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GPS双子表面活性剂与SDBS的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溴化1,4/1,6-双-α-烷基吡啶丁烷/己烷(GPS)双子表面活性剂与普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之间的协同效应,考察了二者复配比例对体系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证明,GPS双子表面活性剂与SDBS之间有强的相互作用;当GPS与SDBS的比例为3: 7时,二者的协调效应最强;连接基对协同效应的影响比烷基链长度对协同效应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评价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溴化-N-十六烷基-3-吡啶甲酸甲酯和溴化-N-十六烷基-3-吡啶甲酸乙二醇单酯(代号EQ-M)与普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之间的协同效应,考察了复配比例对体系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Q-M型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之间有强的相互作用,当EQ-M与SDBS的比例为1:1时,二者的协调效应最强:EQ16-CH3与SDBS复配体系的cmc降低了一个数量级,EQ16-OH与SDBS复配后cmc降低了2个数量级;γcmc也有略有下降.结果还表明,头基的结构对协同效应有较大的影响,含有极性头基(羟基)的EQ16-OH与SDBS的协同效应更强,可能的原因是二者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从而导致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更加紧密的排列.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分子结构,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聚合物分子、高价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机理,认为与钙离子结合能力排序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从而导致聚–表二元复配体系黏度的差异。同时,驱油体系驱油实验的结果表明,驱油效率主要受到体系黏度、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但驱油体系性能相近的情况下,具有更大分子截面积的表面活性剂,在驱替过程中,会表现出较好的界面张力保持能力,得到相对较高的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耐温抗盐驱油用聚合物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和取得的主要成果,驱油用聚合物研发主要通过耐温抗盐功能单体共聚的方式或特殊分子结构控制的方式提高其耐温抗盐性能,已开发出缔合型、两性离子型、嵌段结构、星型结构、交联结构等系列聚合物;驱油表面活性剂研发通过合成原料优化和分子结构改进的方式已有甜菜碱型、阴非两性、挛连型等系类产品的报道和应用。深入分析了不同新型驱油用化学剂产品性能及应用前景,提出了我国耐温抗盐驱油剂的下步主要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SN 油田S7 块油藏为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进入多孔介质后,在岩石/油/水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渗流、驱油过程。表面活性剂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分为乳化、运移、富集3 个方面。低界面张力体系能使油珠分散,使油珠直径变小,使油珠易于流动。实验研究表明,注入表面活性剂后,相对渗透率曲线发生变化,水相曲线左移,液相渗透率明显提高,残余饱和度减少。  相似文献   

6.
对几种常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二元和三元复配试验,得到一些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丙纶无纺布具有强度高和耐磨损等诸多优点,但亲水性较差。本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磷酸钠进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并对丙纶无纺布进行亲水性处理。以pH、温度、时间作为正交试验的三个因素,采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检测丙纶无纺布的亲水性。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丙纶无纺布亲水性明显提高,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温度70℃,时间60min,pH=8(弱碱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乳状液稳定性为指标,在室内评价了腐植酸盐对吉林稠油的乳化作用。结果表明:腐植酸盐可以作为稠油乳化剂使用,具有一定的乳化降黏作用,但因原料、生产工艺不同,乳化性能存在差异。腐植酸盐与氢氧化钠复配使用可大大提高乳化性能。腐植酸盐可有效提高表面活性剂对稠油的乳化效果,其中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效果最好,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9.
王雨 《南都学坛》2001,21(3):57-59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Na2 CO3、KPS存在的条件下复合驱油体系的相行为变化 ,找到了形成中相最佳区的条件 ,揭示了相行为与油水界面张力及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相间分配量大小的相关性 ,从临界胶束浓度变化对相态转变机理给予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联苯胺—氢氧化钠法提供了一种测定十五烷基磺酰氯及烷基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新方法。该法操作手续简便、省时、经济、精密度高,可用作工业产品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双子表面活性剂( Gemini surfactant) 是由两个单链单头基普通表面活性剂在离子头基处通过化学键联接而成,因而抑制了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过程中的头基分离力,极大地提高了表面活性。与一般的表面活性剂相比,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概念上的突破,被誉为新一代的表面活性剂。利用叔胺的烷基化和多异氰酸酯与含活泼氢物质的质子转移反应合成一种新型Gemini 表面活性剂,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初步测定了其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结构独特,临界胶团浓度略低于离子头基联接相同碳原子数链的普通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活性,可以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2.
以孤岛中二区油藏为目标区块,研制了适合油藏条件的低张力泡沫驱油配方,通过泡沫性能评价、泡沫体系与地层油水界面性能测定及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低张力泡沫体系的泡沫性能、油水界面性能及泡沫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封堵能力、提高采收率的能力、驱替过程中产出液含水变化及注采压差变化。试验证明,低张力泡沫体系集合了泡沫及活性剂驱油体系的特点,具有强调剖及强洗油的双重作用,泡沫的高视黏度及选择性封堵提高了驱油体系的波及面积,低张力泡沫体系的高界面活性提高了驱油效率,减少了油藏的残余油的存在,使泡沫体系更稳定,注入低张力泡沫体系后,综合采收率提高28%。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不同CO2 驱油方式下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仍不完全清楚等问题,利用与地层孔隙结构相似的高压可视化微模型进行了水驱、CO2 非混相驱、CO2 近混相驱和CO2 混相驱四组驱替实验,并采用微观驱油动态彩色图像分析和二值化处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驱替方式中驱替前缘形状、油气界面、油气分布特征、含油面积大小和模拟油颜色变化。结果表明:水驱油时,水大部分以非活塞形式驱油、油水界面呈凹凸弧线形;CO2 非混相驱中,CO2 与原油存在明显的两相流,界面形状比较锐利,窜流和混流比较严重,气体突破较早;CO2 近混相驱替过程中,油气界面模糊、两相区不明显、没有形成明显的混相带;而混相驱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见的混相带,油气界面明显圆滑和模糊,在相同条件下混相驱持续的时间最长,采收率最高。该研究对CO2 有效驱油和驱油机理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可视化物理模拟方法直观研究了缝洞油藏的注水驱油机理,考察了不同注入流体、注入方向、注入角度等多方面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直观了解了缝洞油藏注水驱油前后的油水分布,并进行了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缝洞位置对水驱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重力分异在缝洞模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缝洞通道不规则性和重力捕集的影响,水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上部溶洞和下部溶洞顶部难以驱替的“阁楼空间”内,这部分剩余油也是注气驱替的主要驱替空间;实验发现,水驱油过程中一旦形成水流通道,孔洞中的剩余油就难以被驱替,改变注水方式或注入介质(如注气)等,有可能进一步驱替孔洞中的剩余油,提高采出程度。后续注气实验证明通过改变注气方式可以明显驱出“阁楼空间”中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15.
高凝油由于其含蜡量高、凝固点高,温度对其流变特性影响较大。高凝油油藏在常规注水开发过程中容易出 现析蜡问题,导致水驱油效率低,直接影响高凝油油藏的开发效果。针对南苏丹P 高凝油油藏具有很强析蜡趋势的特 点,通过室内实验,在不同注水温度下进行了一维长岩芯含气油实验、一维长岩芯脱气油实验和一维短岩芯脱气油实 验来研究温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同时,建立了三维四相拟组分模型,在模拟研究中对析蜡反应进行了设计,并考虑 高凝油油藏模拟的全部关键因素,预测结果更为准确。结果表明:在析蜡点前,温度对水驱油效率影响较大。高于析 蜡点,随温度的增加,原油黏度对温度敏感性降低,驱油效率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因此建议注水温度高于析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