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显祖的《邯郸记》加强了世俗内容和文人自身命运的体验,以及地域色彩的渲染,因而成为一部跨越时空依然余香缭绕的珍品。  相似文献   

2.
《琵琶记》没有列入《荆(钗记)》《刘(智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大南戏之内,不少人为它叫屈。王骥德《曲律》(1610)已经说不清这个说法的由来,但是一个来源久远而被公认的说法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南词叙录》称《琵琶记》的前身《赵贞女蔡二郎》为“戏文之首”,但《琵琶  相似文献   

3.
朝鲜王朝仿效宋朝编修《时政记》,乃是一项重要的修史制度。朝鲜《时政记》的编修,并非像唐宋由宰相或枢密院副使执笔,而是由专职史官编修。为确保《时政记》依时完成,朝鲜建立了严格的监督与考察史官的制度,依据《时政记》的好坏,评定史官的考核等级;《时政记》乃是在《承政院日记》及各司文书基础上,重点记录现行的各项制度并加以评论,是编修实录的重要史料来源;一旦实录编成,《时政记》与史草一同被洗草。因为《时政记》乃记录当朝人物与政事,也成为朝鲜党争的重要因由,朝鲜历史上的"戊午史祸"与"乙巳史祸"皆不同程度与《时政记》相关。研究《时政记》,也可以透视朝鲜王朝政治斗争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艾芜在西南边地的漂泊是一种无意识的生活体验,也是一种极限体验。极限体验使作者能更贴近地了解流浪者的痛苦,促成其短篇小说集《南行记》的成功。艾芜保留了知识分子应有的道德感,对流浪者有所保留和批判。这种批判脱离不了极限体验所带给作者的情感联系和认识上的局限性,也造成了作品风格和创作手法的不统一。  相似文献   

5.
李华是与元结、王维、肖颖士、独孤及等同时的著名文章家兼诗人。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很有特色,所作《政事堂记》尤为奇伟。但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文学史家和评论家都绝少提及。本文拟以评论《政事堂记》为主,兼述其生平和创作概况。 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生卒年不详,但《旧唐书》本传说他在开元二十三年擢进士第,《新唐书》本传说他卒于大历初,可知他的生存年代约在开元元年(713)前后至大历元年(766)前后这段时间内。又据独孤及作《赤火中集序》、两唐书本传和他本人间在文  相似文献   

6.
许潮是明代重要的南杂剧作家 ,他的作品题材都取自历史人物故事 ,多借古抒情 ,寄托理想 ,其对杂剧体制的全面革新 ,特别是首创专用南曲创作杂剧的方法 ,确立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电影艺术家,正将崔曙海的短篇小说《出走记》搬上银幕。《出走记》摄制组的全体人员,不久前来到我国吉林省海龙县,拍摄了好些外景和镜头。影片尚在制作,一些爱好外国文学艺术的同志却已对它很感兴趣,并且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崔曙海是位什么样的作家?他的《出走记》是篇什么样的作品?为什么要将这么一篇短篇小说改编成宽银幕彩色电影?为什么要到我国来拍外景和一些镜头?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的确,崔曙海及其《出走记》都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的研究,清人已开其先河。吴若准、唐晏、张宗祥首先为之,廓清面目、恢复旧貌,嗣后现代学者徐高阮、范祥雍、杨勇等人复致力于此书的整理,笺释工作,成绩斐然。陈寅恪先生早年著有《读<洛阳伽蓝记>书后》一文,详考以《伽蓝记》之体例渊源,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学人的工作为《伽蓝记》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郦氏之《水经注》在学术界已蔚成显学,而治《伽蓝记》者廖若晨星,给人冷落之感。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对有关杨炫之及其《伽蓝记》的若干基本问题加以研讨,以期唤起海内同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暴力书写在文坛成为一种显要书写,其中刑罚描写又是一大热点。莫言的《檀香刑》、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余华的《一九八六年》,都从刑罚的几个要素:刑术、施刑者———受刑者、刑场及看客等几个方面对刑罚进行了描写,可以说,对刑罚的描写虽然充满了暴力色彩,但是也常常具有暴力之外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快嘴李翠莲记》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平山堂刊刻《快嘴李翠莲记》,明人晁瑮《宝文堂书目》作《快嘴李翠莲》,叙北宋东京女子李翠莲,因心直口快,出嫁为公婆所不容,最终被休,出家修道。谭正璧先生《宋元话本存佚综考》认为属“宋元旧本”(见其《话本与古剧》)。胡士莹先生认为:“其‘撒帐词’颇似元人的‘上梁文’,……当为元代的作品。”(《话本小说概论》)我认为这篇话本小说当是宋人所作。理由是:一、小说开篇有“昔日东京有一员外……”,很明显,是南宋人口吻。如果元人所作,则一般用“故宋”、“昔日宋  相似文献   

11.
一、主題思想《西廂記》的主題是明朗而深刻的。它热情地歌颂了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自己爱情幸福向封建礼法制度所作的勇敢的斗爭,以及这种斗爭在一定范围內所获得的胜利飧鲋黝}之所以深刻有力,是在于它接触到了封建社会中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婚姻問題。作者所提出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口号,基本上是与包办强迫的封建婚姻制度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伟大作家的成熟期的代表作固然有重要的价值,但那早期的,特别是最初的作品,即使还很不成熟,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所表现的思想和艺术上的倾向性,往往正是后来作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汤显祖的《紫箫记》就是这样的作品.《紫箫记》是汤显祖“四梦”之外的半部剧作.由于是未完之作,而且后来又有《紫钗记》取而代之,所以在汤剧研究中一向不被重视.当然,汤氏戏剧创作的成就,无疑体现在“四梦”,尤其是代表作《牡丹亭》之中;但为了深入探讨汤显祖的思想及其戏剧创作的特殊成就,《紫箫记》作为作者早年的第一部传奇,却正应引起探讨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明代著名戏曲家梁辰鱼(伯龙)的《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昆山腔格律写成的传奇剧本,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然而,历来的剧评家对她既少重视,更乏研究,这是很不公平的。其实,《浣纱记》一面世,就使“藩邸、戚畹、金紫熠爚之家”为之倾倒(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除了声腔新颖,思想深邃,艺术精湛外,还有赖作者塑造的鲜明活脱的艺术形象。本文着重就剧中一些主要人物,作点探微。  相似文献   

14.
终身布衣、世居绵山脚下的宋廷魁是清代剧作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介山记》是一部出色的剧作。前人曾评论这部戏剧作品可与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的剧作相媲美。但不知为什么,这位剧作家后来不曾被人  相似文献   

15.
《历代名画记》为张彦远所著,成书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比较系统完整的绘画史论著作.其中张彦远对《绘画六法》作了精辟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张彦远在《论  相似文献   

16.
明朝嘉靖、万历时期人侯继高,世袭指挥同知,历任把总、副总兵、总兵、都督佥事等官职,先后镇守广东、浙江等地.侯继高在任职期间,除了履行其巩固边防、防倭抗倭将领的职责之外,还积极笔耕,写下了<游补陀洛迦山记>、<补陀山志>、<全浙兵制考>和<日本风土记>等著作.其中<日本风土记>以五卷的篇幅,较为详细地记述了日本当时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语言、文学、风俗、人情、爱好等方面,内容极为丰富,是今人了解和研究明朝人认知日本程度的颇有价值的文献.  相似文献   

17.
●1985年,作者在《西北史地》第1期上发表《西北学的拓荒者之——徐松》一文,主要依据缪荃荪所写《徐星伯事略》和何绍基的诗文,对徐氏事迹,作了初步的勾勒,而对《西域水道记》一书,所涉尚浅。本篇则针对《西域水道记》一书,做些专门的、较深入地介绍,意在对新疆地区之地理的、民族的、农牧工矿业的情况,就清代的历史局面,做出一些分析。此外,对徐松的另两种著作,也做了一定的评介。  相似文献   

18.
19.
论《考工记》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工记>是中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手工艺技术典籍,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五行相生、虚实结合、仿生造物等方面.天人合一不仅表现在造物的总原则上,也落实到了具体的工艺规程和器物的象征意义上,同时还强调了以人为本;五行相生表现为"五色"和"五行"的匹配以及"五色"之间的搭配组合;虚实结合突出了实在器物诱发和调动欣赏者审美联想的作用;仿生造物则注重动物造型的选择和雕饰的细节表现.该书不仅开创了造物的审美原则,而且对当今的工艺创造也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期问世的《宝剑记》相对当时文坛,特别是戏剧创作而言,是一部具有大胆艺术创新的报春之作。它是我国戏曲文学史上第一部取自《水浒》题材的作品;它通过对原有题材的加工、改造,赋予林冲形象以新的思想内涵,并以浓墨重彩塑造了其妻张贞娘深明大义、忍辱负重、忠孝两尽的全新形象;奠定了明清忠奸斗争剧的基本模式,揭开了中国古代戏曲文学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