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学术界不断推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中国价值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完成了从传统到当代的创新性转换,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符合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它对于引领社会思潮、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的精神渊源、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发展、广泛践行和传播,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诠释和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实践和发展的历史产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步建设,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公平的贫困"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贫困的公平"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雅维 《理论界》2012,(3):135-137
荣誉观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是人类道德与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崇尚荣誉"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当代革命军人的荣誉观,也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它对于当代革命军人个人与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或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即有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尧舜时代的"五教"、秦汉至明清的"三纲五常"、民国时期的礼义廉耻,是我国历史上三个时代构建的三种核心价值观。鉴古而知今。我们今天不能任由核心价值观卤莽灭裂,舍弃不顾。当代中国价值观多元并存。构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必须以社会主义文化、外来欧美文化、本土固有文化为思想资源。古今社会不同,"药方只贩古时丹"不可;中外社会不同,"药方只贩外国丹"亦不可。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社会转型及其未来发展,以国情民意为基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为取材对象,构建自由、民主、公正、诚信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业已进入制度建设时期.作为反映一种社会制度、一个时代本质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天然具有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和灵魂,直接关系到国家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和生命力,是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价值基础和精神支柱.对于国家制度建设与中国和平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我们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思想解放的客观事实,在不断地探索中找到了"人民本位"这个基点。"以人为本"成为当代人文精神的核心,充分体现了人民在思想进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在价值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代中国科技价值观的形成和当代中国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理论框架包括三方面内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科学技术具有通过生产力这个中介实现生产关系变革的巨大价值;科学技术具有决定上层建筑的价值。视科学技术为先进生产力核心和主要动力的科技价值观、视科学技术为现代化关键的科技价值观、重视发展统筹的科技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的科技价值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各个国家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维护都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特征,即在"发扬本土"和"吸收外来"的关系调整中探索适合本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路径。对现代西方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统一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条晰理清地阐释了青年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历史价值,指明了青年的发展和教育方向,对当代青年教育具有显而易见的指导性和实践意义.当代青年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引,重视青年价值,肯定当代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青年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升当代青年的综合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能力;构建良好实践平台,为当代青年创造丰富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国民共同体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内化精神规范,为现代中华民族建设和谐的共有精神家园,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基本保障,为中国在国际社会和平发展展示国家"软实力",为当今多极世界确立和谐理念的"中国价值观",推进中国及世界的和谐建设与和平发展,从精神上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的核心价值追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与建设的核心理念。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主要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三件大事,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价值追求是“民主”,社会主义革命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平等”,改革开放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发展、共享”。这四个核心价值追求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近百年革命和建设实践之中,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四条主线,也逻辑地反映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民主、平等、发展、共享”。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其根本要义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必然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中国的政治发展中,我们对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认识存在一些简单化的理解,贯彻以人为本还面临着制度化困境。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加以确立,让以人为本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政治自觉,同时加强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制度化建构。  相似文献   

13.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指出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精辟概括和重大理论创新,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具有特色鲜明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伟大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价值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全面发展",将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的崭新格局,创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论断,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准确定位了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创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四个层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蒋涛 《学术探索》2012,(6):186-188
"个人心理发展+职业能力提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提出包括"个人心理发展+职业能力提升"的教育教学理念、"问题+素质"的课程设计模式、"专业团队+专业教师"的教学团队塑造、"职业能力+企业EAP"使学生提前"上岗"、"课程+干预"创新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等课程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李建军是中国当下一个“不可忽视”的批评家和小说理论家。作为一个批评家,其文学批评是一种以真善美为标准和旨归的批评;具有“判断与事实”和谐统一、“激情与理性”和谐统一、“朴实”而又富有“诗意”、说“真话”与“人话”等特点。李建军的文学批评及其特点的形成主要受到了李建军的主体因素、俄罗斯文学、布斯、巴赫金等人的相关理论或观点、英美新批评理论、鲁迅及中国优秀的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李建军的文学批评触及了当代文学创作的要害,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打破了当代文学批评界“一塌糊涂,提不起来”的格局,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它是在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通过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化"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并为我国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重要的实践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社会功能与道德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其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中国人始终恪守的道德情操,而且也是华夏文化的真谛所在。如今随着世界科技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文化的社会功能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文化的道德问题也由此开始显现,文化的不道德行为正日益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影响着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终身教育的内涵,并对"学而知之"、"有教无类"、"博学而笃志"等孔子的终身教育理念做出简要的论述。最后,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学会怎样去学习等几个方面提出孔子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终身教育的几点启示,从而期待我国当代教育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可以更加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最起码、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人,人是以人为本的载体,确定人是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就不能回避探究人的问题,研究人的问题就必须正确分析以人为本的"人"的本质问题。人的本质问题决定了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根本性质,以人为本的现世品格就是以当代每一个中国公民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