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美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实用主义,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则对实用主义理论作了最佳阐释。马基雅维利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提出的性恶论、外交权术、国家利益至上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深刻领会马基雅维利的实用主义政治思想,研究被现代美国人奉为行动圭臬的实用主义外交理念,对手我们如何应对美国亚太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描述了两种类型的王子。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着眼政治现实,设假道伐虢之计,以武力和欺骗手段夺取丹麦,是马基雅维利笔下典型的"狮子-狐狸"型王子;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王子,却因其鲜明的世界主义倾向,习惯以超身世外的眼光审视世界,最终将丹麦拱手交给敌国。通过细读文本可发现,莎士比亚在剧中对世界主义的批评可能甚于马基雅维利主义,但他对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理解也深刻得多:对于任何民族国家而言,世界主义对政治共同体的危害可能远甚于马基雅维利主义;而要医治世界主义,或许正需重新审视马基雅维利主义,尤其是作为其政治基石的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君主论》是他对佛罗伦萨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改革、对历史和现实中各国统治者的政治经验以及他本人多年从政阅历的理论总结。但与其他的思想家相比,他的名誉却糟得很。他长期被人误解,并蒙受恶名。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具体地分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以及后来所形成的马基亚维利主义,这有助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马基雅维利及其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相较于君主国而言更具有扩张性方面的优势,并且认为可以在此世凭借人的能力建立一个“永恒共和国”,而不用依赖神的力量。但这一判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命运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几乎所有帝国都有可能在时间中腐化而衰落。如何理解这一看似矛盾的主张?本文在斯金纳、波考克等人的工作基础上,试图将“永恒共和国”作为一个问题在马基雅维利研究领域中提出来,借此阐发马基雅维利共和理论中的内在张力。不同于古典和中世纪传统中对“永恒共和国”的理解与期待,马基雅维利强调共和国的“永恒”,但这种永恒是在世俗化的时间中能力与命运对抗产生的稳定性,它不具有彼岸世界的绝对确定性,而只有相对于时间中必然包含的偶然性的确定性。马基雅维利的共和理论可以被理解为始终围绕这一矛盾的调和而展开。  相似文献   

5.
姜维端 《东方论坛》2016,(3):106-111
马基雅维利从古以来便是一位极富争议的思想家,人们普遍认为,他对人性持相当否定的态度,并且力主用以恶制恶的方式来维持统治.然而这个看似逻辑自洽的论断中却包含着一个矛盾:如果马基雅维利对民众的本性的观点真的如此消极,那么一个正义的共和国便是不可能的了;而共和国的理想却是马基雅维利不可放弃的根本目标.因此,正义与向善的维度可以看做马基雅维利的隐秘目的,他要在拒斥空洞的道德说教的同时从具体复杂的现实出发达及善的目标,并从另外一个角度补充了人们对政治合理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一个主要的范式。这个范式历史上最早的现代论证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尼科洛.马基雅维利。1513年,马基雅维利完成了最能集中体现他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君主论》一书。在这本书中,他从古希腊的国际思想中受到启发,提出了性恶论、国家利益至上、权力政治、外交谋略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马基雅维利的现实主义政治思想不仅是西方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的渊源,而且其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也为当代现实主义学者提供了智慧源泉。因此,深刻领会马基雅维利的现实主义政治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深入研究西方现实主义理论和外交政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基雅维利因《君主论》而享有盛誉,然而该书历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该书把政治研究从伦理中解放了出来,用经验研究取代了规范研究,具有充分的科学精神,所以马基雅维利是政治科学之父。另外,《君主论》中的爱国情怀突破了意大利一国的疆界而具有近乎普遍的意义,昭示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发端。对此,许多论者持反对意见,针锋相对地指出,《君主论》是专制主义的御用秘籍,它对道德的蔑视是毒化政治研究的开始,马基雅维利主义必须被唾弃。  相似文献   

8.
霍布斯与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上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继承了马基雅维利现实主义的政治研究方法,运用自然法与社会契约理论全面论述了人与国家的关系这一西方传统政治研究的主题。表面看来,提出君主专制主张的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与自由主义是格格不入的,但实际上他在政治的人性基础、国家的必要性、国家权力的范围以及个人自由的依据和内容等问题上的见解对现代自由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1905年,梁启超写下了《开明专制论》,依托马基雅维利的"新政治科学",梁启超力图克服自由主义宪政原则的危机。梁启超以马基雅维利的视域理解古典思想,改变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格局——现代性具有自身之"体","新君主"的政治品质必须基于现代新"体"的德性理解。通过对古典思想的重新定位,梁启超与古典立场发生了决裂。然而,梁启超以马基雅维利克服卢梭,毕竟无法突破现代性的原初视域。重新揣摩《开明专制论》的写作用意,有助于反省现代中国的立国根基。  相似文献   

10.
马基雅维利的主要著作可以分为两类,即政治著作(《君主论》、《论李维》和《佛罗伦萨史》)和军事著作(《战争的技艺》),将《战争的技艺》与其他著作对比阅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敌友划分在西方历史悠久,古典政治哲学对敌友划分在军事和政治中的适用进行了严格区分。马基雅维利突破了这一限定,将二者合而为一,模糊了政治共同体的内与外、战争与和平的界限,其后果是使政治变得更加残酷焦灼,为后来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对《李维史论》第1卷11-15章的考察表明,马基雅维里有关宗教的论述以此卷前10章中提出自由民主政体的一般观点为基础,即从制度上保障民众的自由与安全,有关宗教的论述服务于其现代自由民主的一般看法。为此,马基雅维里在宗教论述中,放弃了对个体灵魂世界和德性的关注,其意图是想用一种说服的方式赢得民众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重点读解柏拉图《会饮》中第俄提玛的最高爱欲秘传,试图追索施特劳斯反省西方现代性危机的思想历程。近代政治哲人马基雅维利抛弃了哲人的最高的爱欲教诲,认为人之中的最高乃是现世功业,是对不朽荣耀的爱。这在一定程度上标示着古今断裂,呈现了事关哲人品质的古今之争。  相似文献   

13.
马基雅维里通过赋予“美德”新的内涵,进一步修改了原有的道德原则,在政治领域悬置“善”,实现了欧洲伦理道德观的大革新;他重新设置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主张政治德性能力是政治正当性基础,暴力手段则是构筑政治权力的例外决断行为,人民群众是政治统治和反对腐败的有生力量,这些观念对我们建立强有力的廉洁政府,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基雅维里非道德的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基雅维里深入历史和实际经验,发现了"现实的非道德性"这个残酷的真理。基于是与应当的区分,马基雅维里悄悄完成了价值上的重估,把政治善置于道德善之上。马基雅维里据此降低了人们对政治的道德期许,塑造了具有非传统道德德性的新君主和政治共同体,完成了现代道德观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思想理论之所以能为中国开辟出一条走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同他在理论探索方法上的如下一些特征有关:他无论是在制定发展战略还是在作出改革的决策时,都能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又能脚踏实地一切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既重视理性的思考,又注重群众的要求和创造,注重社会经济的自发发展.他在探索改革道路方法上的一大创新,就是把目标放在首位,大胆地试,摸着石头过河,用最小的代价进行试错.  相似文献   

16.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自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从现代政治学的视角来考量《君主论》在现代政治谱系中的位阶,依旧颇具意义。《君主论》在字里行间始终流露出一种对道德的漠视和对现实权力的强烈渴望,这为现代政治学"权力政治"出场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争"埋下伏笔;《君主论》中展现的马氏政体观,政治与合法性之关系,政治传播观念和军事建制等都对现代政治统治艺术贡献良多;《君主论》之后,随着现代政治实践中"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出场,也引发了一场道德合理性与权力合法性之间的内在冲突,如何正确界分马基雅维里思想与"马基雅维里主义",亦需正本清源,重新回归《君主论》。  相似文献   

17.
高刚 《国际论坛》2020,(1):116-128,159
《政事论》是印度古典现实主义代表作,它阐释了一系列国家治理、巩固政权和实现霸权的方法,其作者考底利耶也被称作“印度的马基雅维利”。其中代表性的国际关系思想有:区分敌我、寻找盟友的曼荼罗国际体系观;分析综合国力的国家构成七要素理论;曼荼罗体系无政府状态下的现实主义安全观;依据敌我实力对比而选择的“六种对外政策”。它们指导着征服国发展自身力量、寻找合适盟友、运用有效策略削弱并战胜对手,最终实现本国发展壮大和霸权崛起。考底利耶思想构成了当今印度外交战略和安全理念的重要泉源,也逐渐影响和塑造着印度的外交政策。目前国内尚无《政事论》完整中译本且相关研究仍相对滞后,学界对此应加以重视并加快推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虽然民族不同、国籍不同、时代不同,但在政治理论的建构上却都摆脱了以往的宗教信仰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走上了一条政治功利主义的道路。他们不仅使政治脱离了宗教和道德的羁绊,成为一种独立的学说;而且都将其建立在"人性恶"的理论基础之上。他们的政治哲学不仅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都对"极权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政治行径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后人毁誉不一的评价。在民族国家尚未解体、全球图景已然展开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比较和研究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体系,不仅可以使我们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而且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政治哲学的支点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