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中国化研究议题是中国心理学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心理学早期在学习、模仿和跟随西方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但早期对西方心理学的过度借鉴,导致中国心理学逐渐失去对中国人民心理本真的研究,学术界在心理学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出现学术分歧。通过西方和中国心理学发展脉络对比分析,对心理学中国化研究中的科学观、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实证资料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心理学研究者要在学术立场上形成统一认识,构建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学术传统:在科学观方面,心理学中国化应该以大科学观统摄小科学观,注重对心理规律实体性和心理规律精神性的研究,弱化方法中心论的倾向,强化问题中心论的立场;在研究范式方面,对待客观研究范式与主观研究范式应该采取“适度原则”,保持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从多维视角开展心理学中国化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以本土文化传统为根基,突破对自然科学模式或人文科学模式的依赖,改变过于强调外在形式的观念,注重对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理现象开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研究;在实证资料方面,在实证资料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加强理论反思与坚守能力,使基于本土文化的心理学研究用来指导实践和服务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本土心理学资源中“乐”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感是目前西方科学心理学关注的一个焦点领域,西方幸福感的研究存在三种思路,即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在中国本土心理学资源中,"乐"的内涵与幸福感相类似,文章通过儒释道三家对"乐"的解读,意图对中国本土心理学资源中"乐"的思想进行探查、梳理,以期能丰富对幸福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凤台"陈派"花鼓灯艺术在花鼓灯的众多流派中独树一帜,它外在的形式美通过听觉和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艺术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艺术本体呈现的审美特征,分析其内在的审美心理,可以发现它具有本土民族审美心理的阴柔倾向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圆、曲线)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的新解释和新用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也有心理学的资源。中国本土的传统心理学提供了独特的关于人的心理行为的理解和解说。它体现在一些重要的术语中。这些术语涉及了人的心理行为的方方面面。对我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应有分类的尺度、考察的尺度、解析的尺度和评价的尺度。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的新用途在于,这是一种独特的传统,一种有益的贡献,一种科学的资源,一种创新的基础,一种发展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女性心理学挑战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女性心理学的研究中缺乏本土取向,缺乏文化因素,缺乏性别视角,本土女性心理学的研究还没有发展起来。通过分析社会性别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透过中国近代性别视角的转换来理解对女性人格建构的社会心理需求。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构建本土女性心理学的三个角度:以中国文化为依托,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女性心理学的构建中;注重女性的主体性,推动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本土女性心理学的构建将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性别差异、女性心理和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统的择取,看似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然而却关涉到本土心理学的生命力,是关涉到中国本土心理学如何发展的一个元理论问题。以往中国的本土心理学,一方面过于注重文化大传统的研究定向,忽视了本土心理学与现实民众的心理契合问题;另一方面,虽然也曾关注文化小传统层面,但是却对文化小传统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关系缺乏明确的理论自觉。然而问题是,惟有自觉地进行文化小传统的研究定向,进行细致的、多样化的心理资源挖掘才有望实现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新生。    相似文献   

7.
《等待》是华裔美国作家哈金最为成功的一部小说,作品讲述了军医孔林的一生情感变化与纠葛。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孔林的情感变化的深层原因,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通过分析孔林的内心世界,提出孔林要想获得健康的人格和生活的安详,必须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正确调节本我、自我和超我。  相似文献   

8.
中国心理学史与中国的本土心理学研究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本土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国的本土心理学以内发性本土化原则为指导,以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和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多元化的态度。中国心理学史以外在逻辑原则为主导原则,以中国心理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方法。中国的本土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研究价值,这构成了二者契合的前提。中国的本土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建构科学的中国心理学。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不同学术理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的本土文化中,有着非常独特的心理学探索和心理学传统.对中国本土的传统心理学存在着十分不同的学术理解.有在西方科学心理学框架下的理解,有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出发的理解,有片断破碎和语录摘引的理解,有完整系统和深入全面的理解,有限于传统和解释传统的理解,有立足发展和力求创新的理解.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传统应成为中国科学心理学发展的有益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学术资源.新心性心理学就是立足于本土心性学说资源的心理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心性心理学以大心理学观为逻辑起点,在整体上探讨了人对主客融合的心理生活体悟过程,注重心理的自觉性和创生性,是心理学本土化进程发展到原始性理论创新阶段的标志,其致力于本土文化中发掘与之相契合的心理规律,是一种内涵型的本土化。这是对心理学文化转向中兴起的多元文化心理学的理论超越,这种超越体现在心理学观,价值定位,学科气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日常语境是民众社会心理表征的重要维度,对于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深度挖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语词路径的民众“随”之观念选取,并将其提升为本土的实质心理学概念。“随”作为中国民众日常语境中一个常用的观念范畴,表征着中国民众一种重要的观念理解与现象归因方式,体现着民众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心理。文章通过“随”之观念的日常语境设定及质化考察,探究“随”之观念的本土心理学内涵,指出其所具有的本土心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土心理学在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定位仍很模糊。中国心理学本土化是世界本土心理学的一部分。在世界本土心理学的发展中,批判美国心理学的文化殖民主义被凸显为本土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导向。除了这种消极的文化概念,更应该强调的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文化概念。与多元文化论不同,本土心理学立足于本土文化,向传统心理科学提出了挑战,这一挑战可称为心理学中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忍而后发论之文化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国人的忍而后发论的文化心理成因及其现实意义。分析认为,中国人的自我观与西方人的自我观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人的自我观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自我内涵的外延更广,既包括了个体的我,也包括了关系我。同时认为,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的自我实现,是通过中国人的"忍"来实现的,这种"忍"被认为是一种德行、智慧和福气。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中国人特有的人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心理学研究者应该针对中国人心理和行为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的理解、描述、分析和预测,肩负起建立中国本土心理学的重任。为此,倡导中国心理学研究者要树立明确的本土化研究意识。为此,在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有必要采用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创建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观形成于中华本土,具有近五千年沿续未断的历程,是中华法系的思想基础。中国传统法律观以"礼法合治"为主线,讲求和合统一、包容纳新,其精华因素及其蕴含的法治基因能够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天性"与"教养"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的永恒主题。然而,在"天性"与"教养"孰为"正主"的学术纷争背后,研究者们却往往忽视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也即生活世界中的民众自身到底是如何观待"天性"与"教养"问题的。因此就有必要以"俗民语境"为研究展开的基本背景,进而揭示民众视角的"天性"与"教养"问题。"随"是中国俗民语境中的一个常识性心理观念,它是西方科学遗传学传入之前,操持汉语的多数中国民众,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及自身生活体验所形成的一种模糊的、直觉性的观念认知及现象归因。在俗民语境中,它更类似于西方生物学中的"遗传"之义,代表了"遗传自谁"的理解方式。将"随"从俗民语境中提取出来,擢升为一个具备本土特质的心理概念,用以丰富"中国心理学"的原生性概念库,是中国本土心理学走向"实质心理学"的一种定向表征。在此过程中,需将与"随"相近且易相混的语词进行厘定与区分,并对"随"之观念的本土心理蕴涵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心理学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心理学是在对物质世界的科学认识中逐渐生成的,因此它在研究方法论上具有很强的实证主义倾向,并影响着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但本土心理学在实证主义的引导下所进行的本土研究,却往往误解和肢解当地人的心理和行为。其实,受中国自身的文化预设、社会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本土方法论是人文主义取向的,其中所包含的整体论思维、引导性概念及类比推理等对本土心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喜不见喜"作为一种婚姻、生育等礼俗中的民俗禁忌,在闽南有很深的渊源和影响,主要体现在限制新婚或生育的交往行为上,是人对生育、对生命诞生的细致入微的关切,也表达了闽南人在人际交往中体现的细腻关心。它包含着神秘的命运观,阴阳和谐思想等中国传统的观念,体现了闽南人们独特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喜不见喜"作为一种婚姻、生育等礼俗中的民俗禁忌,在闽南有很深的渊源和影响,主要体现在限制新婚或生育的交往行为上,是人对生育、对生命诞生的细致入微的关切,也表达了闽南人在人际交往中体现的细腻关心。它包含着神秘的命运观,阴阳和谐思想等中国传统的观念,体现了闽南人们独特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心理学是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代心理学备受责难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心理学思潮.作为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科学心理学的反叛和消解,后现代心理学为未来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发展取向.本文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三方面对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心理学进行探析,反思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贡献和面临的困惑,并提出以本土化心理学作为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突破口.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和基本观点为本土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的契机,它有助于透析传统科学心理学面对当代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困境时的无奈与僵化,并为探讨和描述异质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