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辛亥革命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作为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孙中山全面建构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还在一系列的演说中,论述了宣传三民主义的思想,包括宣传三民主义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宣传者的要求、宣传三民主义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对农民宣传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严格地讲始于孙中山先生,他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于一体,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现代化方案。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与解放、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与平等以及人民生活的真正幸福,他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不但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体系,它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勇于抛弃过时的革命范式 ,不断追求新的思想和革命路径 ,把与时俱进的思想与开拓创新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他始终站在历史的前沿 ,顺应时代潮流 ,在实践中把改造革命的道路 ,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使之成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是中国对社会主义提倡得力,并试图把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社会主义成为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重新解读孙中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他在追述“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时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门“因袭”传统文化是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孙中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创新思想。‘“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政纲中影响巨大,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旗帜。在关于“民族主义”的诸多言论中,孙中山从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有益于革命需要的东西,并适时地赋予其新的意义。从“驱除邀虏,恢复中华”中,可以看出,孙中…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关于三民主义论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双明 《学术论坛》2002,1(3):90-93
抗战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有关三民主义问题的论战 ,各种政治势力对三民主义分别作了不同的诠释。正确认识论战中出现的各种“三民主义”的实质及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 ,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毛泽东以新民主主义理论战胜各种伪三民主义 ,表现了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和中国历史前进的必由之路;现代化所蕴涵的科学性使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历史的借鉴,需要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而孙中山对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思想宝库和无穷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论》立足于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在道路上完成了从苏维埃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在理论上实现了三民主义思想体系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整合,在文化上弥合了传统文化、启蒙文化、革命文化之间的裂隙。《新民主主义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建国的理论纲领和引领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10.
王永江 《社会科学家》2007,2(4):186-188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形成,是因为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原理更好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使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调整策略路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文化观,在价值取向方面迄今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一是好的保存,不好的放弃,反对文化问题上的民族虚无主义;二是主张外国好的东西应当学习,但须立足国情,为我所用,不能盲目照搬;三是坚持走融汇中西,兼收并蓄,综合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独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孙海涛 《理论界》2006,(4):34-35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方针,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中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思想形成的初期,作为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作出了开拓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它不仅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主张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而且反对一切外来民族压迫,力主恢复中国在世界各民族国家中的国际地位,正确地回应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民族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危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近代民主国家为目标,始终与近代民主主义相结合.贯穿着近代民主精神.孙中山在倡导民族主义的同时,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革命党人进行民族革命、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从而把对于民族主义的倡导、民族精神的弘扬,建立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惠及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既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又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方法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运动的实践及经验和“九·一八”事变以来文化界关于建设新文化的思想是其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于解决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难题 ,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刘少奇提出,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不能一步跨越,必须经历一个坚实的、培养社会主义成分的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在这个时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和平的“经济竞争”上;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就不怕私营经济发展得多;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不能过早地用对待封建主义的办法消灭资本主义。这些观点符合建国前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国情,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来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坚船利炮打破了(家国)天下传统,伴随着民权革命的轰隆雷声,子民观念逐渐被国民意识所取代。孙中山对皇帝思想终生批判,然而对于国民意识的内容却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辛亥革命之前,他对中国国民作为共和国民抱有乐观,革命遭受挫折后再次思考国民意识。他的国民意识以近代西方概念符号为外表,然而其内容却来自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并且在行易知难学说中,认为新国民意识的制度性训练只有通过革命党训政才能实现。孙中山的国民意识观念反映出其话语符号与实质规定的内在紧张,这种内在紧张或许是近现代思想家的本土性话语的显示。  相似文献   

18.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都一致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后并不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经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奠定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基础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到了1952年下半年,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基本结束,毛泽东逐步放弃了原来的设想,开始酝酿向社会主义过渡.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毛泽东本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认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致力于民主革命的同时,开始思考中国的工业化问题,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工业化思想。孙中山工业化思想主要包括:中国工业化应走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道路;中国工业化必须坚持走协调发展的道路;中国工业化必须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中国工业化应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道路;等等。孙中山工业化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最为先进的工业化思想,这些思想对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工业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论"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是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刚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过渡性建国方案.这是一个既符合全国人民要求抗日民主的愿望,又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并可能为各抗日党派共同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民主建国方案.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反对,这一方案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