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莱布尼茨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 ,发现了与自己“和平主义”思想相统一的新道德的物质世界 ,从中汲取营养 ,产生了丰富的灵感 ,将其哲学思想、数学思想、逻辑思想、文字思想融为一体。尤其是中国的实践哲学、自然神学、易学、文字对他的影响 ,使他开创了对中国易学的数理组合术的研究及对中国文字语言的普遍动用性的展示 ,他开创了德国的自然哲学。不带任何偏见的全新的文化心态 ,使他体味到了中国文化丰富的底蕴 ,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展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幅新关系图景 ,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活着的哲学传统 ,并通过实质性传统与形式性传统两个维度的剖析 ,揭示了毛泽东哲学思想深层与表层的传统意蕴  相似文献   

3.
洪大容作为朝鲜北学派思想与文化的先驱者,他的<医山问答>等作品集中反映了其哲学思想、文化意识的深度与特征.他的地动说理论和宇宙时空无限性理论是在西方科学扣哲学思想尚未介绍到朝鲜的情况下提出的,它们不仅影响了朝鲜,也影响了一些中国文人,他的"华夷一也"的文化意识直接影响了朝鲜北学派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4.
冯契先生的哲学是从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冲击、变革与对其反思中提炼出来的.他的哲学思想不但具有丰富的时代精神与社会生活体验,更具有对自然与社会认识的反思与对此反思的反思的智慧,这自然形成了他的哲学思想的辩证结构与内涵,他把以下三方面的哲学课题贯串起来,组合成他的哲学三重奏或三部曲:第一,他面临的哲学课题是“古今中西”之争,深入到中国人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检讨,此正是重建现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走向所必须面临的课题,他把这一课题直接联系到如何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问题,因之提出了人们必须认真地去把握中国文化与哲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第二,冯契先生为了理解人之为人的本质以及掌  相似文献   

5.
张岱年先生年轻时所创立的文化哲学体系,用其95岁的百年人生来谱写,可谓逾老弥坚,至死不渝.他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十余年问阐述了一系列关于中西文化的观点,展现了晚年成熟的文化哲学思想.这些思想集中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对"传统文化否定论"和"全盘西化论"的批判、主张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背景思考、对新文化体系中民族本位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张岱年晚年着力补充和发展早年提出的"创造的综合论",着重阐明和完善文化的"综合创新论".其晚年文化哲学思想的突出之处就是明确了新文化的指导思想,指出了马、中、西三派文化融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侯敏 《学术研究》2004,(8):132-135
唐君毅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的阐释 ,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美感问题进行了具体入微的思考 ,在其理论架构中 ,他往往把中国艺术文学精神与中国文化问题结合起来研究。以前学界对唐君毅哲学思想研究较多 ,但相对忽视了他在文艺美学领域的学术运思。唐君毅在中和之道、悠游之美等方面的美学涉猎 ,直入民族心灵深处 ,洞见了中国文艺精神的幽情壮彩  相似文献   

7.
熊十力融通中、印与西方之学,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新唯识论”的思想体系,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新儒家学者.他曾入于佛,后又归于儒,佛儒融会,中西贯通,其哲学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新唯识论》、《体用论》等著作中,而“物用不二”、“翕辟成变”则是他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考察他的一生的学术成就时,人们应当反思的是:要如何正确地评价作为学术思想的唯心主义,如何正确对待持有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哲学家?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做到把学术思想与政治态度不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寓于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论述中 ,贯穿于他的讲话、谈话、批示中 ,体现在他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继承实践唯物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把实践的观点提升到全部哲学思想首要的和核心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切入点的 ,也是以“实践的观点”的丰富和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成果而显现的。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的政治哲学思想十分丰富,他依托历史哲学与历史评论,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哲学思考。其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精神是民本主义。透过其民本主义的思想与反专制政治的思想,可以看到其政治哲学思想中蕴涵着近代性因素的人本主义思想情怀与民主政治的精神气质。他的"公天下"理想,将专制政治的发源地追溯到周文王的奇思妙想,提出的"君、相、谏官环相治"的权力制约政治方案,都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思想具有可沟通性的积极思想内容,值得今天致力于现代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的人们认真地反思与咀嚼。  相似文献   

10.
臧宏 《学术界》2006,(1):248-253
郭淑新同志《胡适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评价胡适哲学思想的新视角。胡适哲学思想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胡适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贡献在于他为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所做出的努力;胡适系统介绍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点,这对中国哲学史的真正意义在于经他改造而又中国化了的实用主义的方法论及对这一方法论的运用;继承并具体阐述这一思想的是冯契先生。  相似文献   

11.
卢毅 《齐鲁学刊》2005,1(5):22-26
现代新儒家与“整理国故运动”虽然同样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但二者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均截然异趣,由此导致了双方的研究结论尤其是对传统儒学的评价大不相同,其中不仅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而且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正是缘于此,现代新儒家对“整理国故运动”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相似文献   

12.
任剑涛 《文史哲》2007,(2):95-102
在西潮的冲击下所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潮中,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己任的文化保守主义构成了“文化卫道”景观。当保守主义透入到现代性政治的抉择时,则形成拒斥现代性政治的政治保守主义,文化卫道就此与政治抉择形成一种张力关系。徐复观从文化保守主义出发,走向了政治上的现代性道路;钱穆的文化保守主义落到现实政治层面,衍生出政治保守主义。前者是局部意义的保守主义者,后者是彻底的保守主义者。仅就这个角度来看,钱穆确实不属于“现代新儒家”的阵营。  相似文献   

13.
王继平 《云梦学刊》2003,24(2):50-52
近代中国文化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下传统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发生的近代性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是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以通商、遣使、求学、传教、游历、翻译等形式进行的,它表现为一种非和平背景下的和平方式。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文化交流经历了由冲突到整合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近现代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鹏 《河北学刊》2006,26(2):45-49
面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在近代的深刻危机,中国社会曾作出了种种回应,选择了种种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中, 中西古今之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从“中西之争”到“古今之争”的演变是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危机与中西社会文化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表现,它典型地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一个轨迹。同时,它也在客观上提出了由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与世界文化这一新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包括了“外在冲击”、“内在转化”与“综合创造”三大阶段。“外在冲击”是指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产生全方位冲击的阶段,它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历史起点;“内在转化”阶段是指在经过外在冲击后,现代化与现代性内化为中国文化自身的理想目标;“综合创造”阶段是指中国文化通过“综合的创造”与“创造的综合”,既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又超胜于西方式的现代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哲学的“文化生态模式”将有可能为当代人类提供有益的启迪。在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之后,中国文化不仅将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而且必将成为人类多元现代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之影响力的一元。  相似文献   

16.
构建当代社会价值体系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为主要资源。在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时要有所侧重,在政治价值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方向,坚持平等原则;在文化价值方面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继承和谐精神;在经济价值方面要以西方现代文化为参照,借鉴其中的自由观念。  相似文献   

17.
关于当前大陆新儒学问题的三封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大陆新儒家的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十分活跃,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必须指出的是,大陆新儒家的一些学说和主张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不相符、不相容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在学理上是荒谬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其一,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把中华文化经典的诵读等同于“儿童读经”,并把“儿童读经”作为在中国复兴儒学(教)的基础性工作,企图以“复兴儒学(教)”来替代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这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目标是相背离的。其二,大陆新儒家提出“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立儒教为国教”、“用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等观点和主张,这对我国现行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提出了公开挑战,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注意。种种情况表明,大陆新生代新儒家已成为现代新儒学运动新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出场,标志着现代新儒学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关注和重视对大陆现代新儒家及其学说的研究。需要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儒学的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继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摒弃传统文化中反人民、反民主的封建糟粕,旗帜鲜明地反对反民主反社会主义的儒化论。只有这样,儒学研究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整体而言,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中国人经历了由自足到自负,由自卑到自残,由自尊到自信的螺旋上升的心路历程,这给予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启示是,要在文化心态上保持不卑不亢,并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将古学、今学与西学结合起来,打造"新国学",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音乐文化形态的历史渊源来看 ,我国 2 0世纪初出现的音乐文化思潮使它在众多现代文化思潮中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这也使得后人更加深入思考近代音乐教育发展与历史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对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进程和模式起着直接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鸦片战争之后陷入困境的中西文化交融进程,不仅身体力行学习西方文化,且把清政府也逼上了学习西方文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背叛,使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凸显出来,激发了近代文化保守思潮,从而使中西文化交融在保守的文化氛围中,严守着“中体西用”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