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产阶级经济学在“三位一体”形式之上讨论利息,这种做法不合理。资本作为商品,与作为资本自身,在说明资本价值增殖时的结论明显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将资本放在商品的概念框架下。“资本—利息”的表述充满矛盾,在资本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增殖中纠缠不清。必须回到资本的概念框架,重新界定资本,重新表征利息。马克思认为劳动是资本的核心,利息是剩余价值的分配。为此,他从三个方面对资产阶级利息观作出批判。第一,否定自然利息率,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既要利息又要降低利息的虚伪性;第二,纠正对利润和利息关系的认知,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虚构利息和利润关系的荒唐逻辑。第三,消解利息对利润质的分割,指出讨论利息不能撇开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学者威尔·金里卡在《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一书中对马克思的超越正义观的质疑存在三个方面的误解。从自由观的角度看,金里卡没有区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而把马克思的自由观误认为是一种空无内容的自由观;从平等观的角度看,金里卡没有认识到以财富为标准的抽象平等观和以个人特殊需要为基础的具体平等观之间的区别;从社群观的角度看,金里卡没有认识到蕴含于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中的社群思想而认为其把超越正义的现实基础仅仅寄希望于物质的丰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具有鲜明的历史生成性.这一点清楚地体现在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的批判进路上.得益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创立,以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推进,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的批判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社会意识"层面,而是不断深入到"社会存在"的层面.这种批判进路表明,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不只是关涉"社会意识"的问题,更是关涉"社会存在"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不是脱离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现实语境,抽象地描述自由平等观的一般性内容,而是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本质性的维度,探寻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历史性条件.由此可见,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是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展开而不断获得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是无法被僵硬的定义所限定的,而只能通过对一定的社会存在及其矛盾运动的研究来加以阐明.借此反观目前学界存在的关于马克思自由平等观的两种基本解读路径,可以发现它们恰恰缺失了这种历史生成性维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是在社会批判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在社会批判语境中得以具体阐发的。正是借助于深入持久的社会批判,马克思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而且对一般社会发展理论作出了新的阐释。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之所以能够执行社会发展理论阐释的功能,原因在于其社会批判的方法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统一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它包括在思想上对资产阶级思想"唯心主义"虚假性的批判;在政治上对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普适性人权的批判;在经济上对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标榜的"经济人"假设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不是空洞的说教,它是建立在广阔的社会历史实践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思想之所以被视为批判的、革命的,不仅在于它表达了对现实的否定意识,而在于马克思本人对批判的理解。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批判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符合历史规律的创造性的物质实践活动,批判的最终目的是使意识到的存在转化为感性现实。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平等”观念只是一种历史的规定,并未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其是否过时取决于人们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平等”说到底只是一个前共产主义的概念。当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动的异化被历史地扬弃。财富的尺度发生历史性的改变之际,使“平等”和“不平等”及其关系成为问题的问题域本身便被历史地超越和辩证地扬弃了。  相似文献   

8.
正义的核心是自由和平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的批判是在自由和平等的框架基础上完成的.资本主义正义与以往的社会正义有所不同,它使自由从形式转向实质,并切入现实的平等问题.而对正义的概念“析分”中,可以认定人性、物和制度是其三个组成要素,这三个要素构成了资本主义正义的轮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中包括的不自由、不平等因素作了批判,认为自由主义对正义的修正和完善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实质性正义的建构,进而指出了废除私有制度在实现实质性正义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社会-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根本否定,并构建了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就当代而言,马克思社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亟需我们多角度推进对马克思社民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使其在新的社会实践中走向深入,从而彰显出丰富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剖析了资产阶级人权的抽象性、超阶级性、不平等性;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人权现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的、有阶级性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1.
论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语境中的自由时间具有历史过程性、个体性和社会性三重维度,指认了自由时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在人的无度欲望驱使下,自由时间却不断地被霸占与吞噬,导致了自由时间的缺位,于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主义形态下自由时间异化的根源,以及如何走出自由时间缺失的困境,构筑自由的精神家园,找到生命的价值和自由时间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虽然马克思曾经批判过资本主义,指出资本主义是可鄙、可恨的,批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但是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在这里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道德上的批判。事实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不正义的,是盗窃。我们不能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否定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主义"批判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理清这个问题有利于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命题.该命题所含的内在的理论张力(个人自由与一切人的自由,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由)是巨大的,并内在地包容了"经验性"和"超验性"、"形而上"和"历史性"之几重维度.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中的利益斗争导致了社会共同体和伦理总体性的分裂与瓦解,其直接后果就是主体的异化。尽管黑格尔早已提出了该命题,然而其唯心主义立场只是将异化的原因归之于理性的分裂,从而使之消除的途径直指作为政治解放成果的国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则对此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它从“现实的人”的交往关系出发寻求异化的根源与现实基础,即旧式分工与私有制。于是,废除旧式分工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解放,成为超越市民社会与政治解放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本文试图从概念、内涵、特征、方法论及当代价值五个视角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总体分析,以探究学界研究的优缺得失,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空间生态理论展现着私有制批判、社会实践批判和共产主义为导向的批判等三重向度。在私有制批判上,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空间生态恶化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强化了空间生态失衡,让空间生态发生了断裂;在社会实践批判上,马克思认为用实践改造空间生态比用思考解释空间生态更重要,认为思辨哲学忽视了空间生态实践,需要用革命实践创造更美好的空间生态形态;在共产主义为导向的批判上,马克思批判了以往空间生态中的阶级意识和僵化形态,号召打破僵化的空间生态结构,消除各类空间生态危机,实现平等、和谐、多样化的空间生态形态。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实现无产阶级对空间资源的全部掌握,迅速提高空间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空间的原初状态,实现人民群众的空间利益和美好的空间生态形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是在对近代资产阶级虚伪人权观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政治解放对宗教的关系、政治解放对人的关系的深刻批判分析,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利己的本性,人权与公民权的二元分立。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指出无产阶级的科学人权理论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本是通过表面的物表现出来的在物的背后的社会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统治的权力关系,具有文明与破坏的双重性。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内在地包含着三种递进的向度,即资本的自然批判,资本是破坏自然的力量;资本的人性批判,即资本是剥削身体和精神的一切自由活动的力量;资本的权力批判,即社会权力是在物质生产领域形成起来的支配与被支配的感性的对抗力量,它的当代形式就是资本,资本统治自然与人的力量就来自于社会权力。资本的逻辑已经全面地进入我国的经济生活,对资本的批判就是对当下的我国经济生活本身进行批判。这种批判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同时限制资本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自由观的内涵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无可避免地生活于必然世界之中,都有着本质的固有的规律,而且这些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人们被这些必然性束缚着,必须遵守这些规律。而人类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首先摆脱那种束缚,真正认  相似文献   

20.
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是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层次,二者在相互作用、各有侧重中,共同体现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批判理论。辩证的维度、历史的维度、总体的维度是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不可忽视、不可偏颇的三个批判维度。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包括总的价值尺度和具体的现实的批判尺度,前者指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后者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态的、空间的尺度,等等。该理论对当代中国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