挑开,使之突出起来,为世所注目。《矛盾论》中引用了列宁的这段话,并对它作了说明和发挥,进而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三○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列宁提出的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命题,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列宁的这一命题,必须根据列宁的原意来理解列宁的命题。 第一、要明确列宁提出的这一命题是针对形而上学的。列宁提出的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和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是针对什么的,看起来是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抽象的、共性和普遍性能作为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的依据吗?具体的、个性和特殊性能作为同一性的相对性的依据吗?特提出如下浅见: 一、关于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和同一性的相对性问题争论的焦点 对于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和同一性的相对性之间的关系问题的争论,其中涉及到一个问题,即是否可以把矛盾的斗争性的抽象的、共性和普遍性作为绝对性的根据,把具体的、个别的和特殊性,作为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的根据?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公平的比较。 从理论上说,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等范畴之间,抽象的、共性和普遍  相似文献   

15.
怎样看待自由,是理论界长期有争论的一个问题。国内外都有少数人主张自由是绝对的,即认为有不受任何条件制约的绝对自由。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一切自由都是有条件的,即相对的。究竟应当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自由既不是完全相对的,也不是纯然绝对的,而是既有相对性的一面,又有绝对性的一面,因而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体。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都是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无限、有条件与无条件的统一。列宁说:“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现就自由的相对性、绝对性及其统一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本刊今年一至四期,有五篇文章在全国和地方的几个报刊上转载或报道,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今将这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反应情况综述如下: 本刊第一期发表了张明同志的《试论矛盾同一性中的绝对性和斗争性中的相对性》一文,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不仅表现在斗争的绝对性和同一  相似文献   

17.
相对与绝对是哲学中比较难以把握的一对范畴。关于这对范畴的理解,不仅在历史上众说纷纭,就是现在也可以这样说,这对范畴应用在什么问题上,什么问题就经常出现歧议,不断发生争论,例如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对立面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等等问题。这些争论首先是由于对内容本身的不同理解所引起的,但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如何理解相对与绝对的范畴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去研究一下这对范畴的含义,弄清这一点对于解决当前在一些理论问题上的争论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一、暂时的和易逝的,是否是同一性的有条件和相对的标志? 关于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中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关系问题的争论过程中,涉及到一个问题,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然而,同一性的有条件的含义是什么?对此,众说纷纭,但其中的主要理由之一,即同一性的相对性的标志,就是因为它要有一定的条件。而它为什么是有条件的?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因为它是“暂时的和易逝的”,所以,它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另外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矛盾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规律。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即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始终都贯穿着矛盾的斗争;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辩证地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关于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关系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斗争是和事物的运动相联系的,而同一是和静止相联系的。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斗争就是绝对的,同一就是相对的,并说这是“辩证法的一条原理”,不容否定。(见《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6期王正萍《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不容否定》)我认为这种解释是极其牵强而不能令人信服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矛盾内部两种根本属性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事物具体状态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互相包含,不可分离的。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成其为矛盾。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的,这就等于说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