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7-18世纪,不平等条约概念曾经为西方国际法的经典作家们所讨论,但是在19世纪被遗忘。20世纪以后不平等条约概念的复活,是从中国开始的。1906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革命党人,在深刻理解主权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不平等条约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弘扬,带动了中国人使用不平等条约概念。不平等条约概念真正在中国广泛使用,是在国民革命兴起的过程中,而孙中山在其中发挥了致为关键的作用。不平等条约概念是孙中山留给20世纪中国的一笔重要的遗产。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富强而奋斗终生 ,他的废除西方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是他谋求祖国独立和强大斗争中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有关孙中山思想的研究领域 ,少有涉及此方面的内容。本文试对孙中山“废约”思想的萌芽、形成、成熟过程作一简略叙述和分析 ,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并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3.
赫德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德在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通过参预列强与清政府进行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与签订,采取种种阴谋手段,出卖中华民族权益  相似文献   

4.
不平等概念与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学上的平等指的是程序和条文上的平等,理想概念中的绝对平等是不存在的,我们判断中国近代史上的条约是否平等,依据的标准应该与国际法一致。条约的缔结是否有武力直接或间接的威胁,条约是否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约文是否对等,应是我们评判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原则。由于近代条约的复杂多样,单凭几个原则是难以判定所有的条约的,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还需要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孙中山与澳门的关系:其一,澳门是孙中山安置家人和从事革命活动,进行救国斗争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基地;其一,澳门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对孙中山革命思想和近代化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论及的蒙古,包括内外蒙古地区,当时均属中国版图之内。在蒙古问题上,孙中山表现出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这主要体现在:孙中山关注蒙古形势,反对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得到了蒙古民族的积极响应;孙中山热切期盼蒙古民族的兴旺发达,希望在“五族共和”的旗帜下,蒙古地区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恢复古老蒙古民族的骄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外蒙古和内蒙古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政治走势不同。但是,孙中山的思想,对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此失去独立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自动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究其原因,作者认为美国此举并非出自于对中国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而是美国自身利益所驱使:一是为换取中国在亚洲战场牵制日军;二是为与日本争夺在外交上的主动权;三是为削弱英国在华势力;四是为树立美国新形象,以便战后实现世界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国际法思想主要表现在其力图改变中国的“半独立国家”的状况,维护国家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提出了“不平等条约”的法律概念,对不平等条约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保护人民的生存权,平等权,财产权和人身、人格权,并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民族自决权的人权法概念。由于时代及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的国际法思想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与北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先生为了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先后举行三次北伐。三次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体现了他为振兴中华而愈挫愈奋的战斗精神。他的北伐除了有力地打击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外,还为1926年北伐胜利展开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先后出版了多种版本的孙中山文集,为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些不同版本的孙中山著作中仍有一些遗漏。最近,又有25篇孙中山遗著被发现,现予公布,以期对于推动孙中山研究的深入以及孙中山文集的完善和重新修订工作有所俾益。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作为20世纪中国的爱国巨匠,不仅有系统的革命思想,也有相当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他从中国国情出发,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王宠惠早年在孙中山的带动和影响下从事革命活动 ,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追随者 ;辛亥革命时期是二人在政治上联系最紧密的时期 ,王宠惠成为孙中山在外交等方面的得力助手 ;袁世凯窃国后 ,王宠惠投身北洋政务 ,但与孙中山仍保持了密切联系。孙中山是以救国为己任的职业革命家 ,而王宠惠则是学者从政型的技术官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人在选择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初,就面临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共早期废约反帝运动,为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使之广泛传播,促进了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纲领、任务目标、斗争策略和革命动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民生主义"中的孙中山的所有制思想是中国自己的客观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所决定,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标志.孙中山的所有制模式实质是一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曾言:"华侨是革命之母。"长期以来,在孙中山研究领域,孙中山与华侨关系的研究,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的华侨关系,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事实上,孙中山在整个革命阶段都与华侨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且,以辛亥革命为分界,其前后的侧重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前一个阶段主要是向华侨寻求军费支持,以利于革命事业的顺利开展;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向华侨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使其对新生的民国充满信心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陈嘉庚接受并追随了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政治生涯与社会公益活动从此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陈嘉庚对孙中山的崇敬之情并不因孙中山的逝世而消散,反而不断得到升华。从林文庆就任厦大校长与集美学村名称由来两个事件上可知,陈嘉庚与孙中山虽然未有深厚私交,但是他们的友谊建立在对民族大义的关怀上,显得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冲破封建主义文化观念和“中体西用”论的束缚,鲜明地提出了以民主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文化观念体系,倡导博取兼收、融贯中西,走出一条文化综合创新之路。他的文化观念不仅对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思想解放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至今仍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孙中山与南社人物的交往,浅述南社在辛亥革命时期所起的作用和南社人物与孙中山的亲密关系,说明孙中山善于利用先进的革命文化及文人为革命事业做贡献的伟大气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从维护国家主权 ,反对干涉内政 ;坚持睦邻友好 ,维护世界和平 ;坚持国际平等 ,反对霸权主义 ;坚持对外开放 ,反对照抄照搬四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和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异同 ,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文章指出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对孙中山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并对国际形势进行科学预见和论证后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