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吉林省哲学学会、东北三省马哲史学会、吉林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等15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哲学观念变革学术讨论会、东北三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讨论会于1988年8月6日—12日在延吉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党校及科研单位的专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十次应用哲学理论研讨会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研究所、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江汉大学政法学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共宜昌市委党校等共同发起,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于2003年11月在武汉召开。有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会议对应用哲学的基本理论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 1.应用哲学的内涵与研究对象。有的学者认为,应用哲学是相对于基础哲学而言,基础哲学的思维进程是从特殊到一般,而应用哲学…  相似文献   

4.
全国唯物史观形成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9月6日至10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00多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黄山市委宣传部六个单位联合举办的。这是建国以来第  相似文献   

5.
<正> 由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多个单位发起的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8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播历程)、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对中国的影响、当代新儒学、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现状问题进行了讨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的同志认为可以  相似文献   

6.
孙民 《江淮论坛》2011,(1):62-65
2010年7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0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改革开放新起点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全国党校系统、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院所以及人民出版社、《哲学研究》编辑部、《求是》杂志社、《人民日报》等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理论研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上有一个断裂时期,时间大约以1845年为界;这时马克思彻底抛弃他以前的思想,包括他的哲学和人道主义。下面我们对阿尔都塞这种“断裂”说的思想基础作一评述。阿尔都塞“断裂”说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就是:哲学总是后于科学产生的。他认为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有三大科学发现,在每种科学发现之后产生一种哲学:“数学(泰勒斯)产生柏拉图的哲学,物理(伽利略)产生笛卡儿的哲学,历史(马克思)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改造总是伟大的科学发现的回响。因此本质上,这种改造总是发生在事后。这就是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哲学落后于科学。”在阿尔都塞看来,1845年前马克思并没有自己的哲学,他只是旧的唯心主义哲学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奴隶;直到他完全抛弃唯心主义哲学,同它们“彻底决裂”,创立了历史科学后,才开始形成他自己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所以这时“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8.
现在,全国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历史观点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回答这个问题,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历史观点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观点,但不是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内蒙古自治区哲学学会、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包头市委党校联合发起的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9月16日至21日在包头钢铁稀土公司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哲学理论工作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85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山大学叶汝贤副教授编著的《唯物史观发展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题研究的一项丰硕成果。一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专著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这个哲学基础之上的。研究这个理论,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唯物史观发展史》的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阵地,但又不落旧套。它对唯物史观理论从动态上作了系统的研究,把唯物史观理论放到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的历史中加以考察,从而对一百四十年唯物史观形成  相似文献   

11.
1845年春,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诞生。在达份被恩格斯称之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所奋力高扬的是“实践”主题。鉴于近年来,实践唯物主义已经成为我国哲学界讨论的热题,各种意见形成了明显的冲突与  相似文献   

12.
<正> 1988年7月,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和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发起,在广东省江门市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学术研讨会.围绕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再认识的问题,与会代表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展开自由争论.一方面,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僵化的理解,进行了批评性分析,指出这是当前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深入研究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就如何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新见解.在会上,笔者谈到应该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多样化的哲学体系,从结构上看,它包含着  相似文献   

13.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 0周年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哲学学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社科联、中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 ,于 1999年 10月下旬在上海召开。有 15 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命运从来都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从社会主义实践中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吸取营养。许多学者联系建国 5 0年来…  相似文献   

14.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中,实践观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这种关系的不同理解,体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不同理解。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辩证法,这种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把这种既唯物又辩证的一般世界观应用于各个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现、认识论和历史观(唯物史观);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人学唯物主义.抑或是唯物史观.辩证方法,或是别的什么?与此相联系,目前我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宣讲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真正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回到马克思”,还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这些似乎早已不成问题的问题,近年却成了哲学界的一个热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没能从哲学…  相似文献   

16.
论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针对近年来取消、否定、推翻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学术潮流,提出了自己的反对观点.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哲学,不会过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不会被驳倒,不会被推翻;如同其它各种科学理论一样,它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只会被修正、丰富,随着时代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作者认为,应该把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即与21世纪的时代发展水平相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崭新体系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旧唯物主义差别性的另一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它是在以往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不同于以往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关于新旧唯物主义的差别性,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新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差别在于有无辩证性,就是说,新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后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新旧唯物主  相似文献   

18.
李金花  苗伟 《理论界》2011,(7):12-14
在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到底哪一个文本才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围绕这一问题学界仍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比如有学者基于是否彻底彰显了人道主义价值诉求的视角,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已经代表了唯物史观的形成;有学者从是否揭示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秘密出发,认为《资本论》才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笔者认为,由于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因此,对这一问题剖析的方法是否成熟,实际上便成为判断唯物史观形成的基本标志。就此而言,由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阐述了需要理论、交往理论和分工理论,为人的自由和解放路径的探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从而彻底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以及青年黑格尔派从抽象的前提出发对人的解放所作的抽象解读,因而可以说已经标志了唯物史观形成。阐明这一点,对于呈现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目前我国哲学界人体有三种回答:一种认为是辩证唯物主义(把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在辩证唯物主义之中);一种认为是历史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还有一种认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于这三种不同的回答,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上和在体系、内容的安排上都有不同。 上述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人们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都没有作出统一的、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因此各自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和使用。其中,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尤其是这样。因此,我们应该把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的含义首先搞清楚。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建立起来的,这本是个历史事实。然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却被忽视了。一度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同黑格尔的“合理内核”的简单相加。这种肤浅的观点,完全抹煞了马克思在哲学上作出的创造性贡献,模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本质区别。迄今为止,我们一直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后人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并没有称自己的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却明确地说过,他们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我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更能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当然,仅仅停留在名称的争议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主要是内容。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可从下列几方面作出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