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作为与国家政治统治息息相关的法学无时不在这种环境的左右之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都对法学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影响,某些时候可以为法学的发展提供丰厚的土壤,适宜的温度,促成法学的发达;有些时候则可能是对法学残酷地扼杀。古代希腊、罗马、中国的历史说明了法学生存和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生长土壤。装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社会生活的变迁,体现着人的生命欲求和艺术鉴赏。我们通过对传统装饰文脉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可以从一个潜在层面认识中国传统装饰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品性以及深层民族精神的内核。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西南地区复杂的地理、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使这里的宗教文化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不同发展类型的宗教并存于西南地区。巫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有其特定的发展过程,并与当地人们对自然及社会的朴素认识结合在一起,对当地社会起到一种控制作用,对此有必要做去伪存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西欧骑士教育与中国武举教育几乎都伴随着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之始终。作为特定历史时期高举尚武精神的特殊阶层,他们集中体现了各自社会的诸多特征,对社会道德、观念、行为都有着极大影响力。由于中西方孕育文化的土壤不同,西欧社会演化为以骑士为政治核心,而中国则出现文人士大夫政治,对于武道相对轻视。两者相较,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也给现代军事教育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 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一种历史的过程,都具有历史性;因此,观察任何文化现象,都不应忘记它是一种历史的现象,是一种发展变化着的过程,其意义和价值必然是发展变化着的。当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特定时间里的社会存在,都有其现实的意义和价值,都具有现实性;但是,这只能是特定时间里的现实性,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超时间、超历史的现实性。对毛泽东评论鲁迅的言论,作为特定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现象,当然也应作如是观。  相似文献   

6.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深具由妥协实现民主转型的政治智慧,其衰落不仅在于身处激进时代的"不合时宜",更在于民初的历史土壤不适宜妥协政治文化的生长。决定思潮衰落命运的是与生发妥协的英美截然相反的历史土壤,不仅有深厚的帝制大一统结构下专制强王权、一元论与人治等政治文化传统,而且有"国家强于社会"、农民阶级与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东方农民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向作为专制主义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的牢固精神支柱和文化土壤发挥重要作用。它在 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下产生,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生产方式、社会政治结构及文化等因素影响。它的基本 特征表现为:伦理型的政治认知评价模式,大同社会的主要政治价值取向,权威主义人格的个体心理层面反映。  相似文献   

8.
在任何一个社会 ,其价值观念体系的建设都离不开自己民族的土壤 ,都必须继承人类社会尤其是本民族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我们认为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现代文明中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因子 ,它在构建当代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价值观的过程中必将发挥持续的作用。一、延安精神已成为新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范本和核心时代精神是对特定历史阶段历史内容的最高度的理性概括和精神风尚的价值体现 ,正如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一样 ,延安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代所形成的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这个时期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以及解放战…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与经典文学作品谈《史记·货殖列传》与《红楼梦》中蕴涵的消费文化王麓怡邹时荣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文化面貌和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政治关系、文化传统应鼎足而立才有良性发展;在任何一种社会再生产条件下,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任何国家的文化 ,都有自身的生长土壤及发展的历程。邓小平文化思想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坚持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继承中国民族文化 ,汲取了国外先进的民主科学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她是一个科学、开放、创新、经济、民主和法制的文化思想体系 ,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外,还存在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西方政治文化两种主要的政治亚文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归纳起来,影响中国政治文化现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其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其二是政治主体的复杂性,其三是中国历史和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其四是传统文化的内敛与西方政治文化的扩张特性,其五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它们结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政治生态系统,成为培育中国政治文化现状结构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济奇迹”是战后各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当属战后日本建立的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正是由于这种良好的国内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由此而制定的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和高速增长。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由于日本特殊的国情、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战后特定的社会环境等,使得日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具有多方位、复杂化的特点,其中不仅包括源于日本特殊经济结构的深刻的经济根源,而且还包括政治、政治与行政、政治与经济、社会物质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社会文化及心理等诸多层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外,还存在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西方政治文化两种主要的政治亚文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归纳起来,影响中国政治文化现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其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其二是政治主体的复杂性,其三是中国历史和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其四是传统文化的内敛与西方政治文化的扩张特性,其五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它们结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政治生态系统,成为培育中国政治文化现状结构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某一时代的民主,受该时代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发展的制约,从而具有该时代的历史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其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状况,有着自己特定的历史内容,它制约和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范例——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社会整体结构的现代化变革阎书钦“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范畴,是对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变革与发展的特殊历史进程的称呼。从整个世界历史而言,它是包容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各方面变革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是特定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社会组织结构长期孕育的结果。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面貌而言,主要具有鲜明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求和谐主平衡的世界观,强大的生命力及包容性和重经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等诸种特征。而美国的社会文化,主要具有以下特质:文化来源的多元性,重实际勇创新的开拓精神,独立、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念以及典型的开放性与鲜明的扩张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是来自欧洲启蒙运动并迅速全球化的哲学理想,现代化是其社会图景。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初期的启蒙救亡、中期的政治遽变、"文革"后的经济建设,至今仍在现代化过程中努力前进。然而中西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形态,决定了现代性进入中国后的曲折与变形。20世纪的中国文学被捆绑在现代化之路上,其审美特质与自主精神都必然受到特定时期历史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在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上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生态保护区是在当下急剧变迁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对一个特定地区发展的新型定位.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必须考虑人的存在和发展,这是生态保护区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发展人类学立足于生态区建设过程中因文化引起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把发展视为一种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过程.运用发展人类学的观念和方法,对于提高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建设效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首次对“文化”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和全面阐发的重要时段,标志着毛泽东唯物史观的成熟和完善。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概念有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一是文化具有独立性,作为思想上层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生成发展规律;二是文化内涵丰富,意识形态是其核心内容;三是文化作为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与经济、政治有着重要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形成确立的“文化”概念有其特定的现实逻辑、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革命实践的推进和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族生态伦理学试图探讨特定族群共同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问题。民族生态伦理学强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民族文化的整体和谐发展。民族生态伦理观是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少数民族生存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问题,把伦理道德与生态有机辩证地统一起来,最终促进少数民族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