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中轩 《兰州学刊》2008,(8):58-60,87
培育和发展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然是我国区域宏观发展战略的一大目标。文章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及区域发展新格局之间的关系,指出当前我国已到了城市群发展阶段。城市群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各地区竞争力,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打破地方封锁,推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因而是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刍议魏后凯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转轨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一方面,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由过去主要强调备战和缩小地区差别,逐步转移到以经...  相似文献   

3.
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环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表明 ,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多是依赖于区域环境的建设 ,特别是区域内不断创新的软环境已成为区域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区域创新环境的含义及框架内容构成 ,并结合现实 ,指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过程中需营造区域创新环境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丽 《理论界》2007,(6):63-64
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后,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继长三角、殊三角之后第三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目前区域内各地区间的分工合作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仍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摒弃地区孤立发展的传统观念,把一些事关京津冀都市圈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纳入到区域一体化的大框架加以综合考虑,并辅以一些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一项十分肾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温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地方性大学,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至2006年已发展到300多所,在校生规模已超过100万人。从观察看,各地独立学院的发展表现出与相应区域经济互动性发展的明显特征。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机制借鉴;另一方面,独立学院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对口性人力资源。从实践看,独立学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如人才培养定位不准、专业设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阻碍独立学院和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生产要素的组合半径已大大突破行政区划空间,过去依照行政级别来确认和培育区域经济中心的做法已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特别是在省域经济发展中,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经济发展格局要从行政区域向经济区域转化,而区域经济要赢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从整体规划的高度来审视和制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从而融入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的经济发展区域中去.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9):172-177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基于区域协调发展定义、目标框架及动因分析,考察总结发达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其经验启示;回顾分析我国各个经济区域的区域布局及成型逻辑,提出未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设计与对策建议,有助于促进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但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区域协调的进程不仅落后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而且也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些年的发展,尽管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整合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真正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区域利益既具复杂性又具综合性,而区域中只有政府拥有全面管理区域地方事务的权力,因此在区域利益争夺中,区域政府必然会直接参与,并且政府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常常会大于区域企业或企业集团。基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现有基础,在我国现行的制度结构下,能否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构建起协作联动的统一规则和合理的组织安排是确保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建立和有效运转的关键。而在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官方组织和微观经济主体在各自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经济的总态势及区域政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协调发展对我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我国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我国区域经济总态势可概括为:三大阶梯、三驾马车、三类病灶和四大板块.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着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程必定 《江淮论坛》2021,(6):14-19,61
研究发现,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区域经济差距出现的一个新特征是,居民收入差距在全国范围内逐渐缩小,但在局部地区却有扩大之势,出现了新的区域分化.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国际化是缩小中国区域差距的空间模式,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区域分化新问题,要以新的发展理念认识和构建这三种空间模式,不断缩小我国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调控是改变我国各大经济区域的不平衡发展状况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区域经济是一种有别于宏观经济的中观经济形式,这就决定了区域经济的调控主体不同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主体.区域经济调控权的行使和区域经济调控机制的运用相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而言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本文就我国区域经济调控的含义、性质、主体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求为我国理论界对区域经济调控的探讨和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经济战略部署实施,我国初步形成了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区")四大区域经济增长极。海西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虽然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但与东部其他区域竞争仍不可避免。当前,应根据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由竞争走向分工协作,使参与各方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两轮十分严重的区域经济冲突,每一轮冲突都加剧或引发了几乎所有的重大宏观与微观经济问题。这两轮区域经济冲突的基本线索是:重复建设(即盲目引进与重复布局)→原料大战→市场封锁→价格大战。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制度建设、区域规划设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在内蒙古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成功之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已证实这一点。去年以来,亚洲和世界经济出现下滑局面,更凸显出中国和东盟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为相互间企业经贸合作提供更新、  相似文献   

15.
全球价值链细化和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化是国际贸易进入21世纪后呈现出的两大重要特征。全球价值链概念经历了“价值链—全球商品链—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演进,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引起全球经济结构重塑,改变了国家间的竞争格局。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化有效促进了各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合作,加强了区域内全球价值链联系,加快了全球价值链重构进程。为把握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机遇、提升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领域的话语权,应关注中国已签署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对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以推进RCEP实施为契机,加快RCEP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灵活配置,奠定亚太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与北美、欧盟三足鼎立的地位,在推动全球价值链深刻变革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物流的能力和水平是区域经济实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发展区域现代物流已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提出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概念,并加以剖析,研究并探讨了其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华兴顺 《学术界》2004,(5):191-197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本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安徽是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区位条件,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近年来,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安徽已沦为"凹陷的中部"的"锅底".如何摆脱困境实现安徽在中部的率先崛起?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安徽,充分发挥区位功能优势,确立科学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区域集团竞争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并使国家竞争向区域集团竞争发展。区域集团竞争直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使区域合作更加复杂多变,它是推动当前全球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的重要深层次因素。我国要重视区域集团竞争,从区域经济集团竞争的战略高度,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也波及整个世界。参加区域经济合作对一国意义重大。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还不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推进新世纪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符宇忠  邹燕 《理论界》2009,(4):54-56
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思想,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推进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必须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必须形成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必须营造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社会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