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权利是随着人权理论的不断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人权,内在地包含了文化遗产权的某些方面,但文化遗产权概念的提出突破和发展了传统文化权利的内涵。文化遗产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利具有形式和内容上的正当性,是指特定主体基于对特定的文化遗产的某种利益或者与特定文化遗产的某种联系,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对该文化遗产进行享用、收益、处分以及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复合权利。文化遗产权是公益权与私益权的统一体,其主体包括个人、团体和全人类3个层面,客体是具有特殊资源属性的文化遗产,内容包括对文化遗产的接触、欣赏和保护权,传承权和发展权,开发利用权和参与管理权,所有权以及相关知识产权等。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权利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权利.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权利类别、权利性质的探究有助于整个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正确构建.本文从国际人权法的角度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权利的公权性质进行探讨,认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权利实质上反映的是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文化自决权、发展权及少数人权利等基本人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权利应建立以公法保护为主、私法保护为辅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空间权     
空间权是一种新型权利,空间权法理是传统土地所有权理论的新发展。空间权与土地权利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准确恰当地定位两者的关系是空间权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规定的物质帮助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宪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直以来,国内法学界对于物质帮助权理论研究的匮乏致使该宪法权利在实践中无法得到有效的实现。物质帮助权的系统、全面研究对于保障公民生存权,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再论民间文学艺术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是一种人类的智力创作成果,要有效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就要重视创作、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而真正创作、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仍得不到体现,应该在现行知识产权权利类型之外设立一种新的权利———民间文学艺术权。本文对民间文学艺术权的主体、对象、权利内容、权利行使及权利限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其中传承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调动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传承人的规定较为简单,只是从义务的角度规定了传承人的传承义务,导致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不高。对此,应当加强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权利性认识,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传承人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通过程序性规定和法律救济措施的制定进一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权利主体对传承活动所享有的传承权。  相似文献   

7.
服刑人员的结婚权是我国法律的空白点.有学者以保障人权和"法律没有禁止就是允许"为据主张给服刑人员的结婚权.但从我国刑罚的本质及目的是报应与特殊预防的统一,在偏重特殊预防的基础上兼顾报应和罪犯权利的不完整性、依附性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服刑人员不应该享有结婚权.  相似文献   

8.
数据权谱系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的三大悖论在社会现实中正被一一应验,大数据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亦导致种种乱象。大数据悖论的破解和社会新秩序的维持亟待我们审慎地构建数据权谱系。数据权基本谱系可分为数据主权和数据权利两大框架。数据主权包括数据管理权和数据控制权,其主要功能是在新技术环境中巩固国家主权的地位。数据权利兼具人格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数据人格权主要包括数据知情同意权、数据修改权、数据被遗忘权,其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是保障隐私空间,让人们享受大数据时代的“美好生活”;数据财产权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权、数据可携权、数据使用权和数据收益权,其功能是引导数据资源被合理高效地利用,让人们分享大数据价值增益的红利。  相似文献   

9.
刘斌 《中南论坛》2006,1(1):107-109
本文针对司法中商标与商号之间权利冲突日益增多的现状,探讨了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形式及原因,提出了对于商标权与商号权权利冲突的解决应该分情况具体分析,并指出防止权力冲突的产生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法律对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的制度设计法律并没有明文,这造成司法实践中原被告双方就影响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实质性问题争论不休和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情形下,同案不同判决结果的现象。本文就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权利性质、具体的制度设计、出租人出卖租赁物时通知义务的履行方式等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期对民法典的制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并结合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分析了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深入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产权具体制度和理论,并借鉴国外已有的相关经验后认为,应采取建立统一的保护组织、摸清遗产家底、确定保护重点、加强保护单位和传承人队伍的建设、在基层建立起保护机制、分类指导保护工作等工作措施,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就保护模式而言,应采用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模式,适时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或者指导意见,以建立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均存在分歧,而合理界定其内涵和范围,对于中国将来制定相关立法具有积极意义。以国际公约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被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等具有社会进步性的活态文化遗产。其范围包括:(1)民间文学艺术;(2)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3)文化空间;(4)其他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力求进一步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学初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化遗产是指由先人创造并保留到今天的一切文化遗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和世界遗产运动的推进下,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实践对象和研究领域,建构“文化遗产学”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文化遗产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产业遗产、文献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等。学科的特点具有综合性、贯通性和应用性。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它的建构是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诸多学者长期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反映了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对历史、当代和未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追求社会平衡与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全方位思考,代表着一种新的历史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观,是文化科学与历史科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与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和生动内容存在于特定情境之中。文化情境的构成要素可从两个维度来把握。从时间维度看,文化情境分为历时的传统规约和共时的环境条件两方面;从空间维度看,文化情境可分为现场情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两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保护工作有两种:一是对在现代社会仍有存活价值的文化事象应大力扶植,保护其赖以存活的土壤,使之在现代社会传承下去;二是对不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因失去存活价值而正在衰亡的文化事象,要完整地记录保存,不仅保存其文化事象,而且保存其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方面,基本形成体系,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程度远不及对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参见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Declaration of Istanbul).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遗产生态发生了变化,一些文化遗产尤其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的减少.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律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正在逐渐消失,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思维方式与行为活动的整合体,其本质是非物质性的活态文化.并依附于人的存在而存在。通过高度人合性的过程,使得文化内蕴与文化表现形式有机融合并向外表达,共同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属性,并反映特定群体的文化生活特征与思维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衍生的物质产物和作品只是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应区别于文化遗产本身。  相似文献   

18.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本依据,文章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其内涵,指出国内使用这一术语时存在的偏颇之处,并详细探讨了该术语几个英文译本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构建科学、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或文化遗产学)理论及理论体系,有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先行奠定和完成,尤其是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及其性质等需要明确。从文化遗产的相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决定其相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或外延的相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相对性等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和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对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论及理论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界定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是法律有效保护的关键。本文从比较法角度,论证了土家族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象应包括精品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