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分析了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具体策略,并通过分析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广告传播的实例,证明了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的发展方向——更彻底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2.
论广告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告传播尤其跨文化传播中,广告人员要特别注意广告信息传播地区的文化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对消费者的对广告信息的处理和理解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关系到消费者最终是否会发生消费行为.本文提出了广告人员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应注意的问题,期待本文对从事国际广告传播的人员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广告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传播形式。广告受文化的影响,在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的社会中,由于文化的特殊性,其中包含文化意义的广告,可能造成消费者接受的困难。要正确认识多元文化的含义,体现广告的文化多样性,是实现广告在国家内部———世界范围的跨文化传播的前提。我国广告传播显多元文化趋势,要借鉴西方国家广告的传播经验,顺利进行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社会中的跨文化广告传播。  相似文献   

4.
李娜 《国际公关》2024,(5):137-139
社交媒体时代,文化交流频率大幅提升,以英语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成为中国社交网络中的流行元素。英语文化的网络传播不仅包括语言本身的学习和使用,更涵盖各种英语文化元素,如音乐、电影、时尚、美食等的传播和接受。跨文化网络传播对文化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其背后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以有效应对跨文化传播机遇挑战为目标,对社交媒体时代英语文化网络传播在中国的传播现状、影响与优化路径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对广告传播中的女性符号使用进行了探讨 ,并在跨文化比较的视角中初步揭示了不同文化在女性符号运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经济一体化必将推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广告作为经济信息传播的排头兵,承担起了跨文化经济信息传播的重任。但地区、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成为具体广告实践中非常棘手和敏感的因素。通过对跨文化广告传播在文化差异作用下的冲突与融合进行深入分析,寻求中西文化间的契合点,提出培养自觉的跨文化意识,以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对中国原创网游的传统文化内涵描述的基础上,以中国原创网游中蕴含传统文化的语言元素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征途》和《剑侠情缘3》这两款知名原创网游的英译实例,透过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运用实例分析的方法,探究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英译策略。研究表明,中国原创网游的英译实为一种依托互联网的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活动。为了确保传统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译者在选择和使用翻译技巧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这个多媒体平台的优势,努力使译文与图像、视频和声音等非语言传播手段实现“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8.
由于跨文化交际中的广告源自不同文化环境,因此本文分别从使用背景、使用目的、使用效果和使用禁忌等方面探讨了七种广告翻译技巧,并举以具体事例进行详述。从而说明要使广告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的实现其营销目的,采取合适准确的翻译技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形象在异域空间中处于"他塑"为主的局面,源于中国在世界话语体系中主体性的缺失。中国形象跨文化传播应思考如何在国际舞台上重建自身的主体性,增强中国元素的传播力。"中国梦"话语作为表述民族身份认同的符号,在海内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强化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淡化了"崛起"所蕴含的威胁力;以"中国梦"建构的叙事框架虽然仍呈现出多元化解读的态势,但鲜明的跨文化对话意识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0.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广告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文化差异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在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广告传播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文化差异的途径即发展有效的跨文化广告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跨国公司及其全球性经营活动的兴起。全球化的商业环境给国际广告市场和广告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巨变,作为直接为跨国公司及其品牌服务的广告公司、广告传播与广告人,此时也不得不面对客户的全球市场实现跨国经营和运作。由此,全球化不仅使广告业成为“全球化”的行业,而且使广告传播遭遇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传播,并促使广告人从一个单一文化人转型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人,以担当起跨文化广告传播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视觉传播符号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主要是发达国家的产品或企业广告在进入其它国家的广告市场的过程中运用了本土化的手法落地其它国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个国家的企业和产品要走向其它市场,需要广告的相互渗透,跨文化广告要求广告的生产者了解其它国家或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意识形态等等。这两方面传播的过程彼此有共通的地方,可以通过广告直接沟通、对接、共用,也有差异化的地方,可以彼此借鉴、转换,在彼此沟通或借鉴、转换时会有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性通俗小说如虹影的作品在西方的传播中,受到西方读者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作品中包含符合西方读者期待视界的中国元素,并且部分融合了西方文化元素,较好地达到了跨文化的视界融合,为进一步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水墨画中的水墨符号运用在数字插画中,可以使欣赏者产生作品水墨意指方向的认知。水墨符号的肌理表征是对水墨笔触基于物理层面的图形表征,通过软件笔刷属性的调整模拟出近似于水墨画的笔触造型;当水墨符号被人类认知经验所调用时,符号中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等形式表征信息汇聚而成的符号群,可以引导欣赏者达成数字插画艺术中水墨形式的认知。水墨符号在精神层面的表征是中华民族这一社会群体的共性情感表征,是欣赏者对水墨意境的联想与推理,是对中国民族精神的认同与表白。  相似文献   

15.
要 :从传播功能看 ,人物符号是广告中最具形象性吸引力的传播符号 ;是最具情趣和人性化的传播语言。它还具有替代、解释、补充、强调等影响认知的独特性质 ,具有跨文化、国际性传播等方面的优势 ;它较之语言符号更具真实性和可信度 ,是广告中最具说服力的传播语言。在未来网络传播时代的广告中 ,人物符号将不断地与新的传播语言符号结合 ,在叠加状态中发展 ;在应用范围、程度等方面都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7年北京、上海和广州主要报纸的广告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元素在广告创作中受到重视,成为广告表现的重要素材,但各类中国元素在广告中出现的频次很不均衡,最常用的是民俗类;不同类别的广告运用中国元素的数量不同,很多中国元素在不同类别广告中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异;广告运用中国元素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数量上,不同地区的广告并不特别偏好某一类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7.
文化敏感与广告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广告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两种极致的不利于信息传播和沟通的现象,一是广告创制者的文化麻痹,二是广告接受者的文化过敏。文化麻痹的根源在于创制者的资本傲慢及文化自大,随意夸大品牌和市场的力量,漠视所在国接受文化语境的特殊性。文化过敏则源于接受语境的过度防御心理和闭关自守的文化部落主义心态。为了提高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创制者和接受者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提高自身文化的理性意识,培养各自的文化敏感性,以达成双方平等对话,信息互通的理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语言、思维与文化障碍,结合视觉文化和新媒体时代语境,文章运用多模态语篇理论构建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语篇框架,探索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模式,并从跨文化语境、文化体系转换、跨文化叙事转换、跨文化模态转换、跨文化多模态语篇设计、语篇跨文化传播媒介选择等层面分析了纪录片《孔子》(国际版)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语篇构建过程,旨在为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2006年起李宁"飞甲"篮球鞋广告,开始在央视热播。这是李宁公司为李宁"飞甲"篮球鞋量身定做的电视广告。"飞甲"篮球鞋是针对与NBA赛场要求而专门研发的,不仅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而且在外观上也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这则广告针对产品特点,运用传统与现代的设计语言,运用象征、比喻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人对运动的态度和方法。用全新的视角来演绎中国5000年悠久的文化,并用这种方法与设计理念与竞争对手相区分,作为第一款走上大写赛场的中国篮球鞋,李宁公司不仅高薪聘请大写球星达蒙.琼斯为产品代言人,为其量身定做了广告;同时根据"飞甲"篮球鞋的设计理念,采用西方流行的街球文化与最具中国特点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了极富特色的"飞甲"广告。以街球为形式依托,在短短半分钟的时间内分别展示了中国功夫、中国水墨与中国太极。这样的一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不但使"飞甲"广告在国内同类产品的广告中脱颖而出,也因其蕴涵的中国民族元素而足以与世界知名品牌的类似广告相媲美。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交流的纽带,是典型的跨文化传播,它连接东方和西方,由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共同构筑而成。媒介是丝绸之路交往的载体,它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本文置丝绸之路于跨文化传播视域下,通过描绘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中媒介形态变化的历史图景,试图审视其时间偏向媒介式微和空间偏向媒介崛起的过程,并挖掘媒介形态消长对于传播机制的影响,从而梳理出媒介形态转向与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流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