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一 《学术论坛》2008,31(3):81-84
和谐文明是人类发展与演进的必然趋势.从整体上看,和谐文明是推进人类和谐发展的演进过程,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演进过程,也是推进文化和谐发展的演进过程.全球化是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观察分析文明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全球化使文明在并存中互动,也使文明在互补中发展.为此,把文明发展与全球化趋势结合起来,需要把握好基本原则,形成两者良性发展的机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和谐文明建设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需要以全球化为基础,把握和谐文明建构的契机;弘扬和谐精神,坚持和谐文明建构的导向;以创新为关键,增强和谐文明建构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中把握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渐进式实践创造过程,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内涵。文明是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和积极成果,呈跃进式前进趋势。文化推动文明进步,文明促进文化发展。正确处理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有利于人类文明从自为期向自由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主义对文明的实践本质和辩证意义的科学规定来看,“文明和谐”是指通过合理、公正、科学、有效的途径来调整社会共同体内部的交往活动和调整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社会财富积累、交换、分配和消费各环节得以协调运行,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内心世界各种精神状态得以和谐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成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互动的过程,是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除了在整体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引导人们考察人类文明的演进之外,还在“文明和谐”的不同层面给出了具体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关于“文明和谐”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社会自然统一论、世界一体论和社会系统论上。  相似文献   

4.
实践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彼此间的联系,还表现在人们彼此间的交往。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并互换其活动,这才形成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人类的实践不仅表现在能够能动地改造外部自然环境的生产活动,而且还表现在人们所进行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交往本身也成为人类新的需要和能力的源泉。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各民族或国家间文明的借鉴、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文明成果在实践范围上的扩展。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体现了当代国际间的交往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准确理解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是系统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体系、正确选择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竭力实现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逻辑起点。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两个平等主体和谐发展的状态、进步过程和积极成果,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文明和谐发展的地球文明。生态文明的实现是自然生态系统文明化和人类文明系统生态化协调推进的过程;既包括生态文明自身的建设,也包括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融合共建;既需要以国家意志进行顶层设计,更需要区域因地制宜地贯彻落实及全民的自觉参与,才能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是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过程,也是观察分析文明文化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和谐社会是以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实质的文化形态。从全球化、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看,全球化使文明在并存中互动,也使文明在互补中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全球化为基础,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契机;要弘扬和谐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导向;要以创新为关键,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文明世界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个民族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在维护自身的文化主权、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和与国际文化接轨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在坚持对外开放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而在全球普遍交往中,不同文化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加强沟通、交流和对话,开展真诚、注重实效的合作,进而建设一个和平、公正、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科技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科技文化与生态文明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共同统一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并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从传统科技文化转向生态科技文化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实践活动的人民立场,以及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等文化意蕴,对推动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果,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国际文明六个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和谐、富裕、公正、民主、自由为基本价值,致力于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与文明和平共济、国家与国家和睦共赢,具有鲜明的共享特征。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使各国人民更好共享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