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理工类大学人文课程的教学法问题需要研究.针对人文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矛盾、问题,应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思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意识教育、课程建设和利用图书馆、校园网资源等有效途径,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本文从如何激发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母语能力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关键,从对长春理工大学等三所高校学生语言生活状况的调研来看,理工类院校大学生母语能力不容乐观。大学生对汉语既有理性的认知,同时又比较随意地使用,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不强。理工类院校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从思想意识、课程培养体系、校园文化、网络化学习等多方面切实提高大学生母语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5.
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法规教育等。开设信息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加强课程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及演示,强化信息素质教育思想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主要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课程意识牵动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一轮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的基本专业意识。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以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参与意识、课程重构意识、课程研究意识、课程创新意识、课程开放意识以及课程评价意识。因此,通过营造课程意识的大环境,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自觉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反思实践性能力等途径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7.
高校双语教学一直被看作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一个方面。据调查,理工类课程及法律、经济、管理的双语课开设情况比较完善,但是中国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教学中很少有双语教学课程,而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是高校双语教学中的盲点。在全球化给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带来冲击的情况下,高校双语教学对时代精神的传播及培养学生民族自觉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课双语教学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理工类专业学生本应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公共良知,但部分学生却形成了满足于生存现状、缺乏批判性、关注自我利益与世俗生活的占有性生存状态。高校理工类专业部分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过程退化为对知识的外在占有。功利化趋势与满足于非反思的日常生活世界,是高校理工类专业部分学生责任意识匮乏的主要表现。这是发达工业社会对现代人巨大影响的一个缩影。生产性生存方式更能培育高校理工类专业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促进高校与社会良性发展状态的形成。培养高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应高扬其批判与反思精神,重中之重在于对其社会责任与公共责任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角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角色。我国当代学生新的个性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班主任加强心理辅导员角色意识与能力,即多从心理角度认识了解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教育学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等,以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略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初春华  邢晓静 《兰州学刊》2008,(11):163-16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适应时代要求、包含多个方面和谐发展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发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执政能力转型和实施新的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它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美好向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把握,适应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对我国传统社会理想的承接、发展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与完善,同时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注重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的新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和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从我国生产力、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等角度看,专科教育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发展潜力与严峻挑战并存的现实情况下,专科生必须重新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主义     
网络主义是顺应信息网络时代对信息网络技术的重视进而对一般意义上的网络问题的关注而兴起的一种重要思潮。它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点来阐释社会、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思想或学术倾向,是对流行于网络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某些具有相似倾向的观点和学说的概括。对网络主义的归纳和研究既可以深化我们对网络时代特征的把握,也可以开辟哲学创新的重要维度,展示人的发展的新疆界。当然在评价网络主义时,也需要防止“唯网络主义”或“网络万能论”之类的极端偏向。  相似文献   

16.
智能资源是以知识、文化、信息、观念、关系等为外在要素,凝结于人的智力和智能之中,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能够被开发利用的整个社会或者社会特定阶层、人群的智能凝聚。智能资源是人文资源中最为核心的资源,在现代社会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能资源是有别于一般物质形态的资源,因而在其开发利用中呈现出特殊的规律,包括递增规律、互换规律、转化规律等。本文分析了智能资源开发利用三大规律的内在必然性,为智能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史学史是一门具有反思性质的学科 ,是历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一方面揭示史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促进史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论述史学与其它学科、史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促进社会历史的进步。它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经世史学萌发于先秦的历史鉴戒思想与孔子的以史入世思想,至汉代正式形成。汉代经世史学的形成既与这个时期封建正统史学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又与这个时期经学研究中的经世致用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价值追求,只有在始终坚持将其基本的原理同本国、本民族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科学发展观的整个理论体系和所有实践活动,都全面、深刻、系统、科学、严密地体现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在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其坚持的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能动性价值追求;以人为本,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事物发展要求系统性、全面性、平衡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价值追求;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体现了在推进事物发展中重视实践、尊重客观、讲求方法、促进社会事物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最大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世界性潮流,成为支撑政府—市场—社会三足鼎立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国语境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十分脆弱,面临诸多难题,其应有的功能远未得到有效发挥。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要获得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政府、社会和非营利组织三者必须合力解决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