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西塞罗的《论老年》文笔优美,意境悠远,一向被视为教导人安度晚年的伦理学名著。但是,我们透过表面现象不难发现文中的宁静和幸福是假象。他创作这篇论著的真正原因是希望在年老之时还能够为已经不存在的共和国效力.而他也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王芳 《理论界》2009,(9):40-42
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和哲学家.针对罗马共和国末叶的社会动荡局势,他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达到社会和谐的一系列方案.这些方案包含的思想主要有:社会公正思想;社会美德思想;法治思想.虽然他力图恢复古罗马共和国均衡政体的政治实践归于失败,但他的光辉思想却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蔡丽娟 《兰州学刊》2008,62(3):125-126,133
西塞罗在《论演说家》(De Oratore)中阐述了历史的特性、历史的目的以及应该怎样写作历史。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没有超出修辞学家的认识范畴,认为历史写作应该强调两个方面,即历史的“真实”和文学的加工,“真实”在他那里其实是“公正”,而文学的渲染则体现了历史应该具有的教化功能。他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对后来罗马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塞罗与他的希腊前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样都在探求政治共同体的最佳政制和立法问题,但不同的是,西塞罗的最佳政制是古罗马的混合政制;在立法问题上,他最为重视的并非立法与教育的关系,而是重在利用惩戒和欺骗来确保政治共同体的秩序.从西塞罗对政制与立法的思考中,我们可以窥见政制、法律与道德分离这一现代问题的端倪,同时他的思考也提醒我们注意政治共同体中人的德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西方古代主流正义论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西塞罗和奥古斯丁是西方古代哲学的主要代表.在正义问题上,柏拉图批判功利主义,坚持本质主义的正义论.西塞罗和奥古斯丁在不同文化场景中发展了本质主义的正义观.西塞罗吸取了斯多亚学派有关自然的解释,对正义做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奥古斯丁用基督教的上帝取代了柏拉图和西塞罗的"正义之神",把正义解释为上帝安排的事物的秩序与和谐状态,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个完全正义的"上帝之城".  相似文献   

6.
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西塞罗的国家定义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奥古斯丁吸取了西塞罗国家定义的基本框架,从定义人民入手界定国家,用"神的正义"替换西塞罗的"自然正义",从而完成了他自己的国家定义,为批判希腊罗马社会、构建基督教的理想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以荀子和西塞罗各自的法治思想为例,比较研究了中西法治思想的异同,并由此追问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历史根源.中西不同的社会结构是产生其法治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不能忽视法学家的理论建构作用.当代中国在构建法治社会时,应结合国情和历史,从中西法治思想中同时汲取精神养料,避免陷入法治不彰或绝对法治的误区中去.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论"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是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刚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过渡性建国方案.这是一个既符合全国人民要求抗日民主的愿望,又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并可能为各抗日党派共同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民主建国方案.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反对,这一方案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社会中,颂扬个人利益为主的公私利益关系理论如昙花一现,很快便被淹没在更为强大的公利至上的理论批判之中。作为伊壁鸠鲁快乐论的批判者,西塞罗坚持认为享乐的观念是卑微的,而追求享乐就是将道德生活建立在一个非常有限的、与感官连在一起的原则之上,这样的话,伦理学的终极意义就将消解。所以,作为斯多葛学派思想的传播者,西塞罗在个体德性论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他的义利和谐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西塞罗法律解释理论内容、意义及形成原因等问题的探讨,说明了西塞罗在法律解释领域里的卓越贡献,论述了他在法律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恒久的影响,同时表明了对众多中国法律史学者认为西塞罗没有独创性的传统观点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秩序正在剧烈的转变之中.为了构想未来新世界秩序的蓝图,需要更彻底地理解现行世界秩序.孟德斯鸠是这一秩序最重要的理论构造者.他认为,为了避免专制主义的普遍统治,欧洲的君主国应当向共和国转型,而新生的现代共和国应当以商业贸易为重,并设立联盟以确保和平.孟德斯鸠的这一理论构想,已为当代各国普遍践行.这一秩序的弱点是容易为奢侈和贫富分化所腐蚀,孟德斯鸠没能为各国之间在财富上的巨大不平衡提供补救.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研究正在形成热潮,但随着公民社会问题探讨的深入,公民社会概念的使用却渐趋模糊。有必要追根溯源,追溯公民社会理论的源头,探究公民社会的古典含义。古典含义的公民社会意指与自然状态相对应的政治社会、文明社会,它直接表征政治效能和政治意义。古典含义的公民社会主要体现在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中世纪思想家的思想中。  相似文献   

13.
哲学文本的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了译者选用或创造什么样的译名.翻译哲学文本必须对原文的语词作语境化的处理.本文以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图斯库兰讨论集>中的部分章节为例来证明上述观点.唯有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哲学范畴的具体含义,方能选择正确的译名,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14.
西塞罗是古希腊罗马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与演说家,他将古希腊哲学与古罗马现实相结合,重构了一套哲学理论体系,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慈善伦理思想。西塞罗从"自然法"的外在规定性与"绝对道德责任"的内在要求,论证了慈善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同时,西塞罗在追问慈善本质的基础上,确立了慈善行为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1)"不超越财力"的适度原则;(2)根据亲疏关系、受助者的品格及需要选择施助对象的原则;(3)"回报优先于行善"的感恩原则。西塞罗的慈善伦理思想经过历史沉淀,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追溯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源头要从其理论基点——"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入手,而对此关系的探究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经发端。当时的思想家尤其强调"正义"和"善"在统治合法性中的基础意义,这主要体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的思想中。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追求的理想治国模式是哲学王成为统治者,在《政治家》中认为具有统治艺术的统治者优于法律之治,在《法律篇》中则提出法治优于人治。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所应追求的是"最高且最广善业",统治者"是否照顾公共利益"是评判政体的根本标准,"法治优于一人之治"。西塞罗认为"公民权利"并不是公民能从国家索取什么,而是公民对于国家的义务和奉献,国家是基于公民同意而形成的集合体,自然法是政治合法性的源泉,也是一切权利和义务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西塞罗的De Re publica是追随柏拉图的Politeia写的,两者的结构和内容类似。西塞罗把Res publica设定为与Politeia同义。既然有人把Politeia翻译为宪法,则也有可能把De Re publica翻译为《论宪法》。但De Re publica的传统译法是《论国家》和《论共和国》。然而,在翻译De Re publica为中文的过程中,许多段落中的Res publica一旦被翻译为"国家"就难解甚至不通,一旦被翻译为"宪法"则易解而通畅。所以,西塞罗的De Re publica应翻译为《论宪法》或《论真正的宪法》。  相似文献   

17.
王芳 《齐鲁学刊》2007,(4):16-18
孔子和西塞罗是古代中国和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针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这些方案包含有公正、美德、法治等思想。这些思想为如何治理国家,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借鉴,它们已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彭金冶 《北方论丛》2005,(4):106-109
人们所说的罗马法,一般主要指查士丁尼时代及其后来的罗马法.但罗马法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流变的过程,这就是共和国时代罗马法演进的历史.共和国时代罗马法的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推动的结果,后来的罗马法是在共和国法律发展基础上逐步完善的.无论是<十二铜表法>,还是"万民法"概念的出现,都是罗马共和国社会发展推动的产物.因此,探讨罗马法的发展变化,有必要探寻罗马法在共和国时代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9.
梭伦立法论     
邹潇  林景荣 《北方论丛》2005,(5):146-149
梭伦改革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但梭伦不仅仅是一位改革者,而且还是一位立法者.梭伦立法活动一方面保证了民主政治的确立;另一方面,他的立法活动在西方法制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关注梭伦改革一系列内容,必须关注他的立法和法律实践活动.梭伦的立法和实践活动保证了他所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梭伦也把公平与正义注入到他的立法中,但这种公平与正义是奴隶制时代的产物,不可能是超阶级的.  相似文献   

20.
古典政治哲学所谓的"哲人王"观念只是一种理论预设,其目的在于批判人间"理想国"、为现实政治寻找理论"范式"、指导尘世国度的统治者以及为现实政治寻找超越性的神圣依据。古典政治哲学以知识论、人性论、神义论和形上学为基础,是要达到德性、幸福和教化的目标,并在对传统的维护中,切实地关注现实,这种关注当然也是有范式为指引的。这就是哲人王之类的"范式"被误认为"理想",而其始作俑者被错误地标为"乌托邦"鼻祖的原因,但实际上古典政治哲学是反对乌托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