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知识产权法若干基本问题之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产权的概念、性质及特征是知识产权法领域中一直存在争论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应是结合民事权利理论 ,以知识产权的客体为切入点。知识产权是人们对“知识”这种“形”的排他的支配权 ,它是一种民事权利。所谓无形性、地域性与时间性都不是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惟一的特征是其客体的无形性  相似文献   

2.
论知识经济下的会计信息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经济学理论,不同经济属性的经济资源应选择不同的资源优化配置方式。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资源的公益性逐渐减少,而私益性日益增加,将会计信息作为纯粹的社会公共产品来配置会计信息资源已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必须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市场,利用市场方式来协调会计信息供求。知识经济下的会计信息市场具有信息提供者的多样性、信息使用者的广泛性、信息产品的私益性、信息市场的无形性等特征,因此,会计信息市场的完善应从加强政府立法、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会计信息市场化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以其凝聚在商品中的科学技术的较量为主要特点,由于知识型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各个企业都在产品中投入大量资本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形成本企业专有的知识产权,又由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和可复制性,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往往只要很少的投入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知识产权摩擦问题也越来越多.文章针对我国知识产权摩擦的相关现象,探究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纠纷频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网络信息环境,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网络信息的工业产权和著作权也都存在侵权和保护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知识产权的特点,结合国外网络信息立法动向,探讨了网络环境有关商标、专利、商业秘密、数据库、复制与翻译等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最后强调指出网络信息环境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组织际流程的柔性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动荡性以及组织际流程自身的半结构化信息结构特征,需要建立柔性的组织际流程以增强联盟组织防御市场风险和提高市场竞争地位的能力.目前,柔性已经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适应变化的能力,它逐渐成为组织继质量、成本之后关注的又一个竞争焦点,是组织取得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通过比较不同学科对柔性的理解异同,识别出组织际流程柔性的焦点,提出了组织际流程的柔性结构.  相似文献   

6.
论述涉外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法律适用的特殊性为转让标的具有地域性、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以及转让合同与知识产权效力之两分性。分析国际合同准据法的一般适用原则,分别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指出一般原则在涉外知识产权转让合同中的适用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特征履行说。提出确定涉外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法律适用的思考分别为以意思自治原则为基础、标的与合同效力法律适用两分法以及特征履行理论应充分考虑知识产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环境中的战略柔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战略柔性是战略管理领域的新视点,企业环境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是战略柔性研究的外部环境背景,而企业战略的刚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这构成了战略柔性研究的企业内部要求。战略柔性是企业以内部结构的可调整性和变革性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可以从资源的适应性和协调性这两个方面来确定战略柔性的增强途径。  相似文献   

8.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的根本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战略管理理论演化出产业定位理论、资源/能力观、知识观等。在全球化和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下,知识日益成为企业保持战略柔性,谋求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资源,知识管理及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正成为战略管理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生产及其经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知识产权归属、知识生产过程、生产要素构成以及知识产品价值创造等方面对知识生产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 提出知识生产具有首效性、非实体性、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等特征, 并对这些特征在价值理论等方面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垄断是指知识产权人凭借其知识产权的优势地位限制竞争、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反垄断法应当规制知识产权垄断,而制裁的方法则用解除知识产权垄断。由于知识产权垄断,产生了信息的垄断,进而形成和发展了市场垄断。它的无形性和“合法性”使传统反垄断法无法规制。经济全球化迫使中国应当制定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垄断。  相似文献   

11.
在“物必有体”的传统民法原则掩盖下 ,权利客体具有无体性的知识产权当然地被排除在物权范畴之外。然而 ,在将知识产品与物、知识产权与所有权对比后可以发现 ,知识产品与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知识产权从属性上讲与物权并无牛氐牾之处。因此 ,以是否“有体”作为划分物与权利标准的做法已经不合理了 ,而应以“纯粹客体性”和“实在性”取而代之。在此基础上 ,应当以知识产品为中心 ,参照物权体系构造一个大于知识产权的知识产品权体系 ,以加强对知识产品权的保护 ,完善民法和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同,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突出了以技术和品牌为核心的经济优势.知识产权推动要素的继承和创新;创造出潜在的需求,扩张现实的市场需求;保证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环境和创新渠道的畅通,带动提携相关产业群的发展;知识产权在降低企业成本和保持差异化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将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形成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平衡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制度追求的价值目标。利益平衡原则的提出根源于知识产与有形财产的自然属性以及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在性质上的差异,知识产权制度中更多地体现出法律的控制。庞德将法律视为协调利益冲突手段的社会利益学说为利益平衡原则提供了法哲学上的基础。而在把知识产权界定为私权的同时对产权交易进行规制,这两方面共同作用所带来的经济学上的效益最大化则为利益平衡原则提供了经济学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滥用知识产权在反垄断领域主要表现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联合限制竞争的行为。本文通过分析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探讨我国《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实施,并提出一些利用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进行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和科研基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主体,也是知识产权纠纷相对集中的地方.区分不同情形,采取不同方式妥善解决纠纷是保护合法权益和维护法律严肃性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预防纠纷的发生和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时代变迁的特征和动力 ,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和WTO所形成的成长环境 ,对我国知识产权既是发展的动因 ,更是生存的挑战。一方面 ,这种环境促使知识产权理念的升华飞跃 ,调整知识产权不合时宜的制度设计 ;另一方面 ,也是这种环境带给知识产权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惟有认清知识规律 ,善于进行法律思考 ,才能拓展我国知识产权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是知识产权法学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理论。然而,学界对该理论鲜有论及。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应是整个知识产权法逻辑体系展开与构建的基础,是知识产权法的核心和灵魂,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理论对于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实践及知识产权法学教学研究而言,具有以简驭繁、纲举目张的功能与作用。可以说,知识产权法的哲学就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哲学,知识产权法学就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之学。  相似文献   

18.
半导体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成电路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应当受到相关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但是,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如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均难以给予其适当的保护。于是有国家提出了特别法保护的模式。本文具体论述了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外观设计法等可能给集成电路提供的保护及这些保护方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特别法保护模式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属性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推定布图设计权在知识产权体系中的地位。布图设计权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其专有效力居于专利权与著作权之间。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法和行政法规或措施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措施,但刑法的保护作用不应被忽视。刑法通过知识产权罪刑规范和附属刑法规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护。该文认为应完善我国刑法中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罪刑规范和非刑事法律中的附属刑法规范,以更好地发挥刑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本质和知识产权的自身特点,共同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内容架构。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构,应该以版权法为核心,兼用专利法、商标法、商业秘密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权法。充分获得并有效保护各种形态的知识产权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构的出发点和归宿。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创意企业应该各自发挥其职能,共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科学建立和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